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cell research创刊时间(CellResearch冲上云霄实力还是泡沫)

cell research创刊时间(CellResearch冲上云霄实力还是泡沫)李党生,这位出生于党的生日、毕业于科大少年班的神童,早在他成名之前,已经展露锋芒。在他任职Cell杂志编辑的两年里,多项年度十大进展都出自他的稿源,而且有些稿源是在他力排众议、“无视”所有评审人意见之后接收的。引用《琅琊榜》的一句话:“这份胆识,靠的不是无双的智计,又是什么。”难怪Cell主编对他的回国极力挽留:“党生,只要你哪天想回来,我Cell的大门始终为你打开。”虽然老外喜欢说客套话,但这种要负责任的话,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听到的。一、李党生——杂志的颜值担当§ 美国汤姆森路透科学信息研究所发布“2016年期刊引证报告(JCR)”: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14.812!最近两年,由于各方面,包括政策的因素,国内的股市、楼市泡沫吹得厉害,所以老百姓对没有根基的增长表现得杯弓蛇影。前两天我还在微博上和同学争论北大清华到底算不算世界一流大学,前天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出来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这两天有三则正能量的新闻非常吸引我们科研工作者的眼球:

§ 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发布“2016年亚洲大学排名榜”:清华第五北大第九。

§ 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2016年自然指數排行榜”:全球国家排行中国位列第2;全球科研机构排行中国科学院位列第1;全球高校排行北大位列第11……

§ 美国汤姆森路透科学信息研究所发布“2016年期刊引证报告(JCR)”: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14.812!

最近两年,由于各方面,包括政策的因素,国内的股市、楼市泡沫吹得厉害,所以老百姓对没有根基的增长表现得杯弓蛇影。前两天我还在微博上和同学争论北大清华到底算不算世界一流大学,前天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出来之后许多人又表示看不懂。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几年质疑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虚高的声音不绝于耳,杂志的影响因子扔一路高歌猛进,今年更是达到了亮瞎眼的14.812,把许多老牌一流杂志甩在了脑后,比如Molecular Cell、Genes & Development和Nature Structure & Molecular Biology。本人在Cell Research杂志社所处的319大院住了7年(2004-2011),耳濡目染,看到杂志渐入佳境,忍不住八卦一下我所认识的人和事:Cell Research怎样造就十年内从2.16冲到14.812的神话。

一、李党生——杂志的颜值担当

李党生,这位出生于党的生日、毕业于科大少年班的神童,早在他成名之前,已经展露锋芒。在他任职Cell杂志编辑的两年里,多项年度十大进展都出自他的稿源,而且有些稿源是在他力排众议、“无视”所有评审人意见之后接收的。引用《琅琊榜》的一句话:“这份胆识,靠的不是无双的智计,又是什么。”难怪Cell主编对他的回国极力挽留:“党生,只要你哪天想回来,我Cell的大门始终为你打开。”虽然老外喜欢说客套话,但这种要负责任的话,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听到的。

关系户免审,是许多国产杂志的诟病,包括十年前的Cell Research。在李老师上任Cell Research常务副主编后不久,收到一篇来自生科院资深院士的综述,李老师觉得质量不过关,习惯性地把稿件拒了。却没想到该院士怒气冲冲地找他当面理论,李老师镇定地说(我想他内心应该是很紧张的):“文章可以发,但是我得帮您改一下”。李老师熬了几个晚上将稿件进行了修改,最后发给该院士的修改稿,除了作者和少数几个专有名词,通篇全红(Word修订模式)。事后,该院士对李老师心悦诚服,也再没有投过灌水的文章。

既然是八卦,就不能不提李老师的贤内助——宗丽娟老师。生科院曾经流传着一个说法:“在生科院外多数人只听说过李党生没听说过宗丽娟;在生科院内多数人只听说过宗丽娟没听说过李党生”。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宗老师在院里名气是毋庸置疑的。大家都知道李老师有一副好嗓子,在报告厅里的发言极具穿透力;外人不知道,宗老师的嗓音更是不得了,她的女高音是专业级的,她本人一直是我们生科院合唱团的当家花旦。我虽然离开生科院已经多年,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每天下午,李老师和宗老师手挽着手,像一对大学恋人一样,徜徉在生科大院的林荫道上。李老师能有此成绩,幸福的家庭生活是他的坚强后盾。

