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十大牛人(互联网圈大神黄有璨)
互联网十大牛人(互联网圈大神黄有璨)2002年:出于对应试教育的反感,高二从省重点辍学,踏入社会黄有璨职业年表作者| 左中堂来源|左中堂(ID:zuozhongtang2021)100个人物职涯洞察,第一期:互联网运营大神,黄有璨的职业生涯洞察,以下简称黄sir
所有的学习,最开始都像是照镜子,无非是学到了,再换一个老师,换一面镜子,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新的镜子里是你自己,你就有你自己的方法了,你就可以做别人的镜子了。
引自《流金岁月》
黄有璨
这里是左中堂分享的第1面“镜子”
作者| 左中堂
来源|左中堂(ID:zuozhongtang2021)
100个人物职涯洞察,第一期:互联网运营大神,黄有璨的职业生涯洞察,以下简称黄sir
黄有璨职业年表
2002年:出于对应试教育的反感,高二从省重点辍学,踏入社会
2003-2005年:在中关村扛过服务器,做过路边站街揽客的店面销售,月入1000元左右
2006年:最大的念想是找到一份稳定工作,10月,写了一封4000多字详实的求职信,获得了一家日企面试机会,得到一份外企销售工作
2006-2008年:抱着什么都愿意学,一定干出点成绩的念头,从草根成为销冠;彼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兴趣是混社区、玩QQ群、爱写作、组织线上线下活动。
2008年:在不清楚互联网是什么的情况下,转行运营,负责专栏作者拓展与运营,
2009-2011年:运营生涯小转折,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涉及到N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复杂项目的策划、推动和落地。
2012-2013年:第一次创业,担任第九课堂,COO
2014年:新浪微米任COO助理,参与一个战略级项目,并担任多个创业团队的顾问
2015年至今:担任三节课联合创始人,负责讲课、从0搭建与管理创业团队。
梳理过去,看清未来
人的职业生涯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生涯发展三阶段,在这个模型中有3条线
红色是生存线:是时间的线性函数,从开始职业那一天就需要支出,随着时间推移,生存成本递增。
绿色是职业线:是呈抛物线形状,每个人都会有这条线,职业收益与晋升,在25-35岁快速上升,35-45岁上升缓慢,45岁左右基本达到顶峰,维持一段时间之后进入衰退期。
黄色是事业线:事业线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因为实现理想远比工作难的多,发展事业线没有捷径,有四个阶段:探索期、投入期、建立期、进入期。
理想就像内裤,每个人都有,但是敢穿在外面的只有超人,我觉的每个人都应该内裤外穿一次,这应该挺裤(酷)的,同意的评论区扣1,不同意的扣内裤。
三条线将职业生涯划分为3个时期:生存期、发展期、自我实现期(可能有些人没有)
黄有璨职业生涯3阶段
生存期的第一要务是养活自己,使职业线高于生存线,这是每一个职场新人要经历的阶段:
2002年,出于对应试教育的反感,黄sir高二从省重点辍学,自此开始步入社会,从几乎大家见到过的社会最底层起步。
2003年,跟随家人来到北京,慢慢步入职场,2003-2005年,为了生计奔波,在中关村扛过服务器,做过路边站街揽客的店面销售,每月1000元左右的薪水,租住在城乡结合部最简陋、最便宜的床铺,3-5个月换一次工作。
糟糕的工作环境、不稳定的职业、微薄的薪水,此时产生的最大念想,就是找到一份靠谱的工作。
因为工作的不稳定性,黄sir开始解决生存期的第二要务:探索适合的职业方向,所以黄sir最大的念想是找一份靠谱的工作——稳定、有成长性的、环境薪酬等有所提升
黄sir的破局点是:找到要进入的赛道,以及适合自己的职业,来解决当前的困境
职业定位离不开两件事,知己与知彼,对自我的兴趣、能力、价值诉求认知,对外部行业、企业、岗位充分探索与了解,两者结合确定适合的职业方向。
黄sir的策略是:热门 低门槛 充分的求职准备
外部行企职探索:2005年,那还是外企光鲜亮丽的时代(所谓热门领域),似乎进入外企就意味着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上了正轨,于是将目标定位外企(职业方向初定)。
没有学历、没有成熟经验,无法进入知名外企的法眼。如果想进入外企,则选择那些中等规模、大众知名度不高的企业更有可能成功,而不是把目标定在500强大公司。(确定适合的企业目标)
外企普遍需要的岗位中,最不看重出身和背景的职业,是销售(确定目标岗位,门槛低,够得上)
自我能力梳理:没有学历、没有成熟经验,但过往1年多积攒了一些“本钱”,多份销售性质的工作,并且业绩能排在20%,得到上级的正面评价,销售能力突出
于是2006年10月,写了一封4000多字详实的求职信,获得了一家日企面试机会,最后面试通过获得销售工作。
