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佩妮跟谁在一起过(戴佩妮这次放手了)
戴佩妮跟谁在一起过(戴佩妮这次放手了)在《被动的观众》这首歌的MV里,戴佩妮身处一个巨大的茧中。 图来自受访者微博这张专辑里,有被大众舆论场无形伤害的《被动的观众》,有勉励自己不要为失误而纠结自责的《小失误》,有冷静得近乎残酷的自我剖析《背信者》,也有渴望自由的《随风所欲》……歌迷评价说,这是一张曲风辨识度很高的、非常“戴佩妮”的作品,会让人不禁想起她早期的音乐,但又能看到变化和成长。戴佩妮对这样的评价感到很安心,她说自己从没想过要突破什么风格。就算大家觉得“佛跳墙”乐队是她很突破的路数,但里面有很多歌其实是她出道早期写的作品。“基本上我并没有觉得那是另外一种风格,那本来就是我音乐的一部分。”变与不变:新专辑里的“相似”不是设计,是我真实的样貌音乐与创作被戴佩妮视为自我陪伴和疗愈的养分与良药,她通过作品来记录自己的生命,也向大众讲述她的经历、传递她的思考。创作《被动的观众》的戴佩妮正经历着人际关系的挫折动荡,她对人情世故的复杂
暌违六年之久,歌手戴佩妮终于在近期推出了全新创作专辑《被动的观众》。这张专辑里的12首歌依旧由她本人包揽词曲创作,她用熟悉的老朋友一般的口吻分享着自己的生活状态与所思所想。其中,既有她对于复杂人性和人际关系的观察与思考,也有她抽离而冷静的自我剖析与审视。
《被动的观众》上线后收获诸多好评,被认为既保持了戴佩妮一贯的音乐风格,也能看到她作为创作者的变化与成长。戴佩妮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以往她更多的是在音乐里单方面地讲述自己思考后得出的结论,这张专辑则是双向的、开放式的,她落了笔却还没找到答案,渴望与大家有更多的交流讨论。
戴佩妮说新专辑记录的是她真实的样貌。 受访者供图
有歌迷从新专辑里听出了跟她出道时期作品相似的味道,戴佩妮坦言自己写完回看也有这种“相似感”,但这是创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并非自己的主动设计。《被动的观众》记录的就是现在44岁的戴佩妮很真实的一个样貌。
变与不变:
新专辑里的“相似”不是设计,是我真实的样貌
音乐与创作被戴佩妮视为自我陪伴和疗愈的养分与良药,她通过作品来记录自己的生命,也向大众讲述她的经历、传递她的思考。创作《被动的观众》的戴佩妮正经历着人际关系的挫折动荡,她对人情世故的复杂难明感触日深。她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别人并不会因为她善意的坚持而有任何改变,所谓的坚持最终不过是感动了自己、委屈了自己而已。于是她把这些观察和感受写进了歌里,通过音乐创作来舒缓情绪、获得疗愈。
这张专辑里,有被大众舆论场无形伤害的《被动的观众》,有勉励自己不要为失误而纠结自责的《小失误》,有冷静得近乎残酷的自我剖析《背信者》,也有渴望自由的《随风所欲》……歌迷评价说,这是一张曲风辨识度很高的、非常“戴佩妮”的作品,会让人不禁想起她早期的音乐,但又能看到变化和成长。戴佩妮对这样的评价感到很安心,她说自己从没想过要突破什么风格。就算大家觉得“佛跳墙”乐队是她很突破的路数,但里面有很多歌其实是她出道早期写的作品。“基本上我并没有觉得那是另外一种风格,那本来就是我音乐的一部分。”
在《被动的观众》这首歌的MV里,戴佩妮身处一个巨大的茧中。 图来自受访者微博
写完《被动的观众》之后她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有些诧异地发现这张专辑好像回到当年刚开始创作时的状态了。她又找了熟悉的合作者从音乐和弦、歌词等方面对比分析,大家一致认为是有些相似的。“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也不会介意(相似)。可能是我到了现在的年纪,受到周围环境、身边人的影响,还有我自己对事物看法的改变,成就了这张专辑现在的模样。它不是我设计出来的。它记录的就是现在44岁的戴佩妮很真实的一个样貌。”
和此前的音乐相比,《被动的观众》表达上的确有所不同。“以前发专辑比较像我单方面在总结一些事情,写出来的内容我自己是做得到的。这张专辑写完之后我在情绪上释怀了,但老实说很多事情我还做不到。比如《随风所欲》像风一样来去自如,那是我希望自己能做到那样。再比如《小失误》,我是做错一点事情都要放大的人,要做到歌词里写的马上释怀甚至开香槟庆祝是很难的。写下这些‘目标’是提醒自己争取做到,目前我还在路途中,希望大家陪我完成这一段路。”
