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每天快读一本书(每天读本书荆棘鸟)

每天快读一本书(每天读本书荆棘鸟)这部小说的标题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种鸟,一辈子都在寻找荆棘树,当它把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刺后,会唱出世界上最动听的歌,直到死去。麦卡洛想通过“荆棘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东西,需要用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不论男女,都是像荆棘鸟那样,执着地追寻自己的目标,主动拥抱那根最长最尖的刺,直面苦难。 麦卡洛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长大后,她读了医学专业,成为神经生理学家,一边工作一边创作。20世纪六七十年代,麦卡洛游历了英国和美国,那时候,女性解放运动正在兴起,女性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荆棘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麦卡洛也把自己对苦难的感受和思考,全都写进作品中。40岁之前的麦卡洛,经济状况还比较窘迫,《荆棘鸟》的成功让她实现了财务自由,于是,她放弃了神经生理学研究,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中。2015年,麦卡洛去世,给世界留下了二十多部作品,但人们一提起她,想起来的

每天快读一本书(每天读本书荆棘鸟)(1)

前言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一部澳大利亚小说《荆棘鸟》,作者叫考琳•麦卡洛。

《荆棘鸟》的故事主线是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之间的爱情纠葛,小说顺着这条主线讲述了,1915年到1969年,大洋洲一个移民家族三代人的经历和情感历程。这部小说在1977年出版,当年就和《教父》一起入围了美国十大畅销书排行榜。后来,它被拍成了电视剧,还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荆棘鸟》一直畅销到现在,全球销量总计超过三千万册。不过,也有人因此就认为,它只是一部爱情小说,没什么文化内涵和价值。并不是这样,《荆棘鸟》的主题很丰富,不只有爱情,还涉及苦难、女性意识等主题。小说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境遇,能让我们看到,作为个体的人所遭遇的种种苦难。以女主人公梅吉为首的女性人物,她们对真爱的追求、对命运的抗争,也能让我们看到,西方社会女性意识从缺失到觉醒的过程。

在《荆棘鸟》里,有作者考琳·麦卡洛很深的人生印记,她以自身成长经历为背景进行创作。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麦卡洛的生平。

1937年,麦卡洛出生在澳大利亚一个牧场工人家庭。她童年时期的生活很灰暗,因为有家族肥胖病,常常被人嫌弃嘲笑。她的父亲对家里不管不问,在婚姻上不负责任。父亲去世时,麦卡洛和家人才知道,父亲同时跟其他三个女人维持婚姻关系。而她的母亲是个冷漠吝啬的人。很长一段时间,弟弟卡尔是麦卡洛唯一的慰藉。每当父母争执、吵架,卡尔会陪她躲在黑暗中哭泣。不幸的是,卡尔因为救人溺水身亡,而父亲甚至不愿意出钱把弟弟的尸体带回来。

我们可以想见,这样极端的家庭情况,给麦卡洛的心中留下了多大的创伤。成年后,她对家庭、婚姻、爱情和子女都产生了比较极端的看法。年近70岁的麦卡洛接受采访时,依然流露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但家庭的阴影促使她不断反思人生的困难,也滋养了她的创作。

麦卡洛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长大后,她读了医学专业,成为神经生理学家,一边工作一边创作。20世纪六七十年代,麦卡洛游历了英国和美国,那时候,女性解放运动正在兴起,女性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荆棘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麦卡洛也把自己对苦难的感受和思考,全都写进作品中。40岁之前的麦卡洛,经济状况还比较窘迫,《荆棘鸟》的成功让她实现了财务自由,于是,她放弃了神经生理学研究,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中。2015年,麦卡洛去世,给世界留下了二十多部作品,但人们一提起她,想起来的还是《荆棘鸟》。

这部小说的标题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种鸟,一辈子都在寻找荆棘树,当它把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刺后,会唱出世界上最动听的歌,直到死去。麦卡洛想通过“荆棘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东西,需要用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不论男女,都是像荆棘鸟那样,执着地追寻自己的目标,主动拥抱那根最长最尖的刺,直面苦难。

