不积德行善的后果(隐恶扬善不仅是一种修养品德)
不积德行善的后果(隐恶扬善不仅是一种修养品德)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受到别人的恩惠,虽然深厚却不去报答,而受到别人的仇怨,虽然只有一点也要去报复;听到别人的过失,虽然隐隐约约却坚信不疑,而听到别人的善行,虽然已经很明显仍然感到怀疑。这实要是刻薄到了极点,应该切实加以戒除。
传统文化中历来有“隐恶而扬善”的美德。有人问:“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人要恩怨分明,更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如果没有长久的磨炼、宽厚的胸怀、良好的道德基础是不行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好打听别人的隐事、坏事,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的人是出于一种好奇显能的恶习,有的人却是出于一种记恶心态,出于秋后算账的要求。有的人不仅知恩不报,还反目成仇。如此种种行为,使人际间的关系,有时真如刀枪相见,远谈不上“和谐”二字。所以隐恶扬善不仅是一种品德修养、一种交际方式,也是人际和谐的一个前提,并不是做人不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