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分寸懂进退有分寸的历史人物(却又枉顾家国大义玩阴谋)
知分寸懂进退有分寸的历史人物(却又枉顾家国大义玩阴谋)二、失德的政治利用事变本是高氏、栾氏与庆氏的斗争,但田须无与儿子田无宇一拍即合,决定坐当渔翁,浑水摸鱼。当年十月,田无宇假意受庆氏家主庆封控制,但设计在维持庆封对自己的信任后逃回父亲身边。次月,田氏父子又利用庆氏对自己的信任,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化解庆氏的防备,并将庆封之子斩杀,逼得庆封出逃他国。齐国田氏始祖,是于齐桓公十四年(前672)流落于此的陈国贵族田完。当时齐桓公对田完的才华十分欣赏,想要授予他爵位,但田完婉言谢绝:“羁旅之臣,幸若获宥……所获多矣,感辱高位以速官诽谤?”因而之后,田完只在齐国担任了一个管理百工的工正一职。但他有度地进退,以及“敬仲”的谥号,为田氏在齐国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作为东方大国,齐国长久以来都实力不俗,政治斗争也同样激烈。但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齐国权臣崔杼弑杀齐庄公,并与另一权臣庆封拥立齐景公时,实力尚弱的田须无选择的是果断收拾行装去他国避乱。然而在国外躲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曾提出,人有着被尊重的需求。而我们也知道,要获得别人的尊重,还需要自己先尊重自己。
两千多年前,一个庞大的家族过度消费自己的声名,用匪夷所思的手段实施了一场闻名遐迩的不流血政变。
一、“好诈”的东方名门
春秋战国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时代,这是古今中外人人认可的现实。在谋略文化方面,诸国也纷纷承认东方大国齐国的本事。而在齐国,实施“田氏代齐”的田氏家族却真正将谋略“玩”得炉火纯青。
齐国田氏始祖,是于齐桓公十四年(前672)流落于此的陈国贵族田完。当时齐桓公对田完的才华十分欣赏,想要授予他爵位,但田完婉言谢绝:“羁旅之臣,幸若获宥……所获多矣,感辱高位以速官诽谤?”因而之后,田完只在齐国担任了一个管理百工的工正一职。但他有度地进退,以及“敬仲”的谥号,为田氏在齐国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作为东方大国,齐国长久以来都实力不俗,政治斗争也同样激烈。但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齐国权臣崔杼弑杀齐庄公,并与另一权臣庆封拥立齐景公时,实力尚弱的田须无选择的是果断收拾行装去他国避乱。
然而在国外躲了十七年后,田须无突然归国。次年,他即联合栾氏、高氏和鲍氏击败左右齐国朝政多年的庆氏,带领家族一举成为齐国豪族。也正是在这场事变中,田氏向世人展现了家族无出其右的谋略才能。
事变本是高氏、栾氏与庆氏的斗争,但田须无与儿子田无宇一拍即合,决定坐当渔翁,浑水摸鱼。当年十月,田无宇假意受庆氏家主庆封控制,但设计在维持庆封对自己的信任后逃回父亲身边。次月,田氏父子又利用庆氏对自己的信任,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化解庆氏的防备,并将庆封之子斩杀,逼得庆封出逃他国。
二、失德的政治利用
如果说田须无父子心狠手辣的谋略已经让人叹为观止,那么田乞、田常就可以说是为了政治利益而简直不在乎国计民生、伦理道德。
鲁定公十三年(前497),晋国发生内乱,范氏、中行氏向齐国求救。齐国本不想插手别国内乱,但 “欲为乱”的田乞以公谋私,说服了齐景公,借此将晋国范氏、中行氏变作自己的支持者。
鲁哀公五年(前490)齐景公去世,田乞又披着伪装挑起国氏、高氏与其他士大夫的矛盾。双方斗得两败俱伤之后,田乞扶持公子阳生即位,是为齐悼公。鲁哀公十一年(前484),为铲除异己,田乞还唆使齐简公伐鲁,最终使得齐国与鲁国、吴国联军对峙。而战场上的将帅,多是田乞的政敌。
这场发生在艾陵的大战以齐国的惨败收尾。但对于田乞而言,他实际上赚得“盆满钵满”。因为田氏的政敌高氏、国氏等都在战争中折损了自家子弟,就连齐国王室也牺牲不少。偌大的齐国,顿时“为”田氏清理出了许多空位。
而田常,为了维护家族对齐国的控制,甚至还丧心病狂地主动给自己戴起了“绿帽子”:“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说白了,田常就是以自己的妾室来贿赂政客,并借此将妾室们所生的非田氏子弟培养为田氏的爪牙。
三、阴险的收买人心
不仅对自己下得去手,田常还曾让家族主动做起亏本买卖。当时,齐国已经推行了统一的计量单位。但每逢天灾人祸,粮食匮乏时,田氏就开门做“散财童子”,用私造的大“家量”将粮食借出,然后用小的“公量”将粮食收回。
虽然从借贷百姓们的角度看,田氏的举动是为民着想的善举。但对于一个有法度有规章的国家而言,田氏完全是在用国家的发展换私利。且田乞当年做过的利用国家战争来铲除异己的举措,在后来也多次被田氏后人借鉴。田氏从中捞取了巨大利益,但齐国却为田氏付出了沉重代价。
鲁穆公三十年(前386),田和放逐齐康公,并得到周天子认可。从田完迁入,经历了近三百年的筚路蓝缕,田氏终于在齐国实现了家族的价值。而他们为谋取利益的不择手段,譬如:阳奉阴违、挑拨离间、浑水摸鱼、欲擒故纵、行阴德、拉一个打一个、通过对外战争剪除政敌等,也与他们“田氏代齐”的成就捆绑,流传至今。以如此代价换来一时光辉,实在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