好,今天的解读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一起了解下《荆棘鸟》的主要情节。第二部分,我们来了解下,麦卡洛在书中对苦难进行了哪些探索。讨论中,我们也会说到“荆棘鸟”的具体寓意,小说主要人物各自选择了什么样的荆棘,以及这个家族三代女性人物的抗争意识。

第一部分

好,我们先来了解下《荆棘鸟》的主要情节。

《荆棘鸟》讲述了大洋洲移民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故事。这个家族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像一个个线索,把小说的情节主线串联起来。整部小说一共有七部分,每部分的标题都是一个主要人物的名字。

第一部分的标题是梅吉,这是女主人公的名字。梅吉出生在新西兰一个牧场工人家庭。梅吉家里有一堆孩子,但女孩只有她一个。童年时,她遭遇了冷漠和排斥。母亲菲奥娜只关心大哥,对其他孩子都很冷漠。而父亲帕迪对她的关心,只停留在性别差异上,比如,他规定梅吉从小就不能和哥哥们一起换衣服。

小说一开始,四岁的梅吉收到一个布娃娃,这是她盼望了很久的生日礼物。但很快,布娃娃被两个淘气的小哥哥毁坏。大哥弗兰克是所有兄弟中对梅吉最好的,他帮梅吉把布娃娃修好。弗兰克当时已经接近成年,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弗兰克和父亲帕迪之间有一种微妙的紧张关系。这对父子从肤色、身高到性格都没有相似之处。其实,弗兰克并不是父亲的孩子,而是母亲婚前的私生子,他和弟弟妹妹是同母异父的关系。

母亲菲奥娜出生于一个贵族移民家庭,而父亲帕迪只是个来自爱尔兰的贫苦牧工。母亲之所以会下嫁是因为,她和一个有妇之夫产生了爱情,还未婚先孕。菲奥娜的家族容忍不了这种事情,把她赶出家门,嫁给了帕迪。弗兰克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从小他就跟母亲很亲近,对父亲保持着客气和距离。

小说的男主人公叫拉尔夫,是一个牧师。小说第二部分的标题就是他的名字。拉尔夫和梅吉的爱情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主线。拉尔夫相貌英俊,但他早年在教会体系内部并不怎么得志,被分配到澳大利亚一个偏远的牧区德罗海达。这个牧区最富有的女人叫玛丽,是帕迪的姐姐。姐弟俩虽然都出生于爱尔兰贫苦家庭,但他们到大洋洲之后的境遇却大相径庭。

帕迪来到了新西兰,带着一大家子人在牧场艰难地谋生。玛丽则去了澳大利亚,嫁给一位资本家成为贵妇。丈夫去世后,留给她巨额财富。玛丽无儿无女,为了防止财富被人夺走,她拒绝再婚。晚年时,玛丽渐渐力不从心,就发电报把弟弟一家从新西兰叫到澳大利亚来,帮忙打理牧场和产业。帕迪来了以后,秉持了他一贯的苦干精神,把牧场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玛丽也是德罗海达牧区教会的金主,拉尔夫牧师在她面前恭敬顺从。帕迪到了这里之后,玛丽委托拉尔夫去火车站。在火车站,28岁的拉尔夫遇到了9岁的梅吉,开启了此后一生的孽缘。在两人最初的交往中,拉尔夫只把梅吉看成是一个邻家小女孩,像兄长一样对她关怀备至。渐渐的,梅吉出落成楚楚动人的少女,而她对拉尔夫的情感,也从孩子般的崇拜转为少女的迷恋。拉尔夫是梅吉童年生活的寄托,少女爱情的梦幻。在她的家庭中,父亲不知道怎样去爱她,母亲基本无视她的存在,是拉尔夫向她解释了生命的奥秘,帮她度过青春期的危机。她把心事秘密全都向拉尔夫诉说。就连她后来的丈夫,外表长相也和拉尔夫很相似。

