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画家廖新松作品:追寻心中的丹青梦
青年画家廖新松作品:追寻心中的丹青梦因为喜爱绘画,他将所有零花钱都用来购买绘画材料。而油画颜料、画布、画架都比较贵,他只有退而求其次,购买相对便宜的水粉颜料满足自己的喜好。重庆储门马头写生 廖振西画帮他实现了从军的梦想1971年冬,驻扎在彩云之南的解放军某部来到山城重庆征招文艺兵。那时,部队威望如日中天,能穿上绿军装是众多年轻人心中的梦。在父亲鼓励下,他壮着胆子来到征兵站。“会干什么?”“会唱样板戏。”“唱一个。”他唱了《朝霞映照在阳澄湖上》。“还会干什么?”“会跳舞。”“跳一个。”他又跳了段《北国风光》。“还会干什么?”“会画画。”“拿来看看。”他把自己画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递给接兵干部。“还挺像的,回去吧!”接兵干部说完在他的名字旁边打了一个勾。回到家里不久,他收到一张前往部队报到的硬座火车票,从此成为一名解放军文艺战士。其实,这一时期,他不仅会画毛主席像,而且水粉画已经达到了美院毕业生的水平。
廖振西先生戎装照
卸任四川省达州军分区政治委员之后,振西先生一头扎进位于新津乡下的画室,重新拣拾起搁置多年的画笔,一张画案,一杯清茶,挥毫泼墨,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方位。窗外,翠竹摇曳,鸟语蝉鸣,夕阳正红。
毛主席在西柏坡 75cm×46cm 廖振西画
艺术才华,
帮他实现了从军的梦想
1971年冬,驻扎在彩云之南的解放军某部来到山城重庆征招文艺兵。那时,部队威望如日中天,能穿上绿军装是众多年轻人心中的梦。在父亲鼓励下,他壮着胆子来到征兵站。“会干什么?”“会唱样板戏。”“唱一个。”他唱了《朝霞映照在阳澄湖上》。“还会干什么?”“会跳舞。”“跳一个。”他又跳了段《北国风光》。“还会干什么?”“会画画。”“拿来看看。”他把自己画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递给接兵干部。“还挺像的,回去吧!”接兵干部说完在他的名字旁边打了一个勾。回到家里不久,他收到一张前往部队报到的硬座火车票,从此成为一名解放军文艺战士。
其实,这一时期,他不仅会画毛主席像,而且水粉画已经达到了美院毕业生的水平。
重庆储门马头写生 廖振西画
因为喜爱绘画,他将所有零花钱都用来购买绘画材料。而油画颜料、画布、画架都比较贵,他只有退而求其次,购买相对便宜的水粉颜料满足自己的喜好。
振西先生的水粉画多为写生稿,城市的街道、乡间的树林、长江边上的船只、深山里的小溪,都是他描绘的对象。这一大批水粉写生稿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构图新颖别致,冷暖、色相和纯度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完美结合,给人以明快靓丽、赏心悦目的感觉。
身边战友,
是他呕心沥血刻画的对象
振西先生所在的部队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战争年代曾转战金沙江畔。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部队又一次全副武装横渡金沙江,战斗力水平明显提高,受到毛泽东主席批示表扬。此后,渡江训练就成了部队的必修课目。1972年,廖振西也加入到武装泅渡的行列,他和战友们一起砍竹子、扎竹筏,载着全部装备在浑红的金沙江中搏击风浪,心灵和体魄受到极大锻炼。训练结束后,他以一个文艺兵的自觉担当创作了四尺整纸国画《重渡金沙江》。画面上,浊浪滚滚,水光接天。近处,几名官兵目视远方,自信而阳光,推着承载重机枪的竹筏破浪前行;远方,红旗猎猎,千军竞发,将士奋力,战马嘶鸣,一派“气吞万里如虎”的景象。这幅作品当年参加了全军美展,获得了优秀奖。
画身边战友,写火热生活,是振西先生早年绘画创作的基本信念。尽管从来没有拜师学过艺或者走进正式的绘画艺术课堂,凭着对绘画艺术由衷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他始终把画好身边战友作为最光荣的使命。1979年,他随部队开赴南疆战场。“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背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当他们的文艺小分队到达边界时,正碰上一队官兵在路边休息。这些官兵将很快走进枪林弹雨。连长给每个士兵发了一支香烟包括十几岁的新兵也发了一支:“马上要上战场了,上去不知道谁死谁活,万一光荣了,连支烟都没抽过就太可惜了!”士兵们听了哄堂大笑,相互用打火机给对方点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忧虑和畏惧。这一幕,定格在路过此处的文艺兵廖振西的脑海。他马上取出笔和纸画了张速写,在前线的战壕里草成《战斗间隙》《战友》等作品。在这次战地采访创作中,不断有炮弹在他身旁爆炸,最近的离他只有5米!作品完成后,原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等报刊随即予以刊载。
