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星星1979开展重构40年前的艺术现场)

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星星1979开展重构40年前的艺术现场)1979年“星星美展”中,作品挂在栅栏上,艺术家则面对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且回答读者的提问。这次展览也重构了当时的现场。在展览开幕当天,当年参加“星星美展”的艺术家何宝森、曲磊磊、薄云、张世琪、李爽等站在自己的画作面前,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原境因此和重构相连,重构就是要重新构建起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原境。这次展览通过发掘原始档案资料,对首届“星星美展”和它的原境进行了重构和反思。展览展现了1979年前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展示出“星星”与当时的文学群体“今天”的互动,还有首届“星星美展”的内容和形式,并且给出当时的观众及“星星”成员对该展的反馈。“我们会展示出‘星星美展’的前因后果,”巫鸿表示,“当时的环境、准备,进行场地重现,并且展示出当时的组织者、艺术家、观众……展出一个活生生的、1979年的‘星星’。”芝加哥大学美术史教授、策展人、批评家巫鸿认为“星星”宣告了“文革”后中国前卫艺术的浮

1979年9月27日,北京市民在中国美术馆东侧街头公园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展览:很多画挂在铁栅栏上,有些挂在树上,还有一些木雕就放在地上。参展的画家们站在自己作品的面前,接受来自观众的提问。其中一件叫 《沉默》的木雕后来被美术评论家当作这场展览的标志性作品。作品表现了一个人的痛苦——眼被遮挡,嘴被封住,不能自由看,也不能自由言说。这个作品的作者王克平,连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这场民间美术展览发生的年代,中国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重大事件一个一个地到来:1976年,“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去世、“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发表,西单出现民主墙,芒克、黄锐等人脚蹬三轮车到各大学张贴他们创办的文学刊物;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上海的“十二人画展”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最早举行的“非官方”展览之一……在时代发生巨变的时候,这群年轻人也参与其中,争取表达的机会,他们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以及不同寻常的公众展示方式,让这场展览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事件之一。

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星星1979开展重构40年前的艺术现场)(1)

这是一帮大多没有受过学院美术教育的业余文艺青年。但是,业余也有业余的好处。官方认可的艺术家有自己的任务——当时,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原因,苏联式写实主义受到推崇,在毕业前,美院的学术都要完成一幅领袖标准像。当时的画坛还深受“文革”时期“红光亮”要求的影响:“红”是描绘领袖、英雄人物和工农兵群众的形象要健康强壮、红光满面;“光”是绘画要写实、光滑、逼真;“亮”是指画面要鲜艳、漂亮,并且要格调高昂,突出正面主题。而这些业余的画家则在展览“前言”写道:“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认识世界,用自己的画笔和雕刀参与世界。我们的画里有各自的表情,我们的表情诉说各自的理想。”展览被取名为“星星”,一开始可能是顺口,后来,成员们对它有了新的诠释——“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卡夫卡的这句话被借用过来,并有了具体的内涵:以前只能有一个“太阳”,不能有星星,太阳落了,星星才能够被看到;星星是独立的发光体,不需要反射太阳的光。

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星星1979开展重构40年前的艺术现场)(2)

据王克平后来回忆,那时一般的展览,美院的老师学生都不太会去看,可是,“星星”他们却是一看再看,直到后来,几乎美术界的知名人士都去了。在展览的留言本上,有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观众写道:今天参展的人们可能不是完全明白你们的作品是什么意思,但是明天,在未来,在新的文化出生以后,人们都会想到这个时候。

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星星1979开展重构40年前的艺术现场)(3)

芝加哥大学美术史教授、策展人、批评家巫鸿认为“星星”宣告了“文革”后中国前卫艺术的浮现。汪民安、宋晓萍所著的《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一书中,作者也指出,“星星美展”是“文革”后第一个前卫艺术运动。“在之前的几十年间,艺术家被权力和真理所降服,唯唯诺诺、泯然众人,他们被称为艺术工作者,可以被评为劳模,称为众人的道德模范。而‘星星’则将艺术家定位于少数派,定位于不合时宜的人。”从“星星”开始,体制外艺术和艺术家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地成长起来。

北京OCAT研究中心举办的展览“星星1979”首次对“星星美展”进行系统梳理,再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这一开创性事件。此次展览由巫鸿及容思玉(Holly Roussell)策展,展出了150余份原始文献、纪实照片、出版物及影片,并还原了展览的起源和经过,重构其原境。

原境,是已经消失了的东西。原境包括艺术品原来的实体形态,艺术创作过程、存在空间,以及其所处的物质、社会、政治、宗教在当时的真实状况等。“我们不可能把过去的东西放在冰箱里冻起来。”巫鸿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时表示,只有墓葬可能接近这个状态,但是墓葬发掘出来以后,很多当时存在但是易腐的东西都消失了,人们在此进行的礼仪活动也不复存在。不仅如此,墓葬中的物品一旦被发掘出来,被打开,放到博物馆去,就进一步脱离了原境。

原境因此和重构相连,重构就是要重新构建起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原境。这次展览通过发掘原始档案资料,对首届“星星美展”和它的原境进行了重构和反思。展览展现了1979年前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展示出“星星”与当时的文学群体“今天”的互动,还有首届“星星美展”的内容和形式,并且给出当时的观众及“星星”成员对该展的反馈。“我们会展示出‘星星美展’的前因后果,”巫鸿表示,“当时的环境、准备,进行场地重现,并且展示出当时的组织者、艺术家、观众……展出一个活生生的、1979年的‘星星’。”