拉尔夫从小就在浓厚的宗教氛围里长大,长大后,他从神学院毕业,顺理成章地成了教士。他有一头蓬松的卷发,眼睛迷人灵动,身材接近完美。天使般的外貌让人觉得,拉尔夫就应该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作为教士,拉尔夫称得上兢兢业业。他一丝不苟地执行教会的使命,履行自己的职责。牧民遭受火灾、洪水时,他会赶来援助他们,帮忙保住财产和牲畜。他也会诚心诚意地帮助妇女、孩子,替他们排忧解难。

遇见梅吉前,拉尔夫的宗教信仰很坚定,但梅吉唤醒了他身上的人性。梅吉长大后,他对她的爱情也开始萌发。但是教士这个身份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拉尔夫,不能接受这份带有罪孽的情感。拉尔夫对梅吉说:“教士与人不能同时存在,是人就不是教士。梅吉,我爱你,我将永远爱你,可是,我是个教士,我不能这样,不能这样啊!”

两人之间的情愫,被梅吉的姑妈玛丽看出来了。因为嫉妒和操控欲,玛丽离开人世前在遗嘱上玩了一把恶作剧。她推翻了旧遗嘱,立了一个新遗嘱,其中,她把自己的财产1300万英镑全都捐给教会,而不是留给弟弟。她只给弟弟一家留下了牧场的使用权和一些生活费。不过,这些钱也够弟弟一家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个安排的诡异之处在于,拉尔夫为教会拉来了这么大一笔捐赠,教会势必要提拔他。如果拉尔夫拒绝升迁选择和梅吉在一起,他们的爱情肯定会被发觉。在爱情和前途的抉择中,拉尔夫放弃了爱情,选择追求权力,去了教会中心罗马梵蒂冈。

小说随后聚焦到梅吉的父亲帕迪身上。作为一家之主,他吃苦耐劳,但性格暴躁。年纪轻轻,他就背上了一条人命,不得已才从老家爱尔兰来到新西兰,成了一个在农场干活的苦工,娶了被逐出家门的菲奥娜。由于两个人出身不同,帕迪一开始在菲奥娜面前感到很自卑,婚后两年都没敢和她同房。随着时间流逝,菲奥娜习惯了和帕迪一起生活,习惯都听帕迪的,小说中写到,“她总是毫无非议、毫无怨言地照丈夫说的去做”。这对夫妻一共生了七子一女。

帕迪和继子弗兰克的关系微妙而敏感,两人在生活中争吵不断。帕迪让母亲不停地生孩子,弗兰克对此非常不满。在一次争吵中,弗兰克骂帕迪是个“老色鬼”。怒火中烧的帕迪则脱口泄露了弗兰克的身世,说,“弗兰克,长大些吧!我知道你个头长不高了,但为了你妈,你的头脑应该成熟起来。你也不比那个生你的老狗好多少,不管他是谁!谢天谢地,反正和我没关系。”这番话彻底摧毁了弗兰克和家庭的纽带。弗兰克知道自己的身份后,毅然离家出走,和家庭决裂。

帕迪的姐姐虽然没有把遗产留给他,但他没有怨言,依然勤勤恳恳地和儿子们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从帕迪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澳大利亚早期移民那种乐观、质朴、原生态的人性。可是好景不长,有次,帕迪在野外遇到了大风暴,闪电点燃牧场的荒草,他被活活烧死。

帕迪死后,梅吉家新雇了一个工人,名叫卢克。卢克干起活来是一把好手,深受梅吉兄弟们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他长得很像拉尔夫牧师。由于得不到拉尔夫,某种程度上,梅吉把卢克当成了拉尔夫的替身,最后两人成婚。

