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寺素斋最新消息(少林素斋中为啥会有)
宝光寺素斋最新消息(少林素斋中为啥会有)当然不能,酒肉是传说,那都是电影中演的,印度、西藏的佛教不讲究素食,但汉传佛教自梁武帝颁布《断酒肉文》后,都是要素食的。少林素食除了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外,还会做一些高蛋白的豆制品食物,同时要注意补充糖分和盐分,像菩提荔枝、盐水豆腐之类。对于武僧,练功期间我们会熬些红豆汤、绿豆汤,可以给他们补充钾盐。那武僧呢?也不吃肉吗?那怎么保证营养?我还是想确认下。当时我对此深信不疑,觉得少林和尚真是潇洒,“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佛法修为已臻化境,和水浒中的花和尚鲁智深、笑傲江湖中的不戒和尚有一拼,自己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但左看右看,都不像,年年有余盛在鱼盘中,鱼香肉丝也做得惟妙惟肖,夹两口尝一尝,还有些许肉味,仔细嚼嚼,都有吃到鱼刺的感觉。请来负责“欢喜地”的延禄居士询问,他解释说,这是仿荤素食,是为游客或居士准备的。其中,芝麻牛蒡是菌类做的,年年有余是豆制品。因为刚学佛的人需要有个过渡,真正的出
上周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设宴款待法国客人一行,方丈的请客菜单由此曝光。位于山门一侧的少林欢喜地,是一家少林素斋坊,菜单中年年有余、芝麻牛膀、盐焗花鱿、鱼香肉丝等应有尽有,少林寺素斋为什么这么多“荤腥”?
云济 | 文图
小时候看电影《少林寺》,对最后一幕印象深刻。
家仇得报之后,觉远(李连杰饰演)受戒,皈依佛门。师父问,尽形寿,不饮酒,汝今能持否?觉远正摸头犹豫呢,已经登基称帝的李世民跨门而入,他笑着说,“我看这酒肉之戒,就免了吧。”画外音:自此,少林武僧可喝酒吃肉。
当时我对此深信不疑,觉得少林和尚真是潇洒,“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佛法修为已臻化境,和水浒中的花和尚鲁智深、笑傲江湖中的不戒和尚有一拼,自己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但左看右看,都不像,年年有余盛在鱼盘中,鱼香肉丝也做得惟妙惟肖,夹两口尝一尝,还有些许肉味,仔细嚼嚼,都有吃到鱼刺的感觉。
请来负责“欢喜地”的延禄居士询问,他解释说,这是仿荤素食,是为游客或居士准备的。其中,芝麻牛蒡是菌类做的,年年有余是豆制品。因为刚学佛的人需要有个过渡,真正的出家人是不会吃这些的。因为素食一方面是为了不杀生,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慈悲心。仿荤虽然能做到不杀生,但培养不了慈悲心,也不能让他们放下欲望。
那武僧呢?也不吃肉吗?那怎么保证营养?我还是想确认下。
当然不能,酒肉是传说,那都是电影中演的,印度、西藏的佛教不讲究素食,但汉传佛教自梁武帝颁布《断酒肉文》后,都是要素食的。少林素食除了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外,还会做一些高蛋白的豆制品食物,同时要注意补充糖分和盐分,像菩提荔枝、盐水豆腐之类。对于武僧,练功期间我们会熬些红豆汤、绿豆汤,可以给他们补充钾盐。
有没有基本的少林菜谱之类?有啥注意事项不?
其实没那么多讲究,佛家讲究随缘,有什么做什么,拿出来的菜单只是供参考的。做菜上在保证营养均衡、营养充足之外,一忌荤腥,“荤”是指葱、蒜、韭菜、洋葱等有异味的东西(佛家都怕重口味),“腥”是指肉类、鱼类、鸡蛋等;二重搭配,因为有些食物可能会相冲,导致僧人胀气,影响打坐状态。
看到我们这里边有“五观堂”,有什么涵义吗?
