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何许人也曹文轩(再忆曹文轩)

何许人也曹文轩(再忆曹文轩)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曹文轩作品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等。有人评价他的作品是“追随永恒的力作”。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何许人也曹文轩(再忆曹文轩)(1)

忽然想起了曹文轩,想起了他的作品想起了作品里的人物,第一次读曹文轩的作品应该是在初二的冬天,《草房子》映入了我的视野。在看到当月的《中学生阅读》对他的简介和部分章节品评后,我就被小说唯美而又清新的气息所感染了。 事隔几个月后我终于欣喜地在中华书店找到了原著。如获美玉般地捧在手里,细细欣赏,慢慢品味,心情逐渐跟随书中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心如涓涓细流滋润其中,突然发现小说还能这样写,儿童文学也有如此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曹氏风格让我又体会到了久违的感觉,是儿时的惬意、畅快与感动,我不仅仅能看到、听到也能闻到,这并不是说自己仅仅沉浸在对幼年的回忆之中,而更多的是被书中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以及入情入理的悲悯情怀所深深打动。有如作者推赤心置于诸人之腹,我追随着书中人物的脚步,透过小主人公桑桑的心看到了秃鹤的头顶,纸月的眼睛,白雀的信;看到了艾地上的秦大奶奶,红门里的杜小康,放羊的细马,熬药的温幼菊...... 我感动于人与人之间难以言说的“情” 我们所独有的“人情”。

我畅漾于书里的人情冷暖之中,体会到的是美与爱,以及对生活的更加热爱。大学时相继搜寻到了曹文轩的《红瓦黑瓦》、《甜橙树》《山羊不吃天堂草》, 一如既往风格,深深打下了曹氏所特有的文风。说是搜寻不如说是偶遇,一种情缘的力量让使我产生共鸣的人和事与自己不期而遇,是天意,还是人为呢,不须计较。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独有的人生轨迹。 尽人事听天命即可!人生莫大之幸福无过于顺乎天理,道法自然。现在终于明白曹氏的文风也就是自然的文风,因此能够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和感动。

何许人也曹文轩(再忆曹文轩)(2)

文轩的作品风格:人物独特鲜活,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无不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这种对苦难、对真情、对美好人性的细腻描写和咏叹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将湿润和纯净浸润着每一个读者的眼睛、心灵,牵引着我们对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ps: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何许人也曹文轩(再忆曹文轩)(3)

曹文轩作品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等。有人评价他的作品是“追随永恒的力作”。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