《被动的观众》探讨了复杂的人性与人际关系,戴佩妮对此也难有确定的结论,她希望能跟歌迷就这一话题深入互动,共同寻找答案。“我独自一人落了笔,下了注脚,但还是很孤独的。这是写人际关系的,人与人之间其实很需要沟通交流,所以这张专辑是开放式的,我专门留白了空间,希望和大家有更多互动。”只不过碍于疫情,她现在也没办法通过现场演唱的形式跟歌迷交流,因此非常欢迎大家在社交媒体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一定是赞美,可以是批评。只要@我就能看到,我虚心接受任何的指教。”
主动与被动 :
开始往内审视自身,从追求完美到顺其自然
在这张专辑中,戴佩妮的创作心态有了转变。 受访者供图
《被动的观众》也记录了戴佩妮创作心态的变化——从热情主动地关心他人到被动地退回人际交往的安全距离,自我审视、自我对话,与自己和解。这样的变化并非朝夕之间发生的,而是长期日积月累造成的。“不管是人际关系、身体健康,还是大环境的变化,都让我在这个时间段顺其自然地想要去清理身上背负的东西。”戴佩妮形容之前自己活得很“重”还毫无察觉,今年以来经由很多好朋友的提醒,她才醒悟自己快要承受不了了,于是开启“被动”模式,开始往内审视自身。
以前的戴佩妮更像个完美主义者,凡事总想做到最好。“举个混音的例子,整张专辑的低频高频、声音的亮度暗度在哪里,母带后期处理的宽度是怎样的……各方面我都有很细致的要求。唱的时候我也会一直磨一直磨,一定要达到心里预设的那个标准。”而在做《被动的观众》这张专辑时,她的心境由主动转成了被动,在很多方面都放手了。唱的时候不预设“应该怎样”,而是怎么舒服就怎么唱。编曲、混音、母带后期处理等方面放心交给合作多年的伙伴,让他们按照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方式去处理。
她也会反思之前做音乐专辑那么细致的要求,搞不好也是活在自己的盲点里,限制了很多的可能性。这次放手一试之下,《被动的观众》反而成为了她这么多年做专辑最舒服的一次经历。“我也不能判断这次的成效是好或者不好,只能说这是2022年的戴佩妮最舒服的方式,也是她最想要的专辑的样子。我现在最想要的状态就是舒服自然。既然永远无法做到别人眼中的最对和最好,我就只希望活成现在的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不是别人期待我的样子。”
也因为这种心态的变化,专辑里很多歌都是开放式的讨论而没给出答案。包括《被动的观众》MV结尾戴佩妮裹在茧中的画面,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成蝶,是恐惧还是安全,似乎都可以讲得通。“我还在茧中没有走出来,就顺着这样去发展好了。”戴佩妮觉得,人要活得像水一样,遇到石头就转个弯,勇敢面对生活之余也要顺着大环境走,才能找到一个更舒服的方式。“如果强迫自己在艰难的处境里还要追求完美,那对自己也太严苛了。”
戴佩妮的音乐专辑习惯用一首正能量的歌来结尾,这次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有何不可》也是如此,歌迷从中轻易辨识出了她早期标志性的吉他摇滚风格。歌词开头写道:“你累了吗?成人的世界多不容易啊,还努力活成别人讨厌的样子多傻。但傻有什么错啊,不如快乐吧,反正想不通还是要接受它。”戴佩妮却说,这首歌看似很勇敢,实则也蕴含了创作者内心恐惧,譬如结尾的几句:战胜了乌合,碾碎了招惹,屏蔽了倒戈,前进吧忐忑。
在音乐里戴佩妮非常诚实地告诉大家,虽然自己已经决定要勇敢迈出下一步,内心还是有忐忑和害怕的,她是抱着对未知的、恐惧的心情继续往下走。她形容这种心情有点像去玩蹦极,上去高台之前不断给自己打气说“你可以”,可站上去预备跳之前自己经常会“秒怂”,不过最后终归还是会往下跳的。“我不是做大事的人,也不是女强人,我真的就是小人物的心态。勇气我是有的,但远远没有强悍到无惧无畏的地步。”
【新歌解读】
专辑《被动的观众》封面。
01.《随风所欲》
我想我必须
允许自己
从今 随风所欲
好像还蛮多人反映这首歌不太像我写的东西,但我创作的时候没有想过像不像(自己以前的风格)的问题。这首歌是在我隔离期间写的,当时就有一种哪里也去不了的挫败感。我隔离时住的酒店靠海,记得那一天风很大,那声音鬼哭神叫的,很恐怖。我觉得好像有人在呼喊我,要跟我对话。我就拿起吉他来开始刷和弦,听着外面风的啸鸣声,想到了很多事情,跟它做了一次这样的对话。
它跟我说:“你早就该把自己幻化成一阵风了。”因为身而为人,想要随心所欲实在太难了。如果不能随心,那就随风吧,没有目的的、不受束缚的流动,顺其⾃然地找回平静的⼼。所以这首歌前面一段歌词跟后面的一段是反向的。一开始是希望,到后面就用“我就是一阵风”的肯定句去完成这首歌。
做小样的时候,我直接使用了手机采样的那一天的风声。(编曲)老师听了那个风声觉得很酷,但也觉得有点恐怖,因为从窗户缝隙透进来的那种呼啸的声响并不是那么顺畅跟美好,于是他去采样了其他的风声放在歌里。而我手机采样的比较特别的风声呢,就把它变成了另外一个乐器,放在中间的间奏部分。
