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归因动机论》是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成熟期的作品,提出了一种关于人际或社会动机的归因理论,该书回顾了归因研究领域的不同流派,通过对比彰显归因动机论的独特性与普适性,以隐喻的手法阐释各种社会语境中的情感与行动,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并就人类生活中“为什么”与“有什么后果”做出解答。责编:郦益《归因动机论》作者:伯纳德•韦纳翻译:周玉婷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

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

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 弗朗西斯·培根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2)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3)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4)

《归因动机论》

作者:伯纳德•韦纳

翻译:周玉婷

责编:郦益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5)

《归因动机论》是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成熟期的作品,提出了一种关于人际或社会动机的归因理论,该书回顾了归因研究领域的不同流派,通过对比彰显归因动机论的独特性与普适性,以隐喻的手法阐释各种社会语境中的情感与行动,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并就人类生活中“为什么”与“有什么后果”做出解答。

作者对归因动机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生活是法庭,人是法官。个人需要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判断,产生情感反应,进而做出行动。归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6)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7)

《思维风格》

作者:罗伯特·斯滕伯格

译者:康洁

责编:郦益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8)

《思维风格》一书自问世以来,因极强的批判性和理论创新性一直被学界广泛引用,尤其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书中提出的思维风格概念、类型以及心理自我管理理论集以往风格研究之大成。

而在现实层面,书中的思想对学校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大量的教育实践者开始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政策和具体方式,强调给予学生宽阔的学习空间,以释放其固有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而不是强行让学生以一种执行、贯彻的方式与特定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匹配。

另外,书中提出的各类思维风格量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社会各领域人才的鉴别和选拔提供了强有力并令人信服的工具。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9)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0)

《情境中的知识:表征、社群与文化》

作者:桑德拉·约夫切洛维奇

译者:赵蜜

责编:郦益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1)

《情境中的知识:表征、社群与文化》一书运用新的视角对表征过程进行分析,去探索知识与情境的关系。

约夫切洛维奇认为,表征、有关自我的社会心理的建构、他者以及客体世界,是所有知识的基础。理解了知识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起源和实现过程,就能够解释是什么把知识同人、社群和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正是通过表征,我们才能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样因为表征,我们才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进行社会推理与判断。

本书适合所有对知识表征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包括社会、文化与发展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对发展与文化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2)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3)

《高敏感父母》

作者:伊莱恩·阿伦

译者:李倩

责编:郦益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4)

育儿是世间最有价值、最有意义,也最考验人的工作之一。对高敏感人群来说,更是如此。高敏感父母与孩子格外同调,他们会深入思考影响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为此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强烈情绪反应。育儿给高敏感人群带来了特别的压力——但好在敏感性也能成为父母宝贵的财富,带来更深刻的快乐体验和更亲密幸福的亲子关系。

《高敏感父母》一书就是伊莱恩·阿伦博士为这类父母撰写的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为他们提供了相关认知和基本应对技巧,使他们——和他们的孩子——能从容应对教养之旅的每一阶段。本书表明,高敏感者不仅有潜力成为合格的父母,更能成为出色的父母,因为高敏感其实是一种天赋。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5)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6)

《理智疯狂与家庭》

作者:R. D. 莱因,亚伦·埃斯特森

译者:方红

责编:郦益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7)

20世纪50年代末,精神病学家R. D. 莱因和精神分析学家亚伦•埃斯特森花了5年的时间访谈了11个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家庭。

《理智、疯狂与家庭》正是他们这项研究的成果。这11个生动的案例研究极富戏剧性,且令人不安,它们揭示了家庭中温情、恐惧、操控以及冷漠的模式。他们提出,某些形式的精神障碍只有放到患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中才能理解;患者的症状其实是他们挣扎着努力生活的表现。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8)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19)

《努力的意义》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

译者:王芳 左世江

责编:郦益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20)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汇集了作者30余年自我理论研究之精华,提出了真正实现个体自身价值的核心因素,并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即自我理论)来建构世界和解释经验,从而在相同的情境中展现出不同的思考、感受和行动。有两种持不同自我理论的人:实体论者和增长论者。实体论者的自我理论中仅包含内在的、固定的、静止的自我和世界,增长论者的自我理论则指向一个动态的自我和世界。

受实体论与表现目标支配的人,需要一次又一次逃避风险,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而受增长论与学习目标驱动的人则会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努力的结果如何,始终持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21)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22)

《欲望演化:人类的择偶策略》

作者:戴维·巴斯

译者:王叶 等 译

责编:郦益

人生必读的十本心理学入门书(这7本心理学著作)(23)

《欲望的演化:人类的择偶策略》(修订版)基于众多关于择偶的科学研究,利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择偶行为案例,揭示了人类的择偶策略渗透进了每个人的行为之中。在巴斯看来,这些策略既塑造了女性之间的地位等级,也助长了男性的性背叛。它们既以爱之名义让恋人们激情相拥,又用嫉妒的怒火和残忍的背叛让恋人们黯然分手。

人类的性心理根深蒂固于社会行为的结构之中,其外表既光辉闪亮又令人不安。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大自然中存在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那就是:进化。

关注我们

公众号| 【健元心理】

专注精神心理健康领域

帮助每一个人向内生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