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经典句子(二十四节气诗之处暑七月中)
处暑节气经典句子(二十四节气诗之处暑七月中)处暑在传统7月中,之前有过15天的立秋。实际立秋是夏和秋的过度,天气依然炎热,但是到了处暑,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处暑往往热,但是比起之前,相对火老金柔。处暑表示着暑天将要过去。此时太阳在黄经150度,用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来讲,太阳又往南慢慢行走,当然还没有到达赤道。从古人观测太阳来看,太阳的高度明显又偏南了。而且人的体感较从前舒适,因为已经到三伏的末期或者出伏,温度不会长期在35度之上,让人难受。”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处暑节到了,通常的处暑在农历七月中,七月是农历秋天的开始,在这个月,有两个重要的节气,立秋和处暑,有两个重要的节日,七夕节与中元节,又有繁忙的农事,所以专门为处暑而作的诗词相对少,但是很多初秋的诗词里,早已经包含了处暑。唐朝元稹的节气诗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在农历作为生活重要时间划分的古代,元稹的节气诗是官方性
元稹二十四节气诗: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处暑节到了,通常的处暑在农历七月中,七月是农历秋天的开始,在这个月,有两个重要的节气,立秋和处暑,有两个重要的节日,七夕节与中元节,又有繁忙的农事,所以专门为处暑而作的诗词相对少,但是很多初秋的诗词里,早已经包含了处暑。
唐朝元稹的节气诗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在农历作为生活重要时间划分的古代,元稹的节气诗是官方性质的诗历,家喻户晓,流传广泛,是居家旅游的必备,它集中了节气中的天候,物候,农事以及传统知识和古典审美,在中唐和晚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处暑在传统7月中,之前有过15天的立秋。实际立秋是夏和秋的过度,天气依然炎热,但是到了处暑,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处暑往往热,但是比起之前,相对火老金柔。处暑表示着暑天将要过去。此时太阳在黄经150度,用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来讲,太阳又往南慢慢行走,当然还没有到达赤道。从古人观测太阳来看,太阳的高度明显又偏南了。而且人的体感较从前舒适,因为已经到三伏的末期或者出伏,温度不会长期在35度之上,让人难受。
此时传统农业和狩猎积累的经验是,老鹰开始出行,大量捕杀鸟类,成为鹰祭。这意味着成熟的秋天到了。
“白藏”是典雅的秋天的代名词,四季对应青阳,朱明,白藏,玄英,藏又是指秋天是贮藏收获的季节。
元稹的这句诗的意思是,看见鹰出行,开始狩猎,渐渐感觉到秋天真的来了。
乌鸦孤战毛脚鵟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此时西风渐来,很少出现夏天的多云雷暴天气,金风送爽,天空明净到深不可测。
叶下,可不是指树叶的下边。是指草木开始凋落,但是这个时候往往有风无雨,风带走空气中的水汽,从农业来讲,是谷物享受最后的阳光,种子成熟的好日子,金秋都是风带来的。
天高明净,蓝天深邃,天如海深,却又明净高远,浩瀚无极。这个不见心,是没有杂质,让目光毫无障碍,飞翔无极。
夏天的西瓜?都还没有吃够,转眼就立秋了……不过,我更期待秋天的到来~?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高温高湿固然可以带给谷物最好的成长,但是此时已经到了成熟的极致,再长下去,就腐烂了,正好,初秋的空气明净收湿,将果实的成熟固定,这个季节,正是收获的好日子。
风柔柔,气温降低,不仅合适人,而且合适各种春秋的小草和昆虫,它们躲过严寒的冬天和极热的夏天,开始在秋天里快乐吟唱。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最终所有的美好,都会落实到人身上,那么处暑这个节气,夏热渐去,五谷成熟,人的身心泰然,是可以喝一点小酒,来享受成熟的味道,是可以对着青天流云,松风流水,来弹一曲歌声的,当然这是,好个美好的秋天!
元稹的节气诗实际上是非常耐读的,虽然标注是元稹的作品,但实际元稹,是在做丞相期间,向全国发布的节气诗,弥补日历的不足。不但他本身就有很多农业上的实际经验,还在于这个作品是经过了朝廷许多部门的推敲润色,一要普通百姓都看得懂,二要集中当时的气象农业知识,三要典雅耐读,所以这组诗,非常有内涵,知识点多,又不枯燥,又有美感。
所以常常被人抄写学习,旅游外出的时候也带在身边,是唐朝教科书类的经典作品。
从诗词的意境来看,”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古风盎然,意境清远,都是不可多得的唐诗上品。
不过处暑只是秋天刚刚在体感上略有舒适的日子,这个时节,要经常防着秋老虎回头,还要预防秋燥,微凉但是并未到凉爽,而且这个时段,佳节众多,农事繁忙,瓜果成熟采摘收藏,所以要分外留心身体健康,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贪凉,还要预防秋暑。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