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金文书法欣赏(西周晚期金文书法)
早期金文书法欣赏(西周晚期金文书法)《散氏盘》的书风一向为人所喜,原因是它足够“怪异”,认为它既有草率的恣放,又有简省的奇肆,同时又保留了朴质古厚的气息。看两个拓本:《散氏盘》铭文很长,达到357字之多(文字越多,学习起来越容易形成书法风格),记载的内容大意是:夨国征伐散国,战罢和谈,夨国派出官员十五人来交割田地及田器,散国则派官员十人来接收,于是双方聚集一堂,协议订约,并由夨人对散氏起誓,守约不爽。和谈之时,夨人将交于散人的田地画成图样,在周王派来的史正仲农监督下,成为夨、散两国的正式和约。(《散氏盘》实物)铭文在盘内底部,俯视时可以一览全貌,如图:(《散氏盘》俯视图)
《中国书法史》所划分的“西周晚期”,时间段指周夷王继位(前885年)到周平王继位东迁(前770年)东周(春秋)开始为止。共计116年,历夷、厉、共和、宣、幽五个王世。
其中夷、厉、共和时期的作品略少。值得一提的是《散盘》。宣王时期有《虢季子白盘》和《毛公鼎》。本文主要说这三件国宝级重器。
补点历史知识:这里的“共和时期”指的是周召公和行政时期,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端,《史记》自此有确切纪年。)厉王暴政,民不聊生,最终“国人暴动”,厉王出逃,国政由周公、召公代行,即“周召公和”,前828年,厉王死,宣王继位,“共和”结束,共十四年。
先说《散盘》《散盘》又叫《散氏盘》,又称夨(cè,同侧)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的样子如图:
(《散氏盘》实物)
铭文在盘内底部,俯视时可以一览全貌,如图:
(《散氏盘》俯视图)
《散氏盘》铭文很长,达到357字之多(文字越多,学习起来越容易形成书法风格),记载的内容大意是:夨国征伐散国,战罢和谈,夨国派出官员十五人来交割田地及田器,散国则派官员十人来接收,于是双方聚集一堂,协议订约,并由夨人对散氏起誓,守约不爽。和谈之时,夨人将交于散人的田地画成图样,在周王派来的史正仲农监督下,成为夨、散两国的正式和约。
《散氏盘》的书风一向为人所喜,原因是它足够“怪异”,认为它既有草率的恣放,又有简省的奇肆,同时又保留了朴质古厚的气息。看两个拓本:
(马衡题散氏盘拓本)
第一个是马衡题《散氏盘》拓本,马衡是金石权威,他既是故宫博物院的第二任院长(第一任是易培基),又是西泠印社的第二任社长(第一任是吴昌硕)。
(陈介祺题《散氏盘》拓本)
第二个是陈介祺题《散氏盘》拓本,陈介祺不用介绍了吧,大凡书法篆刻学习者,都了解他,特别是读过《十钟山房印举》和《封泥考略》的篆刻界朋友。
总之,名家们很看重《散氏盘》。
如图所示,《散氏盘》全部铭文章法如军阵一样整肃,但内文中的每一个字却个个像个性鲜明的骄兵悍将,他们恣态各异,或正襟危坐或攲斜放纵,如此多的文字样态密聚在盘底,如群星丽天,又似乱石铺地……既有整体的雄壮磅礴之美,又有个体的轻快之美。
可以稍稍总结一下,《散氏盘》是从西周普遍的秩序、精美、严整风格的作品中走出的“奇”品。
再说《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是宣王时期的作品,宣王是中兴之主,他励精图治,北拒猃狁(读xiǎnyǔn,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名),南征淮徐,周道复兴,即所谓的“宣王中兴”。
小知识点:史留。在说《虢季子白盘》之前要先说一点题外话,就是《遤(走 馬)鼎》里提到的“史留”,如图:
(《遤鼎》铭文中的“史留”)
丛文俊先生说《遤鼎》是厉王时的作品,但其他资料多称它是宣王时的作品,因为学者们考证“史留”其实就是著名的《史籀篇》的作者,也即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有事迹可考的“书法家”,而“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
(第一位书法家:史籀)
说回《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盘形奇特,像一个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蛟龙纹),下为波带纹,如图:
(《虢季子白盘》实物图)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因此,它不是“白盘”,它是“虢季子白”盘。
(俯视图)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重器,国宝级文物,1954年,我国发行过《虢季子白盘》的特种邮票:
(《虢季子白盘》邮票)
来看拓本:
《虢季子白盘》拓本(阮元张廷济等题跋)
再看吴湖帆题《虢季子白盘》拓本:
(吴湖帆《虢季子白盘》拓本)
显然,《虢季子白盘》很受重视,如王福厂、吴昌硕都曾临摹过它。
(王福厂节临《虢季子白盘》铭文)
《虢季子白盘》的书法特点很明显,就是“整肃”,作者将对称结构的字,写得均衡对称,对于无从对称的同类笔画,作者作等距的排列,让它们整齐化。由于器型较大,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较大,造成了章法上的疏朗感。
它最大的特点是它上面的文字字形接近《说文解字》中许慎所举出的“籀文”字形,因此,《虢季子白盘》的字形很可能就是周宣王时《史籀篇》所整理出来的西周统一文字。也就是说,它有可能是真正的“籀文”。
最后说《毛公鼎》《毛公鼎》同是宣王时作品,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的实物样子如图:
(《毛公鼎》实物图)
《毛公鼎》足够大,是真正的“重器”,
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文字之多,有说称它堪比一篇《尚书》,在现代所见青铜器中为铭文最长的作品。铭文大意是说: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以器物。毛公深为感动,特铸鼎以纪之。拓本如图:
(《毛公鼎》拓本)
西周晚期,“宣王中兴”时期,国运昌平,国内一派熙和、兴旺景象,这从《毛公鼎》的形制可以看出,它造型圆浑凝重,装饰简洁流畅,器质朴厚粗犷,极富堂皇气象。它的铭文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的代表,气象浑穆庄严,笔意圆劲朴茂,结体方长(比《散氏盘》的左高右低要端庄、安稳得多),线条饱满遒劲,体势沉雄庄重。
它的布局很特别,因为它的文字是在“不规则”的载体上(钟鼎圆底之内)表现的,而作者能处置得井然有序,和谐统一,并且能表现得生动多姿,这一点实是难能可贵。在书法特征上,比起西周早期和中期的作品,《毛公鼎》的线条书写、章法布局无一不表现出古典堂皇之美,它是西周金文的成熟之作和规范之作。
总之,《毛公鼎》铭文应为正宗金文的标志性、代表性作品。新手学习金文,《毛公鼎》是个不错的临本。
看完王室作器,下一篇,我们读西周时期诸侯国的金文书法。
(【跟着布丁读书法史】之14,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