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最后一生(韩愈从未到过昌黎)
韩愈的最后一生(韩愈从未到过昌黎)李大钊在《五峰游记》中写到:“五峰有个圣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凭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再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余”。修复一新的韩文公祠在昌黎县城北十公里左右的五峰山上,这里山雄水美,风光旖旎。五峰山为碣石山十景之一,五座山峰峭拔高耸,比肩并立,环列如椅,远望若诸友挽臂,近观如五指伸天,景色非常壮观。《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为纪念韩愈,明朝时先后建了两座韩文公祠,一座在昌黎县城,另一座在昌黎县城北的五峰山上。由于历史原因,这两座公祠相继被拆毁。后来,城里的韩文公祠没有重建,五峰山上的于1987年重新修复。
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号昌黎。他的“号”与秦皇岛市昌黎县有关系吗?
答案是有,而且关系还不小。韩愈虽然出生的是河南的孟州,但他的祖籍是秦皇岛昌黎县,又因为韩姓在当地是望族,所以韩愈常称自己是“郡望昌黎”。唐代时先后有四位韩姓宰相,其中有两位出自昌黎韩氏,分别是韩休和韩滉。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至理名言,至今让我们常读常新,在这里复习一下吧!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为纪念韩愈,明朝时先后建了两座韩文公祠,一座在昌黎县城,另一座在昌黎县城北的五峰山上。由于历史原因,这两座公祠相继被拆毁。后来,城里的韩文公祠没有重建,五峰山上的于1987年重新修复。
修复一新的韩文公祠在昌黎县城北十公里左右的五峰山上,这里山雄水美,风光旖旎。五峰山为碣石山十景之一,五座山峰峭拔高耸,比肩并立,环列如椅,远望若诸友挽臂,近观如五指伸天,景色非常壮观。
李大钊在《五峰游记》中写到:“五峰有个圣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凭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再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余”。
韩文公祠的正殿坐落于比较宽敞的坝台处,东边有三间客厅,西边有两间耳房,依山旧坡住有石墙、山门。殿前有“玉液泉”,泉井虽然不是很深,但是泉水常年满盈。
正殿供台上重塑了韩愈全身彩色泥塑,正襟威坐,器宇轩昂,两位侍从左右分立,令观者肃然起敬。龛顶悬挂当代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手书的“百代文宗”匾额,东墙上挂着韩愈手书的“鸢飞鱼跃”拓片。革命先驱李大钊曾多次来此游览山居,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文。现在他在这里居住过的客厅也基本上恢复了原貌。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后五峰山韩文公祠因与李大钊烈士的英名紧密相连而闻名遐迩。
祠中还有很多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石碑,供游人观赏品味。
近几年,昌黎新修了一条韩愈大街,精心打造了一条全长28公里的旅游线路,串联了12个旅游景点,带动了24个美丽乡村。
一代文宗韩愈不仅为昌黎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物质遗产,而且我们在游览观光的同时,来探求文化根源,寻找人格的精神、文化的精神,以告慰故去的精神领袖,践行他们的人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