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戴孝哭丧守灵:新民俗-千里回村吊孝
披麻戴孝哭丧守灵:新民俗-千里回村吊孝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人员就开始流动起来。以前基本一家出去一个人打工,慢慢的举家都出去,有的做生意,有的两口都在上班,孩子送进城里的学校读书,到中考,高考的时候才回户籍所在地考试。好多农村已经人去楼空,院子杂草丛生,留下的基本都是孤寡老人。村里能在家的青壮年,越来越少,农村也基本不在以种地为职业。我们老家在农村,本来耕地就少,平地更是少之有少。祖祖辈辈都实行土葬,土葬需要大量土地,平地不能占,只有在坡地修建坟墓。基本都是在沟沟叉叉,没有平路,都是修的山路,有崎岖不平。所以当土葬老人,就需要大量的人来抬棺材。
故乡总是每个游子,心心念念的地方,是落叶归根的地方,有着难舍的亲情,无论跑多远,故乡的人情不能拉下。以前出门打工的人一般会把电话留给直系亲属,村里有些人情,就是让帮忙把礼打上。我们中华民族,总有着优良的传统。“白事不请自到”,一般人情,帮忙打礼可以,可是丧事就不行了。“白事不请自到,千里回村吊孝”这个新习俗,就慢慢的形成了。白事不请自到,给人以雪中送炭的温暖,红事你请我到,给人以锦上添花的高兴。这就是我们的习俗。现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像白事这种需要年轻力壮的年轻人抬,笨重的棺材,所以回村帮忙吊孝,就显得至关重要。农村这种事情,不像在城里在劳务市场请几个帮工就可以,农村抬棺材的这种事情,你花钱请人,请不到,而且会让左邻右舍笑话。那就需要你给别人帮忙,用农村的话叫“换工”。而且红白喜事家家过,谁也看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当村子里发生“老”人(方言死的意思)的事情,村长会通知,基本下葬的前一天,村里的左邻右舍,都从外地赶回来吊孝,送老人最后一程。
这个没法律规定,也没有约束,只有亲情,友情,乡情,凝聚成一种互帮互助的良好的社会风气。不管你有多忙,不管你在外面“耍的多大”(方言混的好),遇到村里的白事,都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千里回村吊孝,已经形成新的民俗。一个村总有那么1-2个,白事不闻不问,自私的只顾自己的人,但会受到道德,社会的谴责,承受着流言蜚语对他的评价。当白事发生在自己头上的话,帮忙的人就很少,就是农村以工换工,你没有给人家帮忙,人家就不一定会给你帮忙。所以现在白事发生以后,村长第一时间在村里微信群里通知,村里在外面工作的人们提前一天就回来了,把老人送上山,吃一顿饭,都匆匆忙忙的赶往城市里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这就是最近20多年来,形成的新习俗,“白事不请自到,千里回村吊孝”。有些亲戚朋友出去上班以后 ,真是逢年过节见不着,村里有事,才能见到。这就印证了,根的重要性,无论走多远,无论出去多少年,老家,故乡都是魂牵梦绕的地方,自己归根的地方。这个新风俗什么时候开始的,没有考证,什么时候会消失,也不可而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传统文化上衍生的新文化,体现了我们互帮互助的一种精神。好的习俗,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