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有名的理发店(贵阳这家经营了70多年的理发店)
贵阳有名的理发店(贵阳这家经营了70多年的理发店)后来,国有企业改制,“三八理发店”面临要么关闭、要么民营两种命运。1989年,夏培英咬牙将店承包了下来。老板夏培英(红色衣服)与理发师合影鼎盛时期全是女师傅贵阳永乐路38号,这是理发店的地址。这家理发店跟其他家不一样,曾是国营理发店,接待过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听老一辈的说,以前店名叫‘美华理发店’。”现任老板夏培英说,有一年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视察东南亚,经过贵阳来店里理发,看到店里的员工都是女性,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邓颖超就笑说,这里都是女性同胞,为什么不叫“三八理发店”?“于是,店名就改了,一直沿用至今”。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彭典)在贵阳,有一家“三八理发店”,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创立至今,已经营70多年,因理发价格便宜,被众多老贵阳人所熟知。
当年鼎盛时期,店里曾有33名理发师,如今,减少到了11名。现在,店里有3名男理发师、8名女理发师。其中,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39岁。他们在店里干了几十年。
经营了70多年的三八理发店
“现在店里没有新学徒,等我们干不动了,贵阳传统式理发手艺就要失传了。”8月24日,理发师杨桂仙接受采访时说。
鼎盛时期全是女师傅
贵阳永乐路38号,这是理发店的地址。这家理发店跟其他家不一样,曾是国营理发店,接待过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
“听老一辈的说,以前店名叫‘美华理发店’。”现任老板夏培英说,有一年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视察东南亚,经过贵阳来店里理发,看到店里的员工都是女性,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邓颖超就笑说,这里都是女性同胞,为什么不叫“三八理发店”?“于是,店名就改了,一直沿用至今”。
老板夏培英(红色衣服)与理发师合影
后来,国有企业改制,“三八理发店”面临要么关闭、要么民营两种命运。1989年,夏培英咬牙将店承包了下来。
在“洗、剪、吹”遍布大街小巷的今天,“三八理发店”还保留着中国传统剃头刮面手艺的理发店,这是许多贵阳中老年人选择这里的原因。
“我在这理发15年了,就是喜欢这套修面的老手艺。其他店,没这手艺。”市民张先生说。
工作39年,许多熟客从“黑发”理到了“白发”
“店里的白毛巾是经过几道蒸煮的,每天晚上都要拿来浸泡,一律用高温消毒,男士理发要用三四张毛巾,女士理发要六七张,每张只用一次,绝不重复使用。”杨桂仙说,烫发时,要先用杠子把头发卷起来,再用热毛巾包在头发上,以防伤发。
杨桂仙是店里的老师傅之一。今年59岁,在店里工作39年。她的父亲也曾是店里的一名理发师傅。高中毕业后,杨桂仙来到店里当学徒,开始工作。
三八理发店的陈设依然有“年代感”
“那时洗剪吹是3.8角一个人,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等着排队理发,一天要接待近几百位客人。尤其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我一天要剪30个。午饭都没有时间吃。”杨桂仙顿了几秒,补充道,“现在一天也就七八个。”
上世纪80年代初,店里实行多劳多得制度,杨桂仙一个月能拿200至300元。在那个年代,算高工资。
“现在不行了,一个月两千多。没法跟外面那些理发店比,但店里有我的青春。”杨桂仙笑着说,多熟客已经在店里理发大半辈子,她看着很多孩子从小长到大,中年人从“黑发”理到了“白发”。
年轻女生慕名来烫复古风大波浪卷发
王振龙今年45岁,在店里工作了25年,是年轻的师傅之一。
25年来,店里的其他师傅都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但他却选择留了下来。他说:“我文凭不高,不好找工作。这里上班不算累,过惯了这种平淡而简单的生活。”
王振龙擅长剪男士平头,好多老顾客就是冲着他这门老手艺。
店里的老式吹风机
1995年左右,店里还有一帮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学这门老手艺,当时他们觉得后继有人,但最终一个也没坚持下来。
今年3月,店里涨价了,理发全套由原来的35元涨到了40元,烫头也涨了几十元。但即便是用最贵的药水,女士长发烫发也才三四百元,一般的120元至150元。
78岁的李阿姨住在永乐路附近,来店里烫发已经10年之久,每次都找杨师傅。
“我们老年人不需要什么新花样,就喜欢她们这老式烫发,每次烫了显得我年轻。就喜欢这。”她笑着说。
理发师正在给顾客烫发
来店里的都是熟客,但偶尔也会有新面孔。去年,市面上流行起了复古风烫发——大波浪。于是,店里经常会有二三十岁的女生慕名来烫大波浪卷发。
“前几天,还有个姑娘特意从重庆过来就是为了烫大波浪。”杨师傅笑着说。
看着店里的年轻顾客,她们说感觉真好。
聊到未来还要干多久,师傅们说会一直干下去,直到这个店关闭。
一审:朱若岚
二审:彭奇伟 林萌
三审:王幸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