卢克虽然吃苦耐劳,但他极端自私,金钱至上。他并不爱梅吉,跟她结婚只是为了后者的钱。他计划用梅吉的钱买一个牧场。婚后不久,他就带着梅吉去昆士兰割甘蔗,让梅吉到一户人家去做管家,他还把梅吉所有的钱都存到银行。帕迪虽然没见过女婿卢克,但这两个人都属于典型的澳大利亚男性移民性格,他们对土地有异乎寻常的占有欲,能够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获得满足感,但他们在感情生活上异常匮乏。卢克的感情世界是一片荒漠,他全部的心思都在钱上。

为了挣钱,卢克长期和梅吉两地分居,甚至在梅吉生孩子朱丝婷的时候,拒绝回来看她。而此时的拉尔夫,已经在教会内部身居高位,神性对他的束缚也悄悄松懈。他绝望地感慨:“我是一个男人,永远都成不了神,生活在人世间去追求神性,不过是幻觉。”拉尔夫对梅吉的感情始终不渝,这种情感时时让他感到痛苦,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与梅吉在一个荒岛上,一起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后来,为了去罗马担任更重要的职务,拉尔夫再次离开梅吉,而梅吉却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梅吉决定离开丈夫卢克,重新回到德罗海达牧区,与母亲住在一起。她生下了拉尔夫的孩子,取名戴恩。

小说的最后两部分,聚焦到这个家族的第三代传人身上。梅吉的女儿朱丝婷和儿子戴恩已经长大。朱丝婷我行我素,自信独立,像外婆菲奥娜那样冷酷。而戴恩身上能看到拉尔夫的身影,他容貌俊俏、品质脱俗,从小到大,他都被周围的人宠爱着,他对上帝也充满无限的虔诚。

这时的拉尔夫,已经晋升高位。他在战争中通过宗教的影响保全了罗马,因此受到赞誉。可他的心里一直牵挂着梅吉。戴恩成年后决心皈依上帝。无奈之下,梅吉把儿子送到拉尔夫那里,但她却隐瞒了戴恩的真实身份。戴恩刚成为教士,就在一次旅行中因为救人溺水身亡。直到戴恩去世,拉尔夫这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孩子。拉尔夫悲痛万分,再也站不起来了,最后心脏病突发,死在了梅吉的怀里。

第二部分

好,我们一起了解了《荆棘鸟》的主要情节。你肯定注意到了,这个家族里的主要人物,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苦难。苦难是麦卡洛的基本创作主题之一,几乎所有小说中都写到了苦难,小说中的人物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荆棘鸟》也不例外,麦卡洛在这部作品中,探索了苦难的种类,其中既有个体灵魂的苦难,有家庭层面的苦难,也有国家层面的苦难。

关于灵魂上的苦难,就要说到书名里的“荆棘鸟”了。

荆棘鸟既是这部小说的书名,也隐喻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关于荆棘鸟,在小说一开始的作者题记中,麦卡洛写了一段著名的文字,“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比如,菲奥娜、拉尔夫、梅吉,他们都像荆棘鸟一样,主动追寻那个又尖又长的荆棘,不计代价地踏上苦难的旅途,重复荆棘鸟的宿命。菲奥娜选择的荆棘是不伦之爱,拉尔夫选择的荆棘是爱情与宗教之间的两难,而梅吉的荆棘正是拉尔夫。

拉尔夫是个传教士,宗教信仰很坚定,对教会内部的权力有野心,可他偏偏对梅吉产生了爱情。爱情与权力,他想两者兼得,可是在宗教的约束下,他既不是个好情人,也不是个好教士。爱情与宗教之间的两难,给他的人生铺满了荆棘,让他痛苦一生。拉尔夫曾向梅吉忏悔说:“真的,我当时是无能为力的。我知道我应该到什么地方去,可是我办不到。和你在一起我也许是一个好男人,虽然不会这样威仪赫赫。可是我偏偏做不到,梅吉。”