2006-2008年,进入日企仪器行业,担任销售,客户主要是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环保局等等各类单位。
破局点是:刚入行,学历欠缺,经验技能欠缺。
采取策略是:决心做出成绩,愿意学任何不了解的内容,提升能力
因此,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不断学习各种各样的新东西,接触各种各样的新信息、新环境。
比如,作为销售,磨炼了“搞定人”的能力,如何做好一次谋生拜访,如何在接触不到核心决策者的时候,通过跟其身边的人搞好关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学会与级别远高于自己的领导攀谈,学会如何从0开始开拓区域市场,参与了投标、行业展会等。
慢慢有了第一单,第一个代理商,到2008年成为成为区域销冠。
黄sir用3年时间,磨炼与积累了,“搞定人”的能力,这是当时他的核心优势。
此外,在这段时间,黄sire混迹互联网,稀里糊涂,既搞不懂互联网是个啥,更讲不清楚什么是“运营”,但是却凭借兴趣,积累了“运营”基因
1. 混过社区,玩过QQ群,泡过聊天室,能够快速成为核心人物:拥有还不错的网感和线上存在感
2.管理500人兴趣QQ群,活跃2年,粘性高:比较强的组织号召能力,社群运营能力,并享受一群人一起玩
3.爱写作,对内容敏感和执着
2006-2008年关键词:一份稳定的工作、磨炼搞定人的能力、长期培养兴趣
兴趣让生命更生动
2008年,黄sir工作的第6个年头,遇到了职业瓶颈,大多数职场人在从业的5、6年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1、能力方面:缺乏天赋优势,当前职业已到天花板,很难突破
2、价值诉求方面:平台成长空间不足,无法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3、兴趣方面:已经过了生存期,手里有一些存款,开始追求感兴趣的领域
于是,黄sir决定从舒适区离开,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原因有3:
1、相比其他销售同事,不具备绝对优势,但业余时间混迹互联网,并在圈子内小有名气,在互联网发展初期,这是求职的加分项
2、核心的价值诉求是——成长与学习,但在稳稳当当的日企,学习不到新东西,互联网能够满足
3、对销售不感兴趣,对互联网非常感兴趣。此时,互联网繁荣发展,Web2.0时代,每过几个月,既有一批网站上线,比如开心网、人人网、天涯、豆瓣等等,让人热血沸腾,充满憧憬。
黄sir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出现:进入互联网赛道
最后,成功转行,入职About.com门户社群网站,负责专栏作者拓展与运营:
主要工作1:各渠道勾搭人,说服他们加入专栏写作,跟销售区别不大
主要工作2:管理作者,树立标杆,组织活动,比如达人分享,各种福利政策,促活,留存,拉新,这属于新的工作内容范畴,并形成用户拓展与运营能力
主要工作3:根据要求撰写产品文案、运营文案,而不是随性撰写,大量练习后,文案能力大幅提升
转行成功的策略是:迁移已有能力,即搞定人的能力 互联网混迹多年的经验,变成个人优势,并学习补充新的运营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机会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用户运营与拓展新技能得以Get。
之后开始冲击个人职业线的顶峰:提升专业能力、积累管理经验、提升商业认知与高质量决策力、积累资源
2009年(29岁),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一场百人线下活动的策划与落地全过程,在运营生涯里,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涉及到N多部门,调动10几个人,共同参与的复杂项目的策划、推动和落地。
2009-2011年,期间不断参与、负责一些复杂项目,涉及工作内容包括推广怎么做、洽谈商务合作、事件传播设计与落地、产品架构、研发方法与流程、品牌建设等,一家互联网如何运作在脑子里越来越立体。
2012-2014年(32-33岁):第一次创业,做第九课堂,COO,工作内容真正从执行,转到战略战术层。
完整经历了产品从0到1,从0产生,到5W付费用户,销售额400多万;独立牵头一个商业项目落地,带来营收几十万;
不得不开始关注战略、战术、商业层面、产业的问题;
圈子内小有名气,积累了个人品牌,结识了各行各业高手,思维和眼界,提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2014年,到新浪微米任COO助理,进入大公司体系内感受大公司内部决策流程贺工作机制,与小公司的差别,对大公司高管与职业经理人全面认知。
简单讲,到大公司见了世面,看到不一样的人、企业、事,比如:
1.参与大量中高层会议,了解到成熟大公司高管和职业经理人是如何工作和决策的
2.参与管理产品、运营、UED三个团队,对产品、运营、多个产品线,运营团队如何开展工作,有了深入的认知、思考