五观堂就是佛教中的斋堂,吃饭的地方。僧人吃饭讲究五观,就是墙上挂着的那幅字。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是说吃饭前要想想农民的辛苦,想想一米一饭的来之不易;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就是要仔细想想自己的德行,是否配得上信众的供养;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是说要防止贪吃、挑食;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是说出家人吃饭就像吃药一样,是为防止生病而不是口舌之欲;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是说吃饭是为修行,不要为此浪费时间、感情。
禅宗讲究行走坐卧皆是禅,吃饭也是如此。
谢别延禄,在“欢喜地”随便瞅瞅。院落不大,南门进入后,东边是“五观堂”,西边是“少林素斋”,正中是“三摩地”。上网查查,原来是梵语译音,又称“三昧”,汉译为“定”字,意为“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用作斋堂名字,倒也合适——安心进食,能量守恒嘛。
“少林素斋”是供一般游客吃饭的地方,墙上除了有工商营业执照和餐饮许可证,还有一份类似佛经的字匾,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则“优惠声明”:
“佛陀灭度后以佛经言教众生……为赞叹诵经之功德,本店随喜供应能背诵佛经者斋饭或部分餐费:能背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者免费,能背诵《金刚经》者五折,能背诵《达摩祖师二入四行论》者六五折,能背诵《大悲咒》者八五折,能背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者九折……”
看来只要背会楞严咒、金刚经,到少林寺就不用愁吃愁喝了。不过也不要把这简单理解为促销,声明最后还有一句,“以上缘起为本店随喜供养佛子,非普通商业折扣,阿弥陀佛”。
“欢喜地”是对外营业的,游客可以体验,但少林寺内部的斋堂又是怎样的呢?那可是在景区开放范围之外,不允许游客、尤其是女客进入的。
傍晚,少林寺一干僧众打完禅七之后,永信方丈带大鼻子情圣参观少林斋堂,俺也跟了进去。
斋堂之内,摆着一排排的桌椅板凳,四面墙上挂着佛像,简朴而洁净。“出家人吃饭一切从简,僧人吃饭需在十五分钟内完成。晚饭更加简单,多是面条。除了主持可以说两句,僧人在吃饭、打饭时不能说话,真有事情必须小声说,我们叫‘两句半’。也不能发出声响,不管是咀嚼声还是碗筷声。”方丈永信在开饭之前,一一列举了斋堂规矩。
用餐时间到了。一僧人先是不断敲击石台,召来众僧。众僧坐下后,诵念一段经词,感谢供养信众。然后由主事僧人举行仪式,手拿沾着几粒米的木勺走到堂外,放在门口石烛台上,让前来听经的众鬼食用。最后他敲响走廊上的葫芦型铁板,名为云板,这才正式开饭。
永信方丈表示,佛教的清规戒律比起其他宗教来,其实是更严格的。
之后我去后厨逛逛,见到正在和面泡菜的师父,问他们,师父,这些菜是自己种的吗?
他们说,哪有地啊,都是从外边买的。
那你们平时除了做饭还要做什么吗?
一样啊,早课晚课都要做的。
那一日三餐呢?我们有无食谱、会不会限量?
这个比较随意,有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吃什么。吃饭是为修行,够用就行,自己掌控。
佛家不是讲究过午不食吗?少林寺一日三餐都有会有吗?
是的,佛教讲究过午不食,但传到中原后,因为农禅并重,不吃晚饭没有力气干活,所以就开了个方便法门。而少林寺禅武兼修,更是需要保证僧人营养。
一天很快过去,快活逍遥的酒肉和尚没寻到,倒是碰到一帮严守清规的普通僧人。很多饮食文化在讲吃什么、怎么吃,而少林寺的斋饭则重在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吃。正如东坡《戒贪饕》诗云——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豫记版权作品,如需转载,请微博私信“豫记”或发邮件至yujimedia@163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