战后,班长肖登贵因作战勇敢荣立一等功并被破格提拔为排长,昆明军区组织包括肖登贵在内的战斗英雄作事迹报告。利用肖登贵上台发言的间隙,廖振西给他画了幅国画肖像,题名《战斗英雄肖登贵》并参加全国全军美展。会后,肖登贵作为尖兵排排长直接上了战场。就在廖振西给他画的国画肖像展出的同时,他被敌人的交叉火力击中胸部壮烈牺牲。这张国画肖像成了英雄留在人间的最后记忆。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爆发。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迅速遏制住疫情蔓延的势头。振西先生撷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若干精彩瞬间,画成20幅速写。这批画作既有壮士出征义无反顾的感人场面,又有其夜以继日忘我奋战的动人侧面;既有英雄群体的集体雕像,又有病床前、检验室、仪器旁的生动特写;既有一线医务工作者的顽强拼搏,又有共产党员的模范形象;既有全国人民的同心协力,又有统帅核心的高瞻远瞩,尤其对军医将士救死扶伤、大医仁爱的高尚情操、坚毅品格、牺牲精神、使命担当的艺术刻画,达到了惟妙惟肖、精彩传神的高度。从表现手法看,整组作品构思精巧,造型准确,线条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既是一部忠实记录抗疫斗争的《抗疫英雄谱》,又是一部艺术品位很高的工写结合的国画艺术历史画卷,必将对仍在进行中的抗疫军民以巨大的鼓舞,亦将为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留下历史的印记。
浓墨重彩,
激发了他技法创新的灵感
激情燃烧的岁月,燃烧着画家的青春,也拓展了振西先生的艺术天地。由于部队驻扎在云南,边疆也就成为他艺术生活的基地和艺术灵感的源泉。这里阳光灿烂,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机勃勃。勤劳朴实的少数民族以及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绚丽多姿的服饰、千姿百态的舞蹈震撼着他的灵魂,他决心找到一种适当的方式来表现这一切。在早年从事国画、油画、水粉画创作的基础上,他开始学习重彩画。为使自己的重彩画创作独树一帜,他除认真学习丁绍光等大师的画法、技法外,深入研究古代雕塑、壁画、青铜器、陶器、瓷器、木刻版画、年画,尤其是汉唐重彩壁画和雕塑艺术的造型方法和表现技巧,吸收现代西方画家的构图方式和透视风格,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大气豪放、色彩华丽、动感十足、优雅多姿的画风。如重彩画《鱼趣》,主体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身着五彩缤纷的傣族服饰,漂亮的面容、飘逸的长发和白色露脐紧身上衣以及脖颈上的串串珍珠,透视着时尚和现代;高高举起的纤细的双臂通过楚楚动人的纤细腰肢自然过渡为丰臀美乳,使人体变得风韵而美妙;少女取跪姿处在鱼群的旋涡抑或是激流的漩涡或者古代阴阳鱼的漩涡,远古的图腾、生动的流线相互交织而各有归宿,画面因此变得动感十足。整个人体和她所处的环境,都做了夸张变形处理,这种变形完全符合人体解剖原理,变得自然,变得艺术,变得美不胜收。还有重彩组画《洗》《梳》《泉》《乳》等等,都体现了这样的创作手法和浪漫情怀,描绘出炽热情感和美好愿景相互交织的理想世界,带给人们无限的温馨和欢愉。
命运或许在冥冥之中有其定数,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痴心美术创作的廖振西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以一个文艺兵的身份和追求来到军营,却以一个指挥军官并且升迁至高中级领导干部的身份从军旅退休。1987年,他在经历了水粉画、油画、国画创作,舞台美术、服装设计,书籍、报刊装帧编辑等丰富人生之后,突然华丽转身,成为成都军区机关的一名处长。此后20多年,他不得不放下心爱的画笔,创造一个个政治工作“奇迹”,包括连续5年摘取全军转业干部工作桂冠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担任军分区政委、市委常委与三任市委书记共事并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写意荷花,