3.经历了大项目落地,不缺资源,不缺流量,如何运营项目,对接资源,搞定几十万用户
2006-2014年,是黄sir整个职业发展期,从小白,一步步成为运营领域大神,整个成长过程符合竞争力金字塔模型:职场人如何打造个人竞争力,将职业发展到顶峰。
竞争力金字塔,想办法走到塔顶
在金字塔结构中,越往上面越稀缺,分为三个阶段:底部执行层、中间管理层、顶部领导层。
底部执行层:职场小白,从事体力、简单脑力工作,慢慢接触一些复杂问题,属于企业内执行层——黄sir,日企销售、About.com初期
中间管理层:随着专业能力、管理能力提升,逐渐迈入企业管理层,处理复杂问题——黄sir,2009-2011年,项目负责人
顶部领导层:到了领导层,需要解决一些创造性问题,问题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需要临时去创作,比如对商业模式提出、新的爆款产品从0到1、市场趋势把控等——黄sir,2012-2014年担任COO、新浪微米COO助理。
职业发展期如何突破
一个人事业线发展,需经历四个阶段,探索期、投入期、建立期、进入期。
探索期:事业线的开始是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每一个都似是而非,有时你以为找到了事业线,但又破灭了,有时你无意中开始的一件事,慢慢却发展成你的事业。
事业线就是在你不断探索,反复试验、调试的过程中,逐渐清晰你的兴趣、优势、追求。
黄sir当初完全因为兴趣,混迹互联网社群,3年后因为职业瓶颈,又赶上互联网蓬勃发展,权衡之后,进入互联网运营赛道。这不仅是他职业线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他事业线的起点、启蒙。
因为三节课是以互联网运营、产品课程为起点的互联网在线教育公司。
2012年-2013年底,进入教育赛道,在创业公司第九课堂担任COO,这是日后创业第二个重要影响因素。
投入期:过了探索阶段,进入投入期,这个阶段可能没有收益,甚至需要投入。黄Sir2015年初,发起三节课,同时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周伯通招聘负责运营,所以是职业线和事业线并行发展,这是多数人创业,比较稳妥的策略。
2015年初起,黄Sir开始通过三节课定期对外讲授运营方面的课程,每个月至少会讲两次课,整个课程内容一直在不断迭代和调整,这个过程成为了黄sir不断思考和完善自身方法论的过程。逐渐,进入事业线的建立期
2015年底,全职投入三节课,开启一段创业经历,开始事业线的进入期。
开始探索与培养你的事业线
黄有璨曾在他的著作《非线性成长》这样总结他15年的职业生涯,以下截取书中原文:
(1)我远超大多数人的成长速度背后,关键在于很多次我都选择了一个具有高成长性、充满机会的赛道,让环境和赛道牵引着我前进,而非仅仅依赖个体的努力。
(2)机会和风险往往同时并存。我也比其他人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和压力,很多时候,压力是我职业成长道路上的催化剂,倒逼我在某个阶段发挥出更大的爆发力。
(3)看起来,我总能做到顺利在多个赛道间进行切换和职业迁移,这一方面,需要我在上一段职业经历中为自己赢得一些重要的砝码,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在切换过程中付出更多的牺牲和努力。
(4)外在显性技能的提升和内在心性的成长和成熟往往贯穿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始终,但在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侧重。
最后想说魏征去世,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很少有人花时间认识自己,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很难客观的看待自己,通过对标“成功”人物,对标高手,可以让人客观的看待自己。
看到他人的起点,看到他人的付出,不知不觉,我们就看清自己了。
以人为镜,还可以学习和借鉴高手成长历程中的行为、策略、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发展路径等。不用费劲的自己琢磨,而是直接从高手的经历中,找到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花最少的时间,直接学习高手十多年经验总结,才形成的解决方案,性价比没的说
@我是职业咨询师左中堂,不是左宗棠,20 高校特邀讲师,分享职规、求职、自由职业的知识与经验,接下来将会分享100个典型人物职业生涯,以人为境,助力职业发展。
关注我,职场路上,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后会有期。
可以把你想了解的人物,发在评论区,会成为我选择人物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