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好姐枝竹鱼头煲同时,也创新了一些新派点心以迎合时代的需要。灰色的外墙在人行道上格外突出,两根方柱支撑起骑楼的外廊。二楼还有罗马立柱的装饰,上下底座漆成金色。红色招牌正中间,写着“荣华楼始创1876年传统粤菜”。说起荣华楼,时光倒回清朝光绪二年。此时的荣华楼不过是普通的砖木楼房,门前挂有一副对联,写着“雀舌未经三月雨,龙牙先占一枝春”,可见荣华楼当时用茶的讲究。有着140多年历史的荣华楼,一直坚持传统粤菜的心德,保留着粤菜固有的“五滋”(即香、松、软、肥、浓)、“六味”(即酸、甜、苦、辣、咸、鲜)。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

广州有名的茶楼、酒楼有很多,在经历了上百年的变迁后,有一些已经是有名无实了(这里指的是原址经营),比如“大同酒家”,又比如“大三元酒楼”。

也有一些经过阵痛后涅槃重生,像“陶陶居”“莲香楼”,重塑了往日辉煌,成为了新的网红店。

还有一些名气不大,历经百年,默默耕耘,低调地守护着粤韵、粤菜的一方静土,比如“荣华楼”。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2)

荣华楼,位于龙津东路中段,它是这周边唯一的骑楼建筑。

灰色的外墙在人行道上格外突出,两根方柱支撑起骑楼的外廊。二楼还有罗马立柱的装饰,上下底座漆成金色。红色招牌正中间,写着“荣华楼始创1876年传统粤菜”。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3)

说起荣华楼,时光倒回清朝光绪二年。此时的荣华楼不过是普通的砖木楼房,门前挂有一副对联,写着“雀舌未经三月雨,龙牙先占一枝春”,可见荣华楼当时用茶的讲究。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4)

有着140多年历史的荣华楼,一直坚持传统粤菜的心德,保留着粤菜固有的“五滋”(即香、松、软、肥、浓)、“六味”(即酸、甜、苦、辣、咸、鲜)。

同时,也创新了一些新派点心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5)

好姐枝竹鱼头煲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6)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7)

芝士糯米鸡

糯米鸡上铺上厚厚的芝士层,还有芥末,经过火焰炙烤,甜甜咸咸的,口感丰富,而且不会很腻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8)

荣华一口酥

荣华一口酥小小一件,入口即化,酥脆无比,让人如同尝到儿时记忆。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9)

为方便老人而设的电梯

荣华楼本身就是一家很有人情味的茶楼,不但坚持粤韵粤味,更看重对老主顾们的人文关怀,比如在逼仄的空间也尽量安装一部电梯。

对于常来喝茶的老茶客,荣华楼一直在用心改进,让他们吃得更舒心。

茶市,不时还会听到领班用对讲机和厨房交代说,XX号单,滴面煮得淋滑点,那个阿婆的牙口不好······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0)

1993年,荣华楼升级改造成四层楼,还因为可以听戏,成为“广州唯一带妆折子戏茶楼”。每天,广州城里的乐迷、老戏骨会从四面八方会聚到荣华楼的三楼。

三楼的舞台并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但配备了乐池、后台,也算是非常专业。舞台之外都是茶座,和老式的茶楼并无二致。

午后通常是演出最高潮时段。看客大多是中老年人,而且大部分人都互相认识。几乎每个人进来都要和所有人热情地打招呼。茶客们坐定后点上几个小点心,熟练地泡上茶。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1)

云峰粤剧团当年常驻荣华楼的专业演出剧团

节目还未上演,茶客们就聚在一起聊家长里短。一旁椅子上,专业演员当着茶客的面上妆、扮相。

带妆大戏前,茶客中有票友先上台演唱。虽不带妆,倒也有几分味道。一个小时后,专业演员穿戴整齐,好戏就上演了。

这时茶客们顿时严肃了起来,不再像之前那样喧哗,每个人都认真聆听婉转的粤剧。一曲唱罢,底下掌声四起。

演员下了台还会和观众熟络地逐一打招呼、合影……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2)

时至今日,荣华楼仍是广州粤曲爱好者的欢梦园。

媒体人陈扬曾经说过,就现实而言,粤剧和其他形态的中国戏曲最广大的市场还在农村。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3)

如今,还有许多粤曲爱好者云集荣华楼

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荣华楼依然有着一群热爱粤韵粤曲的市民。在大广州的城市中心,还能有这些自发组织的粤曲爱好者实属难得。

正如“八和粤韵”会长何耀楠说道,粤曲,正是有这群粤曲爱好者才得以传承下去。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4)

八和粤韵会长何耀楠先生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5)

一些老戏骨哪怕借助助听器也要到荣华楼过把瘾。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粤曲的魅力!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6)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7)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8)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19)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20)

聚集在这里的人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但是,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演出,为的是心中的那份热爱。

经典粤曲楼台会(民间粤曲粤事的天花板)(21)

如今,粤剧的观众以老年人为主,因此茶位费不高,只需10元。演艺厅的经营独立核算,大部分演出人员收入要靠观众的打赏。

正是因为有荣华楼的经营、有演员们的落力演出、有一群老戏骨的热烈捧场,才能享受老西关边听戏曲边叹“一盅两件”的惬意生活。

一位老戏骨说得好,荣华楼的茶碗里,还能闻到羊城的古老气息,这里还能听到悠扬的广东音乐。

-end-

广东旅游出版社

广州文旅融媒体中心出品

统 筹 | 蔡璇

文 字 | 大善人

图 片 | 大善人

排 版 | 黎懿君

一群恋广迷广的新广老广,

期待和你一起走进老羊城,

发现新花城


漫享广州,去广州是会上瘾的

欢迎赐稿,欢迎来搞


本文图片、文字均为原创,版权归“漫享广州”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发随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