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里的人物是真实的吗(风起陇西里面的败笔)
风起陇西里的人物是真实的吗(风起陇西里面的败笔)刘禅听了他的话之后勃然大怒,直接处死了李邈。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亲自换上了丧服,下令举国哀悼三日,这时候诸葛亮手下有一个叫李邈的官员,这个人物在《风起陇西》里面被改编成为了司闻曹的西曹缘,他给刘禅上书,说:“诸葛亮依仗着军队独揽大权多年,对江山社稷是很大的威胁,如今他死了,边疆的战事可以停止了,全国上下都该为此庆祝。”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引用了孙盛的点评:“幸值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衅。”刘禅是不是“暗弱”暂且不说,但是他“无猜险之性”一直是被公认的,刘备和诸葛亮对他的评价也是“气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刘禅的整个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基本上都是在诸葛亮的陪伴下度过的,他待诸葛亮一直是如同父亲一样,有些“阴谋论”爱好者曾提出这时候诸葛亮掌握蜀国军政大权,所以刘禅不得不对诸葛亮尊重,那我们可以看看诸葛
在《风起陇西》原著小说的后记里面,作者写了这样一段话:“《风起》并非是一部三国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借用了三国历史的架空小说。如果有人指责我到底看没看过三国历史,我也只能挠着头回答:“唔,其实这发生在不同的次元……”
作者已经说明了自己的这部小说完全是架空历史,所以我们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只要觉得书中的故事足够精彩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去抓着一些历史细节,对这部作品吹毛求疵。
在这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之后,网友也没有将其视为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观看,对于剧中的那些与史实相背的地方,也都很宽容,基本没有谁就这些问题提出批评,但是在临近大结局的时候,还是有一处情节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强烈不满,那就是在剧中,刘禅竟然给李严下了一道衣带诏,让李严帮助除掉诸葛亮。
就算是十多年前曾荼毒了大量网友的“阴谋论”,恐怕都不会编出这样离谱的剧情。刘禅让李严帮助对付诸葛亮,这种事情恐怕但凡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不可能会相信。这种改编不仅仅是黑了诸葛亮,其实也是黑了刘禅。
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引用了孙盛的点评:“幸值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诸葛威略,足以检卫异端,故使异同之心无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衅。”
刘禅是不是“暗弱”暂且不说,但是他“无猜险之性”一直是被公认的,刘备和诸葛亮对他的评价也是“气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刘禅的整个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基本上都是在诸葛亮的陪伴下度过的,他待诸葛亮一直是如同父亲一样,有些“阴谋论”爱好者曾提出这时候诸葛亮掌握蜀国军政大权,所以刘禅不得不对诸葛亮尊重,那我们可以看看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是怎么样对他及他的家人的。
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亲自换上了丧服,下令举国哀悼三日,这时候诸葛亮手下有一个叫李邈的官员,这个人物在《风起陇西》里面被改编成为了司闻曹的西曹缘,他给刘禅上书,说:“诸葛亮依仗着军队独揽大权多年,对江山社稷是很大的威胁,如今他死了,边疆的战事可以停止了,全国上下都该为此庆祝。”
刘禅听了他的话之后勃然大怒,直接处死了李邈。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各地的臣民上书朝廷,请求给诸葛亮立庙,刘禅以“违背礼治”为由拒绝了,很多人抓住这一点来证明刘禅对诸葛亮不满,可实际上刘禅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按照秦汉礼制唯天子可立庙,本无臣子单独立庙之礼。
后来蜀中地区,民间百姓很多自发私祀诸葛亮:“百姓巷祭,戎夷野祀”,刘禅对此从不阻止,后来还根据习隆和向充提出的办法,改立庙于距离诸葛亮墓地不远的沔阳,这样既存德念功,又崇正礼。刘禅这种破例给臣子官方立庙的行为,在北宋时期,还被人批判是为君臣私情而破坏礼制。
另外从刘禅对待诸葛亮的后代,也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感情,诸葛亮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诸葛瞻只有八岁,尽管诸葛亮生前觉得这个儿子“恐不为重器耳”,但刘禅却一直对他非常看重,在诸葛瞻士十七岁的时候,刘禅便让他赢取了公主,并拜骑都尉。十八岁的时候拜羽林中郎将,之后一路升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
等诸葛瞻更大一点,刘禅陆续开始给他实权“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后来更是将保卫成都的重任都交到了诸葛瞻的手上。
不止是对诸葛亮的儿子这样器重,刘禅对诸葛亮生前的亲信也都委以重任,无论是蒋琬、费祎还是马忠、姜维全都是诸葛亮所推荐,刘禅对他们的重视程度完全没有由于诸葛亮去世而减少。
试想如果刘禅真的对诸葛亮心怀怨恨,他可能在诸葛亮死后还这样行事吗?所以说《风起陇西》尽管是一部架空历史的电视剧,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演技,都称得上是最近一两年来古装剧中的上乘之作,但是对诸葛亮和刘禅这样人们非常熟悉的三国名人胡乱编造,还是很难让人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