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妖怪文化是如何在日本发展的(日本妖怪文化中的女性魅影)
日本妖怪文化是如何在日本发展的(日本妖怪文化中的女性魅影)山姥、海女、雪女:自然的人格化《百鬼夜行绘卷》真珠庵本,室町时代。以百鬼夜行为主题,从室町时期到明治时期之间,出现了不同版本的绘卷。日本妖怪,影影绰绰,在被日本人称为黄昏的逢魔之时出现。山林中,海边,街巷和屋舍,人们都可能与妖怪不期而遇。这其中,最迷人的要数女妖。她们可能是大自然的人格化身,充满了原始而危险的生命力,成为日本人对自然界古老记忆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因遭逢不幸命运而由人变妖,或变成怨灵,倾诉着无法排解的哀伤与幽怨,演绎出日本人独有的“物哀”“幽玄”之美。《皿屋敷》 葛饰北斋绘。皿屋敷讲述了女幽灵阿菊的故事,阿菊是江户时代著名的女幽灵之一 。妖怪文化是日本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妖怪当中,女妖大概是其中最为动人的存在。她们或妖艳美丽,或怨气浓重,或哀伤不断,从最古老的传说,到悠远的物语、和歌、能剧,再到近世的绘卷、歌舞伎,直至今日的小说、电影,都能看到她们飘忽的身影
从恐惧到玩赏
日本妖怪文化中的女性魅影
◆ ◆ ◆ ◆
撰文、供图/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日本妖怪,影影绰绰,在被日本人称为黄昏的逢魔之时出现。山林中,海边,街巷和屋舍,人们都可能与妖怪不期而遇。这其中,最迷人的要数女妖。她们可能是大自然的人格化身,充满了原始而危险的生命力,成为日本人对自然界古老记忆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因遭逢不幸命运而由人变妖,或变成怨灵,倾诉着无法排解的哀伤与幽怨,演绎出日本人独有的“物哀”“幽玄”之美。
《皿屋敷》 葛饰北斋绘。皿屋敷讲述了女幽灵阿菊的故事,阿菊是江户时代著名的女幽灵之一 。
妖怪文化是日本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妖怪当中,女妖大概是其中最为动人的存在。她们或妖艳美丽,或怨气浓重,或哀伤不断,从最古老的传说,到悠远的物语、和歌、能剧,再到近世的绘卷、歌舞伎,直至今日的小说、电影,都能看到她们飘忽的身影,听到她们哀怨的悲声。
《百鬼夜行绘卷》真珠庵本,室町时代。以百鬼夜行为主题,从室町时期到明治时期之间,出现了不同版本的绘卷。
山姥、海女、雪女:自然的人格化
日本妖怪,影影绰绰,在被日本人称为黄昏的逢魔之时出现。山林中,海边,街巷和屋舍,人们都可能与妖怪不期而遇。这其中,最迷人的要数女妖。她们可能是大自然的人格化身,充满了原始而危险的生命力,成为日本人对自然界古老记忆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因遭逢不幸命运而由人变妖,或变成怨灵,倾诉着无法排解的哀伤与幽怨,演绎出日本人独有的“物哀”“幽玄”之美。
《百怪图卷》 佐肋嵩之绘,1737年。较早的一部妖怪专门绘卷,影响了后来著名的妖怪画家鸟山石燕。画中妖怪分别是产女。
《百怪图卷》 佐肋嵩之绘,1737年。图为雪女。
人变妖:人欲与执念的疯狂
自然女妖无论是被想象成人形,还是半人半兽形,都有一定的定式,并不发生变形,也没有富于戏剧性的故事。而另一类占据日本女妖相当比重的妖怪,却是由人转化而来,且都在生前就完成了此种转化。转化原因不外乎因遭遇不得已的变故、背叛而心生幽怨、悲愤、痛苦,积郁成妖。
桥姬的善妒和清姬的执着,皆为情欲的不满足而起。她们的妖变,反映了日本人对于自身深层欲望的探索和想象,这样的探索是永恒的,因而得以一再地反复出现,成为流传千年的叙述原型。日本人是如何看待情欲的呢?作为人类最为原始的本能冲动之一,情欲本无善恶之分,但对理性和伦理的有序世界无疑是一个潜藏的威胁,大多数文化都将它圈入笼中。
