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走向(十二经络之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走向(十二经络之足太阴脾经)公孙穴定位: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主治:肠鸣、腹痛腹泻、便秘。大都穴定位: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荥穴。主治:腹胀腹痛、胃痛呕吐、便秘、无汗等。太白穴定位: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腧穴。原穴。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 过第1跖骨基底后、内踝前,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间,至内踝上8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的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经过咽,止于舌;分支从胃注心中;躯干部分布于胸腹部第3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
本经主治:胃脘痛、腹胀、小便不利、失眠、心烦、身体皆重、月经不调。
隐白穴定位:在大拇指末节内侧,距指甲旁0.1寸。井穴。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多梦等。
大都穴定位: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荥穴。
主治:腹胀腹痛、胃痛呕吐、便秘、无汗等。
太白穴定位: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腧穴。原穴。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便秘。
公孙穴定位: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主治:胃痛腹泻等肠胃疾病,心烦失眠,气上冲心。
商丘穴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经穴。
主治:腹胀腹泻等肠胃疾病,黄疸,水肿,百日咳。
三阴交定位:足内踝上三寸。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脚气、失眠、头晕头痛。
漏谷穴定位:三阴交上三寸。
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下肢痛麻、肩胛部疼痛。
地机穴定位: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阴陵泉下三寸。郄穴。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小便不利、下肢水肿。
阴陵泉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后下方凹陷处。合穴。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膝盖痛、失眠。
血海穴定位:屈膝,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
主治:全身四大血穴之一,月经不调,湿疹,贫血、膝关节炎。
箕门穴定位:大腿内侧,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主治:腹股沟肿痛,阴囊潮湿。
冲门穴定位: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髂外动脉搏动处外侧。足厥阴、太阴交会穴。
主治:腹痛、疝气、崩漏、带下、乳腺炎。
府舍穴定位:冲门上0.7寸。足太阴、厥阴、阴维脉交会穴。
主治:疝气、腹痛、积聚。
腹结穴定位: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腹痛、腹泻、疝气。
大横穴定位:在腹部,距脐中4寸。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肠胃疾病、四肢痉挛、流行感冒。
腹哀穴定位:大横穴上3寸。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主治:腹痛便秘等肠胃疾病。
食窦穴定位:胸外侧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胸肋胀满、反胃、水肿、肝炎。
天溪穴定位:胸外侧部,第四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胸肋胀满、咳嗽、气喘、乳汁少。
胸乡穴定位:胸外侧部,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胸肋胀满、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肺炎。
周荣穴定位:胸外侧部,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逆、胸肋胀满、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
大包穴定位:侧胸部,腋正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脾之大络。
主治:气喘、胸肋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脾经重点:隐白穴主治血症,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主治脾胃病,三阴交主治妇科病、脾胃病,地机穴主治痛经、水肿,阴陵泉主治泌尿病,血海主治月经病、皮肤病,大横穴主治脾胃病,大包穴主治全身疼痛。
下期带来足手少阴心经。经络讲完之后就为大家讲解常见疾病配穴方法,希望持续关注。
谢谢观看,我是World小中医。本号长期更新传统文化,中医知识,如有不足欢迎指正、讨论。如有提问欢迎留言。求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