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版达拉崩吧周深(高能达拉崩吧与仙嗓周深的互相成就)
学习版达拉崩吧周深(高能达拉崩吧与仙嗓周深的互相成就)别管周深的选曲怎么换吧,从排名也能看出来——就算严格如《歌手》的观众,对周深也是相当喜爱。最新出圈的这首《达拉崩吧》,一个人转换四种声音,分饰四角,期间还掺杂大量元素。花样多且玩的嗨。与“怂”相反的,是周深走得极稳的赛程:大伙熟悉的惊艳仙嗓作为初亮相。三、四期开始的云录制,别人的环境不是演播厅就是录音室,周深搁家里just一面白墙加一个话筒,拿了一个第二,一个第三。接着看留到现在的两位首发新人歌手,日本国宝级歌手米希亚采用的是保守打法,以大热中文歌的日文原版为主。周深就逐渐放飞自我:欧美流行、俄语美声、浪漫小清新、二次元神曲。
Hello,各位小懵懂。上个礼拜,周深火了。原因是在第八期的《歌手》中,他唱了一首B站的镇站神曲《达拉崩吧》,唱出了本期第一、唱上了热搜、唱到了B站700万 点击量,毫无疑问成了今年《歌手》最出圈的舞台。
说到这两年路人缘比较好的歌手,肯定有周深一个。那今天我们就聊聊:宝藏男孩周深红了,有多令人感动?
之前我们聊毛不易就说到了,这季《歌手》跟往年不一样。没有歌曲限制,一半以上的熟面孔,还新增加了奇袭模式。新人首发歌手压力多大可想而知。
周深成为所有选手中,面对奇袭最“怂”的选手,别人听到奇袭的时候,都是:你确定你敢?周深是:不要找我!
与“怂”相反的,是周深走得极稳的赛程:大伙熟悉的惊艳仙嗓作为初亮相。三、四期开始的云录制,别人的环境不是演播厅就是录音室,周深搁家里just一面白墙加一个话筒,拿了一个第二,一个第三。
接着看留到现在的两位首发新人歌手,日本国宝级歌手米希亚采用的是保守打法,以大热中文歌的日文原版为主。
周深就逐渐放飞自我:欧美流行、俄语美声、浪漫小清新、二次元神曲。
最新出圈的这首《达拉崩吧》,一个人转换四种声音,分饰四角,期间还掺杂大量元素。花样多且玩的嗨。
别管周深的选曲怎么换吧,从排名也能看出来——就算严格如《歌手》的观众,对周深也是相当喜爱。
甭管是7年前在《中国好声音》的一鸣惊人,2年前《声入人心》艳惊四座,还是今年《歌手》的颠覆反差。凭着这把极具辨识度的优质仙嗓,周深看起来属于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类型。
确实,周深的唱歌天赋是打小被发现的,小学起担任合唱团领唱,可谓战无不胜。但周深的自信人生也就止步小学了。
到了初中,周围同学开始发育,不长个、没变声的周深,就成了同学中的异类。周深开始自我否定,天赐的好嗓子变成最大的困扰。
好不容易让周深拾起自信的,是因为唱歌被重点高中录取,还得了校园歌手大赛冠军。但这时的周深依旧不敢在熟人面前唱。咋办呢?起了网名“卡布叻”,在网上唱,紧接着的高考失利,爹妈就说了:你唱歌就是玩物丧志啊!让周深放弃唱歌,去乌克兰学医。
过了一年的非人生活,发现自己真的不是学医那块料。周深毅然决然决定:弃医从乐!又因为错误地选择学习了男中音,没多久声带小结几近失声。刚燃起的音乐小火苗,夸嚓又给浇灭了。
还好这回周深没放弃了:用了三个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男高音老师,又用三个月让老师接受自己。可算是入了专业歌手的门。
正视了自己的嗓音,还没正视外型。所以《中国好声音》节目组第一二季找来,周深是拒绝的。但在周深第N次应聘驻唱歌手,还没张嘴就被拒后,他走上了第三季的舞台,想着有点知名度,就好找工作。
结果节目播出之后的反馈,让周深脆弱的小心灵又崩了。
等到大学毕业,再次做好心理建设的周深靠那首改变他音乐轨迹的歌曲《大鱼》,成功转型专业歌手。
《大鱼》的空前好评让周深接到了更多的工作邀约,“国漫御用歌手”title渐渐打响。18年登上《声入人心》的舞台,周深已经变成:不会说段子的网络冲浪er不是好歌手了。
现在的周深——舞台上面,啥歌都敢唱;舞台下面,啥话都敢说。有挺多人就惊讶:周深怎么能从当年那个害羞腼腆的Country Boy变成现在这个活泼开朗的机灵小可爱的?
其实也不难理解:性格的转变,也是周深从自我否定到自我接纳的过程;也是周深在内心层层过滤外界声音的过程。
现在把音乐、把舞台作为第一目标的周深,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优先级排序,也就有拥有了处理外界声音的能力。
也是因为学会了自我接纳让周深更愿意表达自己,也开始逐步被大众接纳。越来越少人执着为啥他男生女嗓,越来越多人惊叹:此音只应天上有。观众也越来越发现:原来这个小伙不光唱歌好听,人还这么有趣?
采访里头周深,会讲段子;直播里头的周深,都是耍宝;有趣、实力兼具,就是没有当红歌手的觉悟和包袱。
我们回头聊聊这首让周深获得第一的《达拉崩吧》。和曾经处在大众审美外围的周深一样,《达拉崩吧》这首歌也是典型的亚文化的产物。这首歌拿到了第一也有不少质疑声:说它娱乐性太强、音乐性太弱,不配《歌手》这个顶级歌手云集的舞台。但马同学觉得:至少周深的表演在唱功和舞台完成度上没有任何问题。
也正是周深演唱的《达拉崩吧》拿了第一名,恰巧说明: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元的事物存在。不管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只要好的,就不会被埋没。艺术不存在“哪一种更高级”、歌手也不该有“哪一种更主流”。就算不一样,那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