部分展品导览

1979年“星星美展”中,作品挂在栅栏上,艺术家则面对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且回答读者的提问。这次展览也重构了当时的现场。在展览开幕当天,当年参加“星星美展”的艺术家何宝森、曲磊磊、薄云、张世琪、李爽等站在自己的画作面前,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

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星星1979开展重构40年前的艺术现场)(4)

何宝森:我发现美术馆小树林的铁栅栏可以挂上这些画

我这些作品都是当年文化宫的年轻工人形象。我在北京市总工会的部门劳动人民文化宫工作,办了一个北京市工人美术培训班。当时在1970年代初期,美术学院、画院都关门了,不招生,青年人没有地方学美术,就在我们培训班培训。黄锐、曲磊磊、李爽都是培训班的学生,在这个培训班里,就出现了我们星星画展。当时,黄锐发现贵州五青年在西单民主墙做了画展,说,何老师我们也搞一个吧。我说,大家就画吧,但是要超过五青年。他们想去民主墙(办这个画展),我不同意,民主墙是搞政治的,我们是搞艺术的,不应该在一起。我开始想在文化宫做,可是画收集上来以后,领导一看,说我们文化宫做的是工人美术,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你们的画怎么能在这儿展览呢?这就找不到地方了。当时我上班经常经过美术馆,我发现美术馆小树林的铁栅栏可以挂上这些画。正好那个时候1979年全国美展要在美术馆展览,那里展示的都是正统的、红光亮的作品,我们这些业余美术是工人作品。而且很巧,就在全国美展开展那天,我们就提前展了。这一下就引起大家重视,大家一看确实很新鲜。这一下,没想到四十年就过来了。

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星星1979开展重构40年前的艺术现场)(5)

曲磊磊:我拼命画了很多世界著名科学家

当年(我)展览的都是小画、黑白画,大部分都是1976年画的。在尼克松访华以后,(我们)一下子就眼界大开了,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事情,当时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我)思考中国怎么发展、中国往哪儿去,感受特别强烈,就是要发展科学和技术。我就拼命画了很多世界著名科学家,差不多每画一个人都要看一本书。

(我的画作)另外一部分主要是自我表现,个人心理的活动。中国艺术两大段,一大段都是政治,一大段都是市场,但是艺术本质是内心的体现。于是我就画了很多向往自由的思绪,回忆啊,青春啊,画了很多。像“思绪”这一组画,后来《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的作曲家王燕樵跑来找我,说能不能根据你的画做一个组曲,我很荣幸。再比如《风》,风是不定向的,但是我给风画了一个眼睛。后来《小花》的导演黄健中找我说,就是从这张画找到启发,写了一个音乐家向往自由的剧本。

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星星1979开展重构40年前的艺术现场)(6)

薄云:我就想画梦里的世界

我的水墨画和传统的不大一样,传统的水墨画里要留白,表现空间。我上学的时候学的是西洋画,但我觉得我吸收了中国画的因素,中国画是散点透视,其实就是没有透视,可以随意处理对象。我就把画里的地平线抬高了。因为是要做星星美展,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画,不为任何政治、中心任务服务了。我就想画梦里的世界,没有人的、安静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阶级斗争、没有人整人、没有烦恼。到今天,我的画虽然画面很不同了,但意境也还是这样。

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星星1979开展重构40年前的艺术现场)(7)

张世琪:我需要冲破这个空间

每一件作品是带有思想的,有灵魂,不是为了画而画。我在河南(经历)知识分子劳动改造以后,当时思想在开放,我想自己在从事艺术道路上能不能有所突破,大胆地去画,把思想表达出来。我之前也一直在追求自己的艺术,可是那个空间里不能画画,所以我从干校回来之后,就和黄锐等人成为了朋友。这幅画周围都是森林,前面一个野猪,说明我需要冲破这个空间,在更大的空间展示我自己,释放我的艺术思想。我就把这个思维和我在生活里看到的景观融为一体。从绘画技巧来说,我认为中国画有很大潜力,把水墨画和西洋风格结合起来,所以画面里只留了一点空白,表达了我中国画的思想。当时觉得还行,就毫无顾忌地拿去展览了。那时候,大家的思想是一致的,就是要冲破禁锢。

红色题材的摄影作品(星星1979开展重构40年前的艺术现场)(8)

李爽:当时敢于谈自己的爱情已经很前卫了

当年我们也是这样在自己的作品面前回答陌生人的问题。那个年代什么都没有,拍照很奢侈。今天展出的《情听雨语》这个作品是原作,我画的时候19岁,里面是一张油画纸。我们当时的作品都是这样,所有作品不是画在鞋盒子上,就是画在报纸上,使用我们能够找到的任何材质。画这幅画的时候,我正在恋爱,没有参照物,不知道世界上艺术发生了什么,作品都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当时敢于谈自己的爱情已经很前卫了,这是大胆的表述。

“星星”的力量在于艺术家说了我们要艺术,我们要美,我们要自由,自由地表现我们的心。这种愿望不就是我们今天正在享受的吗?因此星星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是鲜活和前卫的。

星星1979

展期:2019.12.20- 2020.04.12

策展人:巫鸿、容思玉

地点:OCAT研究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金蝉西路 地铁7号线欢乐谷景区站B出口向北100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