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一、卷首: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不察历史,便不知当今,不知当今,就不辨未来!这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因此咱中国人都习惯于看“有否先例”。若有,聪明人会灵活运用,以适应当今。当然,现代人的这种“察”和“变”,多集中在对历史大咖身上。

比如三国大咖诸葛亮。他曾总结出一套“识人术”,也可称之为“识人七法”。(由于简单就不翻译了 ,若有探讨者,请留言)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1)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从 “心志、变通能力、见识、勇气、心性、操守、信誉”,这七个方面进行判别。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2)

皆知,术,可理解为“办法论”。但问题是,办法虽有,执行却是另一回事。这点凡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清楚!因此就有了“可原谅”,和“不可饶恕”的区别。

也就是说,当你不符合标准或犯错时,既可能虽不被原谅,却对你既往不咎了。也可能,虽深表理解、同情,却必须要拿你以正视听。

这种情况几乎人们都遇到过吧?是经常现象,或说处世之道。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做的呢?所谓,诸葛亮的处世之道:这两种人,可原谅,却不可饶恕,哪怕他再本事。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3)

二、为何杀刘封、马谡,却饶恕魏延?

刘封,不念刘备创业艰难,拒绝发兵,导致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丢失。虽刘备认为可原谅。但诸葛亮却强悍表态:刘封刚猛无比,一旦老大你百年之后,谁还能制约他?潜台词就是,你想把刘封这颗雷,留给刘禅去排除吗?刘备幡然醒悟,流泪杀了刘封。

马谡,不顾诸葛亮叮嘱,在街亭乱弹琴,导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那么这两人为何虽可原谅,却不可饶恕呢?只因九个字:做人自私,做事无底线!

一个人自私点没啥,毕竟人性趋利。但若因做人自私,导致做事失去了底线,那就坏事了!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4)

如刘封,他不救关羽,是因他是刘备义子,凭啥听你的?表现出了想争夺太子的倾向。因此,刘封因这种私念,导致做事失去了底线。若饶恕他,谁敢保证他以后不会再次无底线疯狂一把呢?

马谡,也是如此,我是诸葛亮重点培养的才俊,如今终于轮到我登场了,我就要让所有人看看,我是何其牛逼,要亮瞎你们的双眼,哪怕王平苦劝都不听。结果,玩穿了!

至于魏延,他也自私,做事也百无禁忌,但有一条却非常好:我虽不服你,有牢骚,却不玩阴的,做事不击穿底线,啥都在明面上。对此,你就只能说他情商太低。

因此,诸葛亮临死前才特意吩咐:若魏延不想撤退,就随他去吧。但杨仪却为了报私仇,导致魏延所谓的谋反而全族被杀,最终杨仪自己也没得到好结。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5)

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交友,选拔人才,还是找对象啥的,若对方是“做人自私,做事无底线”的这种人,务必提高警惕。哪怕他再有本事。因为这种人,啥都能干得出来。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做人要讲“德”。而这种人,恰是无德之辈!无德者,必有凶灾。本事越大,危害越深!跟他们靠近,极有可能当了垫背的,何苦来哉。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6)

三、为何杀彭羕,却“饶恕”马超?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也许会反驳,按你这说法,真实的马超,更是无德之辈——做人自私,做事无底线,不但认贼作父,连老爸都出卖,为何不但活得好好的,还成了蜀汉骠骑将军?

第一点,刘备也好,诸葛亮也罢,真饶恕马超了吗?看马超在蜀汉的真实情况,跟着刘备出征汉中时,却跟张飞搭配,两人谁领导谁?他虽是骠骑将军,官职最高,但有实权吗?

马超特殊在了影响力大上,曾是跟刘备、曹操平起平坐的诸侯!等于是换了种处理方法,并没有真饶恕他!

第二点就是,看看为何杀彭羕,却“饶恕”马超就明白了。对彭羕,诸葛亮给过一个评价是“心大志广,难可保安”。最直白的翻译是:野心勃勃,作妖高手。是不是跟刘封、马谡、马超很相似?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7)

因此,诸葛亮逮着刘备就说:千万别信任和重用彭羕,哪怕再喜欢他,觉得他再牛逼。这是诸葛亮在史书中,唯一打同僚小报告的记载。足见,诸葛亮对彭羕是啥态度了。

那么诸葛亮为何如此?因为彭羕除了做人自私,做事无底线外,还有一大特征:背后乱嚼舌根。跟着刘璋背后骂刘璋,跟着刘备时,又跑到马超那里大骂刘备是“老兵油子,屁也不是”,撺掇马超跟自己联手,则“天下不足定也”。

如今,马超已经懂了自己的处境,早就夹着尾巴做人了,一听这话,吓得就跑到刘备那里告发,跟彭羕划清界限。于是彭羕被杀,马超这才得到饶恕!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8)

小结:显然对诸葛亮来言,背后乱嚼舌根这种人,虽可原谅,却是不可饶恕!道理很简单,这种人是问题的制造者,秩序的破坏者!

其实我们自己不也是如此吗?遇到一个乱嚼舌根的人,你也许会原谅,但那仅仅表示你的高姿态,不可能真的饶恕。 须知这种人本事越大,制造的混乱就越难收拾,可能被轻易饶恕吗!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愚忠(诸葛亮的处世之道)(9)

四、分析总论

通过对诸葛亮的分析,能得出如下两条结论。

其一:识人固然重要,但如何运用执行却更重要,这是种取舍关系

其二:无德之人和背后嚼舌根之人,历来都被重点防范,不可饶恕,因为他们充满负能量,极具破坏力

所以千万不要做这种人,干这种事。倘若再不知进退,不辨好歹,后果实在堪忧!还是做个有正能量的人,才是根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