02.《背信者》
痛苦已属过去了 或尚属未来
倘若一蹶不振无力再重来
那也是我的活该
你有空再可怜我 被咎由自取给吞没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歌名会误以为这首歌是在讲谁背信了谁,其实是我背信了我自己。我们都知道守住健康是最重要的事,但往往活着的过程总是不断对它做出伤害。背信了先爱自己的基本要素,直到惊觉快无法呼吸时已来不及。“生而为我”的一个责任就是要照顾好自己。我是一个非常在意责任感的人,竟然对自己最不负责任。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曾经生过病。病好之后,我有时候就会忘记,然后又开始伤害自己。撇开饮食生活习惯这些方面不谈,我觉得情绪也是影响健康很重要的一环。我们经常会在人际交往中觉得:“哇,谁谁背叛了我!”由此产生各种负面的情绪。但如果没有管理好这些情绪,就会对健康造成伤害,到头来你发现自己才是最不守信用的那个人,根本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健康。
生日当天我写下了《背信者》,就像把自己摆上手术台,经历了⼀场⾃我解剖式的健康反思。这个创作的视角是非常特别的,我觉得某种程度上也是很残忍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会用这样的视角为自己的健康写首歌。其实我是责备自己的,觉得我对自己很坏,背信自己这么多年真的很不应该。但我坏故我在,我能怎么办?所以我也在歌里跟大家说,你们有空再来可怜我,没空就不要理我,因为这是我需要承担的后果。我也一直告诉自己,要多和自己对话、握手言和。《背信者》是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我觉得这应该是毕生难忘的一份礼物。
03.《多亏你啊》
多亏天真又浪漫的偶像剧啊
感谢真实又纯属虚构的演法
那些幽默又不负责任的笑话
此刻多么伟大 让人忘了去想
整张专辑的中心主轴是《被动的观众》嘛,所以《多亏你啊》本来不是第一主打歌。但我这么久没有跟大家见面,不想第一首歌就让大家感受到压力或者情绪低迷。所以就选了《多亏你啊》这首展现这段时间大家共同状态的歌作为第一主打歌。虽然疫情让大家闷坏了,但也许能试着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通过生活中的小事物找到一些自得其乐的方式,比如看偶像剧、综艺节目、学做菜等。
我以前是一个非常好动的人,疫情期间我学会了安静下来,什么都不做。可一旦开启了被动模式之后,我的行动力就变慢了很多。所以要感谢一直在等我音乐的朋友们,如果不是你们的期待,还有我同事的鼓励、家人亲友的陪伴,这张专辑我可能会搁置得更久。多亏了你们让我有动力,把自己这段时间的想法和心情赶紧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多亏你啊》送给每个受疫情影响而心情低落的你我,即使日子再难熬,还是有守护我们的爱。虽然无法时刻陪在彼此的身边,但透过音乐的连结,陪伴彼此的心一直都在。
04.《密室逃脱》
谁点了个火 烟总扑向我
没及时闪躲 全是我的错
窒息的轮廓 装淡定自若
被怀疑也要隐藏的线索
我第一次玩“密室逃脱”是去年在上海,只玩过两次,但玩了两种比较极致的玩法。一次是非常烧脑的,玩了两个多小时,结束后我还很蒙,因为我在游戏里被设计杀死了,但完全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第二次是一大早去玩的,我觉得游戏里的NPC(非玩家角色)可能都还没有睡醒吧。那次是比较惊悚的类型,要从废弃医院里逃脱。
我是很直线条的人,只知道100米要冲到终点就对了。很多事情我都很容易相信,也不知道过程中要怎么设计。其实我觉得密室逃脱、剧本杀我都玩不好,总担心会拖后腿,和我一队的玩家会怪我。但我是一个很会观察、放大的人。通过玩“密室逃脱”的两次体验,我把视角拉远一些来看这个游戏,每个环节其实跟人性有很大的联结。对应到人际关系上,如同密室般有很多线索任务与试探要厘清,非常复杂且存在很多的质疑与猜忌。
所以我借助了“密室逃脱”的游戏模式作为一个出口,去讲纠结拉扯的人际关系。就像我陷入了这一场游戏当中,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危险时却没有即时逃离,像转不停的陀螺般陷入了偏执的自虐,只能等待设下陷阱的人停止这场混乱,无处可躲。而到底是谁开始了这场游戏,我甚至也不知道。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