日本人对此的态度却并不那么教条。可以比照与《今昔物语》同时代的文学巨著《源氏物语》。书中的主人公源氏一生所爱女子无数,若从道德的角度看,其中更是不乏不伦之恋,作者却将他视为完美之人。如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在解读《源氏物语》的《紫文要领》中所说,《源氏物语》的写作要领就是“知物哀”。所谓“知物哀”,是指“世上万事万物,形形色色,不论是目之所及,抑或耳之所闻,抑或甚至所触,都收纳于心,加以体味,加以理解,这就是感知‘事之心’,感知‘物之心’”。“‘好色’者最感人心,也最知‘物哀’”。“恋爱出于心,有心方能知物哀,无爱无物哀。”可见,日本人认为若遇到激起自己爱恋的人,诚实所爱,即便违背伦理,也是知物哀者,而如果以伦理道德虚饰自己的所感,反而成了不知物哀之人,并不可取。如此来看,清姬和桥姬都是知物哀之人,她们的疯狂和执着只是对于自己情欲的诚实,即便带来了死亡的结局,也并没有受到过度的指摘。
如果说自然妖怪反映了日本人对于自然界不可解事物的想象,由人转妖的妖怪则表现了日本人对于人自身不可解脱的痛苦的理解。无论是无法遏制的情欲渴望,还是无法消除的罪责悔恨,当痛苦无法以别的形式代偿或发泄时,只能走向自我毁灭,以此断绝痛苦的源头。因为日本人没有发展出如西方人以理性和宗教来克制和净化痛苦,也没有类似中国人以伦理来规范和缩减痛苦的范围,他们选择了怨诉和极端的对抗。
桥姬的能面 出自能乐《铁轮》,江户时代。桥姬被描绘成一位因丈夫背叛、诅咒自己成妖而惩罚第三者的形象。
人妖结合的鬼女:被驱逐的政敌
日本还有一类妖女被称为鬼女。日本人所持万物有灵的观念,认为有的灵魂对人类有益,有的灵魂对人类有害,有害的那类灵魂,就要通过镇魂仪式予以控制,如果控制不了,日本人称之为“鬼”,如果还会妨碍和尚修行则称为“魔”。鬼女就是一群被不受控的灵魂所附身或结合的女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鬼女的故事总与某些政治事件有关。她们通过成鬼、成魔,似乎具有了与某些权威对抗的能力。或许她们被称为鬼女,正是更高权威出于恐惧,对她们的污名化。
《泷夜叉姬》 歌川国芳,江户时代。
徘徊的女幽灵:展现物哀与幽玄之美
还有一类特别的存在,被称为女幽灵,她们难以归入以上所列种种。日本著名的妖怪学者柳田国男曾指出妖怪与幽灵的区别:妖怪属于寺庙管辖的范畴,出现在一些固定的场所,幽灵则无处不在;妖怪不与特定的人交往,而幽灵则专会找某人;幽灵一般在阴气最盛的时候现身,妖怪则随时可以出现。虽然有这些不同,但在江户时代的绘卷和浮世绘中,很多画者都将“幽灵”归为妖怪的一种。如鸟山石燕在他著名的妖怪画卷《画图百鬼夜行》中,就将幽灵、生灵、死灵与其他妖怪并列。若将“妖怪”视为非正常可解释的现象,幽灵则也可以属于大的妖怪的范畴。
到了中世纪,由于战乱频仍,历史舞台的中心让位给武士,女幽灵形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战死沙场的武士的幽灵。直到江户时代,社会发展稳定,女幽灵才又重新占据历史舞台的中央。这些女幽灵形象多出现于文学、戏剧、绘画作品。与当时日本货币经济开始出现、町人文化的发达有很深刻的联系。她们的妖艳美丽和由此展开的奇情故事,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
《泷夜叉姬》 歌川丰国,江户时代。
《新形三十六怪撰》 之“清姬”,月冈芳年,江户时代。清姬变蛇的故事流传甚久,曾被编成能乐《道成寺》,江户时代又成为净琉璃、歌舞伎的素材。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6.05月刊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
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
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
shop177692594.taobao/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ylrnewlife2020@163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