二、裴钢——杂志的政治后台

如果说,李党生是Cell Research杂志的台前英雄,那么裴钢院士就是杂志的幕后功臣。

我们知道,学术期刊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Cell模式,一般高端国际学术期刊都采用这种模式,由专职科学编辑全职负责稿件处理;另一类为学会刊物/商业刊物模式,诸如《J Biol Chem》、《Mol Cell Biol》等,这些刊物的稿件由不同领域科学家担任的副主编处理。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采用哪种模式关键是看期刊的需要。前者能够完全控制整个稿件处理流程,便于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便于控制整个期刊的学术水平,但需要专职科学编辑,运作成本较高;后者的优势在于编辑部人员成本较低,副主编本身就是一线科学家,对于自身领域非常熟悉,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其稿件的最后录用与否有时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同时不同副主编之间也较难统一标准。

国内学术刊物多偏向于第二种模式。裴老大接任杂志主编之初,期刊影响因子只有2.1,于是他提出要打造一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的目标(初期目标是达到J Biol Chem的水平,影响因子5),继而冲击国际一流期刊。因此Cell Research必须采用Cell模式。一方面,他大力推进杂志的国际化进程,实现了与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的合作;另一方面,他慧眼识珠,将李党生老师从Cell杂志社挖了过来担任常务副主编(这里补充一句,很多人一定觉得杂志社花了大价钱聘请李老师,其实李老师的入职待遇很平常)。

专职常务副主编培养和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从2006年至今,已陆续培养了11名专业编辑,其中包括2名美国留学归国的博士后。他指导的我国期刊界第一位博士后也于2010年顺利出站,并赴德国继续深造。基于这样一支专业团队,Cell Research近年来已经为不少国内优秀的原创论文和与国外同行存在竞争性的优秀论文,以及在国外期刊评审时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优秀论文开辟了快速审理发表的“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

三、生化细胞所——杂志的学术土壤

Cell Research的依托单位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这个老牌的中国生命科学重镇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由于其公平的学术平台,一流的公共设施服务以及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系统,这里是许多人心目中最适合做研究的国内单位。尽管她对新PI提供的薪酬待遇被众多高校甩开八条街,无数海归学子仍对她情有独钟。

生化细胞所和Cell Research杂志一直是以一种双赢的方式合作。所里许多优秀的老师是Cell Research的编委。而李党生老师对于所里科学家手头上的好文章也是如数家珍,他凭借其自身的专业和编辑经验,对所里老师的科研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们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文章;同时吸引科学家将好的研究论文投给杂志。

2007年初,Cell Research在线出版了生化所陈正军老师关于DNA修复的一篇原创性论文。这是一篇相当于Mol Cell水平的文章,但因审稿中受到不公正对待,所以未能得以发表。因此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就主动和陈老师联系,将这篇非常优秀的研究论文争取到Cell Research上发表,当时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只有2。做为回报,李老师承诺将这篇文章推荐到国际知名期刊上进行点评。果然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即得到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和Nat Cell Biol的同时点评,这样一来,作者和杂志实现了双赢。

很多人觉得Cell Research的成就有泡沫,之所以影响因子那么高,是因为它有许多高引用率的综述文章。须知,高影响力的综述本身也是杂志影响力的体现,现在的顶级杂志那一本没有综述文章?退一万步讲,即使综述是泡沫,那么它就像北上深的楼市泡沫,是永远吹不破的。

Cell Research的成功,靠的是一流的人才、健康的政治领导和优异的学术土壤。如果几年前大家还在讨论是投JBC还是Cell Research,那么抱歉,现在这个话题已经out了,因为杂志的下一个目标是NatureCell Biology!这是我对杂志最终定位的一个预测。

cell research创刊时间(CellResearch冲上云霄实力还是泡沫)(1)

Cell Research 2016年第一期杂志封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