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不切断援乌补给线(俄乌血战为何选赫尔松)
俄罗斯为什么不切断援乌补给线(俄乌血战为何选赫尔松)瓦西里二世扭脸一看吓一跳,说你要干嘛?弗拉基米尔一想,前进很难,坚守又没这个实力,撤吧,还不甘心。于是急中生智,跟瓦西里二世说,听说你有个妹妹,未曾婚配,嫁给我吧,否则我就直捣君士坦丁堡。瓦西里发愁了,想了半天,妹妹恐怕保不住了,但也不能便宜了你。于是说,可以让你当我妹夫,但你们这些王公必须接受基督教洗礼,这说的基督教就是后来的东正教。结果人家弗拉基米尔同意了,后来,结婚、撤军,一气呵成。而深谋远虑的弗拉基米尔也意识到,要想强化内部凝聚力、加强与外部的联系,进行宗教上的引进和改革是必要的。于是,弗拉基米尔率领臣民一起走进第聂伯河受洗,东正教成了基辅罗斯的国教。由此改变了基辅罗斯和后来的俄罗斯、乌克兰的历史。于是他以第二批援军的名义,亲自率军来到对拜占庭至关重要的赫尔松城下。那个时候的赫尔松已经是当地最重要的贸易、文化枢纽和基督教圣地。弗拉基米尔二话没说,指挥大军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没想到,
俄总统普京宣布,从今天开始,赫尔松、扎波罗热、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这四个地方进入“战时状态”。俄边境地区实行中等应急响应,提高中央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的战备等级。有分析说,这是二战结束以来,俄罗斯第一次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可见,一场关乎全局的血战近在眼前。而双方“拼刺刀”的地点,就在赫尔松。这里既是整个俄乌冲突的关键结点,也是1000年前,俄乌甚至是东欧历史的转折点。
两天前,新上任的、俄罗斯负责乌克兰境内特别军事行动的指挥官、苏罗维金上将就承认,俄军在赫尔松遭遇了乌军的强势反攻,形势“非常困难”,要求当地民众撤离。俄军上将说这样的话,是非常罕见的。苏罗维金上将还说,乌军准备对赫尔松市发动大规模火箭弹和炮火攻击,重点攻击对象还有第聂伯河上的卡霍夫卡水电站。俄媒说,俄军在赫尔松的最大困难是补给线被切断,供应物资的轮渡也会受到袭击。撤离平民有利于把有限物资,优先供应给一线防御部队。综合这一系列信息可以看出,乌军铁了心要攻下赫尔松,而俄军打算死守到底。
那么俄乌双方为什么把入冬前的大会战地点,选在赫尔松呢?因为这个地方太重要,关乎这次俄乌冲突的全局,甚至是双方的成败。咱们如果回到8个月以前就会发现,俄军在乌克兰拿下的第一个城市就是赫尔松。
也就是说,在俄罗斯高层眼中,这个地方最关键。摊开地图大家就会发现,赫尔松紧邻黑海和亚速海,是乌克兰的母亲河——第聂伯河的出海口。也就是说,赫尔松是内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它作为一个地区性的贸易枢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对于乌克兰来说,如果丢了赫尔松,亚速海就会成为俄罗斯的“内湖”,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和克里米亚就会连成一体。俄罗斯的这个战略目标一旦形成,乌克兰之前的努力将前功尽弃。俄军站稳脚跟后,如果再向西拿下敖德萨,那么乌克兰将彻底失去出海口,失去与世界连通的主要贸易通道。这对于这个农产品出口大国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除了这些现实因素,赫尔松还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宗教意义。咱们之前说过,普京、泽连斯基和列宁的名字都叫弗拉基米尔。它来源于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这位大公在乌克兰和俄国的历史上极为重要,因为是他引入了东正教,从根本上重塑了东斯拉夫民族。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千年以来的欧洲历史也可能会被改写。这位重要历史人物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就发生在赫尔松。
话说一千多年以前,俄罗斯、乌克兰这些民族的祖先叫罗斯人,他们的国家叫罗斯或者基辅罗斯,领导者是基辅王公。他们的南面是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庭帝国,首都在君士坦丁堡,就是现在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
在公元989年,拜占庭皇帝瓦西里二世就跟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商量,说老弗,我们这发生叛乱了,你看能不能派你的队伍来帮忙平个叛。弗拉基米尔说,哥,没问题呀。于是先派出6000人的部队帮助平叛。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弗拉基米尔是想借这次出兵,扩大基辅罗斯在黑海北岸的势力范围。
于是他以第二批援军的名义,亲自率军来到对拜占庭至关重要的赫尔松城下。那个时候的赫尔松已经是当地最重要的贸易、文化枢纽和基督教圣地。弗拉基米尔二话没说,指挥大军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没想到,拜占庭的叛乱很快平息了。
瓦西里二世扭脸一看吓一跳,说你要干嘛?弗拉基米尔一想,前进很难,坚守又没这个实力,撤吧,还不甘心。于是急中生智,跟瓦西里二世说,听说你有个妹妹,未曾婚配,嫁给我吧,否则我就直捣君士坦丁堡。瓦西里发愁了,想了半天,妹妹恐怕保不住了,但也不能便宜了你。于是说,可以让你当我妹夫,但你们这些王公必须接受基督教洗礼,这说的基督教就是后来的东正教。结果人家弗拉基米尔同意了,后来,结婚、撤军,一气呵成。而深谋远虑的弗拉基米尔也意识到,要想强化内部凝聚力、加强与外部的联系,进行宗教上的引进和改革是必要的。于是,弗拉基米尔率领臣民一起走进第聂伯河受洗,东正教成了基辅罗斯的国教。由此改变了基辅罗斯和后来的俄罗斯、乌克兰的历史。
如今俄乌两军在赫尔松血战,我们也不知道这是国运之战,还是千年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