梅吉的母亲菲奥娜,为自己选择的荆棘是不伦之爱。她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还有了私生子。这段爱情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她被家族驱逐,被社会遗弃,她的儿子弗兰克也因此受到舆论的伤害。过去那段爱情很短暂,菲奥娜也很少提到它,但她一生都在坚守这株锋利的荆棘,回味那段深刻的爱情,导致自己像荆棘鸟那样流血不止。

母亲爱上了有妇之夫,而梅吉爱上了一个神父,她的痛苦与母亲一样都是深重的。菲奥娜顺从了自己的命运,梅吉其实也考虑过,顺从自己与卢克那段无爱的婚姻,顺从社会所认同的常人生活,她也想要向现实境遇妥协,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与拉尔夫的爱情,怀了他的孩子。对于自己主动选择的荆棘和痛苦,梅吉很清醒,她曾对拉尔夫说:“每个人都在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相信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难道你不明白吗?咱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麦卡洛有一句名言:“爱情、鲜花和荣誉都值得珍惜,然而每一种美好的东西都有致命的毒素!一滴美酒也包含着哀伤。”“荆棘鸟”正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这样来看,如果一个人过度执迷于某种欲求,比如权力、金钱、爱情,其实就像荆棘鸟那样,在寻找又尖又长的荆棘,很可能也无法摆脱荆棘鸟的宿命。

我们可以把书中这些“荆棘鸟”受到的痛苦,看成是个体灵魂上的苦难。菲奥娜、梅吉都是母亲,她们的痛苦很自然地影响到下一代,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家庭生活的不幸。就拿菲奥娜来说,从原生家庭视角来看,帕迪和菲奥娜的孩子们,后来在生活中经历不幸,与他们在童年生活中父爱缺失、母爱淡漠,有直接关系。

菲奥娜对孩子表达母爱的方式,要么很热烈,要么很冷漠。她对儿子弗兰克倾注的情感,超过了她对全家人的爱,这反映出了她对过往爱情的留恋、痴迷。在这种极端母爱的包裹下,弗兰克是一个无法走出自我的悲剧人物。而菲奥娜对梅吉则抱着一种置之不理的态度,因为女儿会让她回忆起自己悲惨的女性命运。菲奥娜曾经还向拉尔夫诉说过,梅吉的存在给她带来的痛苦,她说:“什么是一个女儿,她只能让你回想起痛苦,我竭力忘掉自己有个女儿。”

菲奥娜的冷漠,又对梅吉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由于渴求母爱,梅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等同于拥有自己的婚姻和丈夫。另一方面,当她的婚姻梦想破灭后,她沿袭了母亲的做法,对自己的女儿朱丝婷充满冷漠,把大部分爱都放在了她和拉尔夫的孩子身上。结果,这又造成朱丝婷对亲情的抵触,开启了新一轮的命运循环。不过,后来随着弟弟的去世,朱丝婷重新回归家庭,选择与母亲和解。

说到菲奥娜、梅吉、朱丝婷,我们稍微延伸一下话题,说说这三代女性身上的反抗精神,以及不断增强的女性意识。

菲奥娜原本可以听从家里的安排,找个门当户对的丈夫,可她却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还有了私生子。为此,她被逐出家门,变成一个普通主妇。表面上看,她服从丈夫,任劳任怨,对过去的爱情只字不提,可实际上,她一生都在幻想和回忆中,追寻过去那段刻骨铭心的爱,这是她对自己婚姻的最大反抗。

梅吉的婚姻虽然跟母亲相似,但她没有选择隐忍沉默,而是选择了抗争,大胆追寻她与拉尔夫的爱情。当她意识到,丈夫卢克是因为钱才和她在一起,她想要的一直都是拉尔夫,她成功地和拉尔夫私会,并怀了他的孩子。梅吉离开了丈夫,要回了对自己收入的支配权,然后带着孩子回到德罗海达牧区。这个人物的变化,让我们看到,她的女性意识不断增强,人格也变得独立,勇敢向命运挑战。

