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100大名句(老子的道德经十大名句)
老子道德经100大名句(老子的道德经十大名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了解、通晓别人的人算是很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明白人。战胜别人的人算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有本事的强者。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变化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来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导语:短短五千字,一部道德经传阅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他就是道德经的创始人老子!以下是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读懂一句,大有裨益,让人生少点弯路!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其在出函谷关之前,留下了这部流传千古的奇书《道德经》虽然仅仅道德五千言,却讲透了人生,句句珠玑!
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再粗壮高大的参天大树,也是从微小的种子生长而来的;九层高的露台,也是从一筐一筐地土堆积建而成的。千里远的旅程,也是靠一步一步积累来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变化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来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了解、通晓别人的人算是很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明白人。战胜别人的人算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有本事的强者。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修行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想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一定要从头到尾都保持谨慎,人往往在最后关头放松警惕,结果往往就输在了最后的疏忽大意上。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人一定是不守信用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往往暗藏玄机,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一定不能轻视对手。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地的大道是对人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它只会庇佑那些行善正道、顺应天时的大德之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实可信的话语往往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往往不会狡辩争执,狡辩争执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卖弄、吹嘘,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没有大智慧。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上多少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最终不得善终,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功成名就之后,就该是时候隐退,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年轻人,让给其他有能力的人了,否则只会遭到别人的猜忌不满,没有好结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等资质的人在听闻知晓了道以后,立刻会勤勉地去学、去做;中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会半信半疑,认为可有可无;下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就会大声嘲笑,大加讽刺。但如果这等人不嘲笑的话,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
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道德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老子》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道德经》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 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 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 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 “无”之统一 “有 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 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 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