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dv电影(为啥你拍的片子浓浓的DV感)
好看的dv电影(为啥你拍的片子浓浓的DV感)例如手机拍视频可以说数码感最强了,但有人用手机拍电影却是浓浓的电影感,为啥呢?但有些情况用这个理论就说不通了。通常看法是小CMOS的摄像机DV感最强,例如:NX3、UX90什么的。而电影摄像机电影感最好。如果真这样,关于电影感就简单了,买机器不就行了?
这画质不行,DV感太强烈了。。。。。
在讨论摄像机画质时,我们常听到这种说法。
而与DV感对应的则是电影感!
很多朋友选机器的时候,把这个当作一个重要参数。
通常看法是小CMOS的摄像机DV感最强,例如:NX3、UX90什么的。
而电影摄像机电影感最好。
如果真这样,关于电影感就简单了,买机器不就行了?
但有些情况用这个理论就说不通了。
例如手机拍视频可以说数码感最强了,但有人用手机拍电影却是浓浓的电影感,为啥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下啥是电影感,而啥又是DV感。
其实这种说法长期以来一直就有,只不过以前叫胶片感,现在改成电影感了。
其实胶片感、DV感之说很合理,因为胶片跟DV不是一种成像模式。
胶片可以说是化学的,无论是胶片材质,还是成像方式,都是靠化学反应来完成。
而DV则是电子的,原因很简单,摄像机成像都是靠CMOS,而CMOS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子产品,比光电二极管复杂点儿而已。
所以这两种机器拍出来的画面“感觉”不一样合理。
上面是胶片电影截图,下面是新闻截图,根本不一样吧?
但到现在拍电影也是用摄像机,也就是说都是DV,都是用电子器件CMOS来成像。那么为啥还有电影感、DV感的区别呢?
首先确定无论是电影感还DV感,用的都是一个“感”字。也就是从感觉上有不一样,当然“感觉”是无法传递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所以这个话题导致的争执特别多。
有人说佳能单反电子感十足,也有人说索尼A7浓浓的电子感。。。。。
其实搞清楚这件事儿并不难,电影感跟数码感的主要区别其实就是“鲜花跟塑料花的区别”。刚看第一眼,塑料花颜色纯,艳丽。
而鲜花无论养的再好,颜色也不会这么纯,这么艳。
所以初看的话,塑料花要比鲜花漂亮。原因很简单,塑料花属于工业产品,可以做的颜色更纯、更艳。也就是把颜色、饱和度优势做到了极致,所以初看惹眼。
但塑料花不耐看,看的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很平庸、俗气。为啥呢?因为塑料花颜色纯就意味着颜色少,饱和度高则没过渡。
颜色少、没过渡都是“内容”少,而内容少自然就没看头了。
从感官上说就是不真实。
回到我们的话题,数码感就等于是塑料花。。。。。而电影感就是鲜花。
也就是说追求真实性,记录“内容细节”就是电影感。
而不太考虑真实性,通过画面清晰度、颜色、饱和度等来刺激眼睛,内容细节少就是DV感。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问了如何才能让画面有电影感或者DV感呢?
1、摄像机原因
记录细节其实需要实力的,清晰度、CMOS尺寸、采样、编码、码流。。。。。都得跟的上,否则细节记不下来。
而摄像机用途不同,设计方向也不同,所以有些摄像适合拍电影感,例如数字电影摄像机,哪怕是BMD公司的ursamini。
而另外一些摄像机的设计用途为新闻、专题等记录拍摄,想拍电影感就有些难度了。
2、服化道、灯光团队
现在我们知道电影感主要是真实。但如何才能拍出来真实呢?主要原因不是摄像机,而是团队。
其实从胶片到标清摄像机、高清摄像机、4K摄像机。。。。。摄像机已经换了好几代了,但电影感依旧,就是因为电影的团队模式没有变。
确切的说电影感确实是拍出来的,但不是靠摄像机,而是摄影团队、服化道团队、灯光团队共同创作的结果。
所以如果真想拍出电影感的视频,重点不在于你选哪台摄像机,而是组建创作团队。
电影感确实是摄像机拍出来的,但重点并不是摄像机。
有一个好的团队,用苹果手机也能拍出电影感。否则你就拿着台爱丽莎。。。。。拍出来也是浓浓的DV感!
最后我们看下,拍视频一定要有电影感吗?
真心不一定!
例如新闻、专题,DV感比较标配!因为这类节目主要表现方式是解说词,画面内容只是辅助,使劲研究画面解决,拍电影感存在喧兵夺主的概率。所以还是DV感强烈好些。
海达郝老师
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