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顾名思义,时间记录就是客观地把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什么是时间记录?《奇特的一生》中介绍了时间统计法的开创者柳比歇夫令人惊叹的一生:他从26岁开始写实践记录日志,一直到1972年,去世50年来从未中断一天。柳比歇夫在生物学、数学、农业学、遗传学、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历史、宗教、政治等领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他用自己一生的践行,证明了时间统计法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生目标的有效性,而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核心则是:记录—分析—整合—规划。一、概念

职场中,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要做好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要管理好时间,首要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时间分配。

时间记录,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奇特的一生》中介绍了时间统计法的开创者柳比歇夫令人惊叹的一生:他从26岁开始写实践记录日志,一直到1972年,去世50年来从未中断一天。

柳比歇夫在生物学、数学、农业学、遗传学、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历史、宗教、政治等领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他用自己一生的践行,证明了时间统计法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生目标的有效性,而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核心则是:记录—分析—整合—规划。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1)

一、概念

什么是时间记录?

顾名思义,时间记录就是客观地把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

比如:

7:40-8:15,出发上班,地铁2号线,xxx站-xxx站。

这里,我们经由电子化手段,通过地点和场景的划分,对时间进行了数据化的记录,进而能对自己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有一个客观的定量认识。

这看起来是不是平平无奇?

设想一下:如果把记录时间的行为落实到每一天,并且一直持续下去:比如一直持续5年、10年、甚至是30年,你会有什么想法,又会有什么收获?

职场中,我们总是希望成为时间的主人,能够驾驭自己的时间,分配自己的精力。

但很少有人会去系统地分析自己的时间,更少有人会养成习惯“不辞幸劳”地去记录自己的时间——保守估计,能做到的人应该不到0.0001%。

在这一季的职场专栏里,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好习惯、伴终生——好习惯将带来职场中更有质量的成长。

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和效率有着高要求的朋友们,建议大家考虑养成另一个终生受益的好习惯:时间记录——一天24小时不间断记录,成为一名时间记录者。

通过长周期,连续几年、几十年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不知不觉中,我们便构建了自己的“时间博物馆”,从而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数据化认识和科学的时间分配优化,让我们一辈子都保持一种高效率节奏稳定的生活。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2)

二、记录时间有什么价值

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你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进化自己:

1、让我们对时间更敏感,从而更珍惜时间;

2、帮助我们聚焦于核心竞争力上;

3、帮助我们寻求生活中的各种平衡。

通过持续做时间记录,你可以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同时能够知道自己的生活作息以及日常习惯,了解时间分布的“黑洞”,纠正你的时间“不良习惯”,让你不会过度消耗自己的时间,甚至做一些违反自己本能意愿的事情。

此外,你还能够知道自己情绪波动的情况,以便在以后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至于那么激动或随意承诺。

三、记录什么

所谓时间记录,主要记录一天中你所经历每一件事情的起止时间事件描述时间标签

其结构一般为:哪一天,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花了多长时间,做了什么事情,属于什么类型。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3)

四、如何记录

时间记录,只需要通过随身手机便可以进行操作——易哥帮大家养成一系列职场“无悔习惯”时,都会尽量遵循一系列原则:电子化,随手、随时、可追溯

纵观行业目前的软件:“aTimeLogger”可以在手机和苹果手表上同时进行记录。此外,“语音写作”创始人剑飞老师开发的“时间统计”APP,则可以更细颗粒度地进行记录,易哥本人也是常年使用这款APP。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4)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5)

五、三个要点

时间记录时,我们需要把握三个要点:客观、及时、持续

1、客观:保持记录的真实性,尽可能做到精准,不用刻意去追求整点、整段;

2、及时:及时记录,而非事后记录——同时不要凭记忆去记录时间,因为人对时间的记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靠的;

3、持续:持续不断地记录,一开始习惯养成阶段,可以给自己设定逐步提升的目标长度时间,比如:1天、1月、1年、10年。

六、记录以后怎么用

每记录一个周期,系统便会很及时地给出报表,首先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和侧重,做各个维度的分析比较: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6)