梅吉的女儿朱丝婷是个独立叛逆、个性张扬的新女性,女性意识已经完全觉醒,不仅追求爱情、婚姻自由,更加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前两代女性都把婚姻看作是女性的归宿,而朱丝婷追求的是能让她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事业。她成为一个演员,因为她觉得只有在舞台上她才能大哭大笑,找回自己。菲奥娜和梅吉追寻真爱的结局都不太完满,可朱丝婷的人生不管是事业还是爱情,结局都很圆满。这其实暗示了,现代女性要想获得平等受尊重的爱情地位,需要保持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

我们说回到本书作者麦卡洛对苦难的探索。除了个体、家庭层面的苦难,在麦卡洛的笔下,战争也是引发个体苦难的直接原因,它不仅摧毁生命,损伤参战者的肉体,造成经济损失,也给人们留下了无法治愈的精神创伤。

翻开《荆棘鸟》,我们会发现,麦卡洛笔下的德罗海达,自由又充满温情,是澳大利亚生活的代表。麦卡洛把这里想象成伊甸园,充满浪漫风情。可是,我们也会在小说中看到,生活在这个伊甸园中的人们,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中,遭受了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痛。

我们知道,帕迪是爱尔兰来的移民,爱尔兰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帕迪家的儿子们自觉地把自己当成英国的战士,激情满怀地准备为国捐躯。他们中有的人入伍参军,有的人则留在德罗海达,为英国生产战争必备物资,比如羊毛、油脂、棉花。可是,当帕迪家的人们目睹了战场上的血腥残酷,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以及生活的艰辛,他们逐渐认清了战争的丑陋面目,“战争带来的后果并不是兴旺发达,而是农村的萧条。活计愈来愈难找了。”

德罗海达的人们,从返乡的战士身上发现,战争不光会带来肉体上的损伤,还会带来精神创伤,书里说,战士们“欢天喜地,心情急切,仰天大笑而去,回家后却沉沉默默,慢言寡语,罕见其笑”。帕迪家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曾经很渴望打仗,但是当他们从战场上归来,周围人发现,“参加过激烈战斗的男人们总是绝口不提这些战斗,拒绝参加退役军人俱乐部和社团”,也不想参加为他们举办的宴会。这对双胞胎兄弟甚至害怕和女性接触。

梅吉不明白这对兄弟身上发生的变化。双胞胎中有一位叫詹斯,他对梅吉说,自己的痛苦,不是一件能对女人讲的事。梅吉反问:“等这一切都结束,你结婚之后,你会怎么办呢?连你的妻子都不想告诉吗?”詹斯回答:“我们结婚?我不这么想。战争把一个男人的一切都拿去了。我们曾渴望去打仗,可现在我们明智多了。我们要是结了婚,就会有孩子,要孩子干什么呢?看着他们长大,被推出去干我们已经干过的事,去见我们已经见过的东西吗?”麦卡洛通过战士们参战前、参战后的变化,呈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和创伤。

结语

好,到这里,《荆棘鸟》这部小说的精华内容已经为你解读完了。我们来回顾一下知识要点。

第一,《荆棘鸟》是一部畅销全球的小说,总销量超过三千万册。小说以梅吉和拉尔夫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可读性很强。不过,它的主题很丰富,不只有爱情,还涉及苦难、女性意识等。

第二,作者麦卡洛想通过“荆棘鸟”告诉我们,美好的东西需要用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小说的主要人物,都像荆棘鸟一样,主动追寻荆棘,导致自己像荆棘鸟那样流血不止。作品中有作者麦卡洛的人生印记。家庭的不幸,促使她不断思考人生的苦难,但也滋养了她的创作。她在这部作品中展示了,作为个体的人,所遭遇的多重苦难。我们了解到个体灵魂、家庭层面的苦难,以及战争带来的苦难。

第三,这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很突出,尤其是菲奥娜、梅吉、朱丝婷这三代人。从她们身上,我们能看到女性意识从缺失到觉醒的过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