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怎么说服诸葛亮的?年近半百的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怎么说服诸葛亮的?年近半百的刘备三顾茅庐2.历史记载,当时襄阳的地方豪强有七家,分别是庞、黄、蔡、蒯、马、习、杨,其中庞德公、庞统、庞林、庞山民、黄承彦、蔡瑁、蒯越、蒯良、蒯祺、马良、马谡、习祯、习珍、杨虑、杨仪、杨颙,均是各自家族中的优秀人才。他们相互之间也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1.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先祖诸葛丰做过司隶校尉,诸葛氏本是琅琊望族,早年父母双亡。公元194年随叔父诸葛玄投靠刘表,到了襄阳附近的隆中,诸葛亮隐居隆中。于是,刘备觉得如鱼得水,拨开迷雾,遂与“亮情好日密”,委以重任,后还临终托孤。是什么让四十多岁百战余生的英雄刘备,愿意如此呢?第一是诸葛亮的人脉
前言:
刘备屯兵新野,四处结交,招揽人才,训练兵马,以待时机。得谋士徐庶大力推荐诸葛孔明;
访问荆楚名士司马徽时,也告诉其卧龙、凤雏,识时务之俊杰。于是刘备遂起了拜访诸葛亮之心。
刘备一连拜访了三次诸葛亮的家,才见到了诸葛亮,然后畅谈了一番。刘备给诸葛亮介绍了自己光复汉室,求贤若渴的心情,诸葛亮给刘备谈了跨有荆、益,东和孙权,两路北击的隆中对。
于是,刘备觉得如鱼得水,拨开迷雾,遂与“亮情好日密”,委以重任,后还临终托孤。
是什么让四十多岁百战余生的英雄刘备,愿意如此呢?
第一是诸葛亮的人脉
1.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先祖诸葛丰做过司隶校尉,诸葛氏本是琅琊望族,早年父母双亡。公元194年随叔父诸葛玄投靠刘表,到了襄阳附近的隆中,诸葛亮隐居隆中。
2.历史记载,当时襄阳的地方豪强有七家,分别是庞、黄、蔡、蒯、马、习、杨,其中庞德公、庞统、庞林、庞山民、黄承彦、蔡瑁、蒯越、蒯良、蒯祺、马良、马谡、习祯、习珍、杨虑、杨仪、杨颙,均是各自家族中的优秀人才。他们相互之间也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3.刘表只借助了两个家族的精英就控制了荆州,刘备则招揽了其他的家族精英。
4.据《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娶的是黄承彦的女儿。蔡瑁则是诸葛亮妻子的亲舅父,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同时,蒯祺是诸葛亮的大姐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是诸葛亮的二姐夫,被称为凤雏的庞统则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的弟弟庞林则是习家的乘龙快婿(习祯的妹夫)。
5.诸葛亮的老师名士司马徽对长自己十岁的庞德公“兄事之”。按照中国的传统,长十岁便算是两辈人了,但本该是叔侄关系的二人却以兄弟相称,正表现了司马徽的才学非凡,也表现了庞德公与其不同一般的忘年交情。根据诸葛亮与马良的通信推断,二人很有可能是结义兄弟的关系。而日后失街亭的马谡又是马良的弟弟。
6.在当时当地,诸葛亮这样的一个人脉网,本身就是极其珍贵的资源,我们甚至可以猜想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加盟,也促进了庞、马、习、杨跟随而来。
第二是诸葛亮的年龄
刘备对诸葛亮的才能没有全面了解之前,诸葛亮的年龄反而是个优势。诸葛亮小刘备二十岁,刚过弱冠,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锻练,带在身边作为第二梯队培养也是不错的。来荆州之前,刘备集团成员的年龄基本全部年近半百,在荆州招募了一批绝大多数都是二十出头的,如杨仪、魏延、马良等。
再者诸葛亮属鸡,刘备属牛,属鸡的是属牛的三合贵人,汉朝已有属相,不排除有属相的命理学说。而诸葛亮结好刘琦,献计让刘琦去江夏,为后刘备败走提供了退路;诸葛亮出使东吴欲结盟,又刚好遇到鲁肃出使荆州吊丧观变,为顺利结盟找到支持者。
这未尝不是诸葛亮为刘备集团带来的福运。
第三是诸葛亮的品性
历史只记录了徐庶、司马徽给刘备介绍诸葛亮,而且都是盛赞。刘备肯定也会拜访主动去做背景调查,那就是问刘表,因为诸葛玄是投靠刘表来的,刘表肯定知道这么一个侄女婿,还参加过他的婚礼,应该评价不会太差。
总的来说诸葛亮人缘一定不错,没有差评。刘备集团需要一个能够处理关系的内务高手,大家一定要认同他的公正,以替刘备平衡处理不断扩大队伍所产生的矛盾。
通过背景调查、以及拜访交谈,刘备关注的是诸葛亮的立场和志向是否与己合拍。事实证明,不管是“好为梁父吟”,或是“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还是隆中对的措辞,都体现出胸怀大志、不贪权势、不谋私利、律己知势的谦恭君子。
基于以上的特性,刘备才会三顾茅庐,并言如鱼得水。水的功能是潜移默化,是无时不刻的。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刘备收荆南四郡、西取益州、北定汉中不断扩张地盘,不断招揽更多的人才,不断有更多的政务处理,不断有更多人事关系矛盾,无形中锻炼成长着诸葛亮。
于是我们看到刘备放心大胆地开疆拓土,并且充分肯定诸葛亮后勤内务的才华和能力,最后在白帝城托孤时予以重任。而逐步淡化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真实原因。
参考资料:《裴注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