更有价值的是,根据大数据统计,我们还能根据过去各个周期的时间分配特点,提前预测接下里一个周期自己的时间安排和特点,并指导我们调整和优化

七、如何分析和复盘

假设以天为单位,针对某一时间,我们可以把实际时间分配与原定计划进行比对:

1、原计划的时间点与时长;

2、实际发生的时间点与时长;

3、两者对比产生的正向\负向偏差及其原因;

4、如何优化,确保下次更加精准。

这和我们在职场中经常开展的复盘原理,基本是一致的。

在分析自己的时间消耗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有哪些事情是可以不做的?

2、有哪些事情是可以优化的?

3、未来半年、3年、30年,哪些才是真正要做的核心事情?

八、时间的投资与消费属性

站在效率的维度,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时间是否可以再次利用:

1、如果可以利用,能不能高效率的利用?

2、这部分时间是不是属于损耗的时间?

3、如果是时间损耗,能不能减少或避免?

4、如果不能不做,是不是可以请人来做或外包?

5、如果可以外包,外包的成本是多少?

6、如果这段时间是可以增值的,增值的空间有多大?

这里,我们可以刻意地问自己这些问题,以此来区分时间的投资属性和消费属性。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7)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8)

时间标签,可以识别时间的不同类型——比如,在某些事情上花时间属于投资,而在另外一些事情上花时间则属于消费。

对于职场中的各位而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时间价值大于外包价值的情况下,尽量将时间外包。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9)

在实操中,我们可以着重分析两类考虑外包的事件类型,“生活事务”和“交通出行”。当你希望创造更多价值,但感觉时间不够用时,则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比如,交通出行外包的主要形式有三种:

第一,请司机;第二,把交通时间转移给其他人;第三,选择住公司附近。

九、优化:时间如何分配

每过半年,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时间分配报表,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有哪些时间是用于创造价值的?

2、有哪些时间是用于维持生活的?

3、有哪些时间是用于增值投资的?

4、有哪些时间是用于消费的?

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价值、资源的限制会被打破。所以在做决策的时候,职场人应当优先考虑时间资源,再考虑其他资源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10)

如何增加时间收益,减少时间成本,易哥给到两个建议:

1、凡是只产生时间成本,不带来收益的事情不做:比如陷入焦虑、担心和恐惧之中,以及不断指出问题,但不寻找解决问题的讨论;

2、能让时间增值的事情,坚决做:比如行动、创造、克服困难以及寻找解决方案;这其实是代表着一种态度和价值观,可以简单总结为:我们以提高效率为目的,以创造价值为目的,我们只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矛盾。

此外,结合前人的经验,最后给到一些时间管理的Tips。

十、时间管理Tips

1、不要压缩睡眠,尽量保证每天8小时——如有透支,透支不要连续超过3天;

2、客观计算自己目前的单位时间价值:当前自己1小时价值多少钱,用年薪除以一年总工作时间长即可获得;

3、处理一件事所花的成本,等于时长乘以单位时间的价值——切记,总成本不要超过事情本身的价值——除非无价:比如身体健康,陪伴家人;

4、预测未来,查看自己的时间日历和接下来的规划,别太匆忙,不要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做大量事情,尽量避免应对突发事情的堆积,尽可能做到生活节奏要有张有弛。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11)

跟我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吧:每天五分钟建造你人生的(12)

十一、小结

作为新手,在时间记录的初期,记录者可能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经常忘了及时记录,只能事后通过回忆等手段去补录——这属于正常情况。对此,我们有很多办法,去帮助大家养成科学的习惯,大家下来后可以进一步交流。

好习惯,伴终生。长周期地记录和分析并优化时间,是绝对值得每一位职场朋友养成的“不悔习惯”,让我们拿起身边的手机,从现在开始建造你自己的“时间博物馆”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