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教创新区(深圳两会视野下的)
深圳科教创新区(深圳两会视野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深圳交响乐团联袂演出。自2013年7月纳入全市重点区域的发展版图后,历经大运时代的“体育新城-活力新城”、后大运时代的“国际大学园,魅力新高地”,递进式发展成“东部中心核心区、深圳城市新客厅”,这一片区整体定位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目前,该片区已形成以深圳国际大学园为创新核、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的态势,汇聚了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2家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42个创新平台,建成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拥有众创空间2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历经十几年的积累,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实力不可小觑,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为核心,一个科技创新圈正在加快形成。以“三重定位”思路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地处深圳市东部、龙岗中心城西部,西接东莞凤岗,北至盐龙大道,南临水官高速和横坪路,规划面积达26.29平方公里,是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中“湾东智芯
来源:深圳侨报
正在举行的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龙岗代表团小组会议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时,“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再度成为“热词”,被市人大代表频频提及。继今年初,高水平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首次写进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之后,“高起点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被再次强调,写入本次市政府工作报告,从顶层设计上,又一次赋予这一区域重大使命。
客观而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潜力仍有待挖掘,作为深圳东部发展引擎的作用需进一步激发。今年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对此高度关注,如何落实广东省和深圳市的战略安排,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提高其创新能力,是当前极为迫切的问题。
龙岗大运片区创新发展潜力足。
以“三重定位”思路
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地处深圳市东部、龙岗中心城西部,西接东莞凤岗,北至盐龙大道,南临水官高速和横坪路,规划面积达26.29平方公里,是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中“湾东智芯”的核心所在。不仅对龙岗区意义重大,同时由于它位于深莞惠都市圈几何中心,对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中心及全球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同样不可或缺。
自2013年7月纳入全市重点区域的发展版图后,历经大运时代的“体育新城-活力新城”、后大运时代的“国际大学园,魅力新高地”,递进式发展成“东部中心核心区、深圳城市新客厅”,这一片区整体定位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目前,该片区已形成以深圳国际大学园为创新核、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的态势,汇聚了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2家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42个创新平台,建成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拥有众创空间2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历经十几年的积累,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实力不可小觑,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为核心,一个科技创新圈正在加快形成。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深圳交响乐团联袂演出。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未来成功与否,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高水平的规划方案和规划的落地实施。市人大代表、龙岗区委书记张礼卫谈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有三重定位,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和香港青年创业的重要基地、高品质湾东“新客厅”。同时,持续深入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湾东智芯”为核心引擎,系统推进各大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全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布局国际一流
科技创新平台 补齐短板
新使命引领新担当。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建设,不仅未来会进一步提升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对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会进一步加强和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作用。
调研显示,虽然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积累了一定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在规划定位、深港合作、高水平科研载体建设等方面的一些“短板”亟需补足,在新形势下,其规划和建设提速已非常紧迫。
市人大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委书记、协理副校长李学金建议,要加快制定“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五年行动和实施方案,在推动部省市共建平台建设、加快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培育区域创新主体和集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等方面,精心谋划,制定具体任务,落实资金安排,奋力推进。他认为,行动方案应以龙城实验室为总牵引,以国际大学园高校为支撑,以科技领军企业集群为核心,集中布局新型研究与产业空间,培育区域创新主体,推进科技、教育、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 成果产业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当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一批国际高水平大学入驻龙岗,使得龙岗具备了高新技术发展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条件及优势。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有广东省大数据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未来智能网络重点实验室,以及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研究机构,为深圳的基础研究和深圳头部企业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位于大运片区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虽有种种优势,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要腾飞还需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支撑。据了解,目前,龙岗区的市级以上平台213个,占全市(2746个)的7.84%,明显偏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等重点和重大项目还是空白。从各方面反映来看,龙岗区高新技术发展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甚匹配,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龙岗区产业支柱,但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特别是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滞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科研载体更是偏少,影响和制约着龙岗区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在龙岗区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成为龙岗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学金建议,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牵头,联合大湾区国际知名企业与高校院所,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若干重大领域需求,以先进材料及器件为核心,借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助力“新基建”,建设新基建关键物质科学和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也就是“龙城实验室”,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战略需求。同时,规划建设一批与产业耦合度高、技术先进、体现前瞻性的高质量科技基础设施;支持片区深度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平台;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增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加快布局一批产业创新空间及配套设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培育区域创新主体
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
思路已清,方向已明,接下来就看怎么干。
龙岗区高度重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其“湾东智芯”的目标定位,与市人大代表的呼吁不谋而合。
区域发展,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和创新主体。李学金建议,要精准引进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科学家和一流科学团队,吸引顶尖科学家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访问或短期工作,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成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人才高地。同时,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学问题,以及未来产业需求,打造成规模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队伍。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一角。
区域创新主体协调发展是区域创新战略实现的关键。李学金建议,要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深港科技产业园,培育区域创新主体。“要高站位谋划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提供空间支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密集布局和落地一批尖端科研机构,打造国际化科研机构集群。”李学金说。同时,他建议规划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深港产业园,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产业空间。深化产学研联动,加速推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基地,形成“大学 创新平台 创业空间”的综合创新创业体系。
此外,李学金建议依托深圳国际大学园、深港国际中心等平台,全力引进香港及国际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打造成深港产业合作示范区和香港青年创业示范区,推动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落地转化。他表示,高水平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是龙岗的一个历史性发展机遇,通过建设,可以使深圳东西两部的科技资源发展均衡,在大湾区也能起到核心引擎、辐射带动作用。
好风凭借力。正如市人大代表、龙岗区委书记张礼卫谈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规划建设时所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龙岗有能力、更有信心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打造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深度协同示范区。着眼当下,奋进的龙岗,正踏歌前行。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景俊州 陈荻 张祥 张鹏
统筹:张祥
记者:张祥
图片:李凯 张臻斐
编辑:何素 张星
校对:王蓉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