透视出他高雅纯洁的追求
当巴蜀大地一座座荷塘的荷花在秋风中变为残荷的时候,振西先生脱掉一身戎装,来到一个名叫“花舞人间”的地方,他将在这里陪伴这些残荷,直至来年长出新芽、绽放新绿以至盛开鲜花。他发誓,他要为荷花写生、为荷花立传、画出荷花的精气神。
2011年暮秋,他正式开始了以荷花为主题的国画创作。
荷花因其婀娜多姿、高洁清雅,“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人们审美的原点、心中的圣贤,成为中国人文精神志向高洁的象征。古往今来以荷花托物言志的画家比比皆是。如何画出自己心中的荷花,以写意形象表达荷花高洁超然的精神,成为廖振西追求的目标。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一年四季都要去毗邻的“花舞人间”十八荷塘,用心观察不同季节荷花的不同表现,并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荷花的不同姿态仔细琢磨。秋后的残荷尤其令他感动,曾经碧绿肥硕的叶茎凋谢后,残叶随风在空中飘零,挺拔的荷干仍然表现出不凡的气质。他从中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精神和自然美,最终选择以重彩写意荷花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
振西先生的重彩荷花在构图上注重整体经营,布局饱满,气度恢宏,突出视觉上的完整性;同时力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使画面错落有致,体现出宾主、呼应、疏密、藏露等多种变化。技法上,追求色酣墨畅、墨色相彰,荷叶采用泼墨大写意手法,墨韵由近而远、浓淡相宜,干湿变化恰到好处;在此基础上融入色彩,点缀花朵花蕾,再以刚劲有力的线条画出荷干,使画面产生曼妙生动、亦真亦幻的效果;背景常以淡绿、橙黄等色彩衬托,营造出或明朗、或沧桑、或现代、或古典的意境,整个画面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富有生活气息而无扭捏做作。品读他的重彩写意荷花,只感风生水动,古意苍苍,如临万山松涛,如遇秋风明月,将人引入“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超然境界。为了充分表现这种境界中荷花的精气神,他精心选用“高丽纸”作为创作材料,在反反复复的水墨实践中仔细体味纸张的水墨特性,使水墨色纸和谐相融、相互增益。
经过不懈努力,振西先生在重彩写意荷花创作上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但他对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不满意,认为还没有画出心中荷花的个性、风采和特点,没有达到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境界。这是他的谦辞,也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航天组画,
凝结了他半生的探索与实践
近些年,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仅2021年就执行了55次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居全世界第一。中国宇航员多次遨游太空,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振西先生为此激动不已。他感觉自己在几十年的水粉画、重彩画、人物画以及重彩荷花的创作中积累的画法经验、历练的技法绝招有利于表现“航天梦”这一主题,于是闭门谢客,挥毫泼彩,勇敢一试。从2022年年初到5月,他一口气创作了20多幅航天系列作品,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航天人的高光时刻和伟大精神,获得同行和观者的高度评价。
振西先生的航天系列作品从茫茫宇宙画起,涵盖恒星、行星、卫星之间的关系,太阳、地球、月亮在宇宙空间的位置,中国载人航天器的发射,宇宙飞船在星际的运行,宇航员出仓作业,北斗卫星与地球、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家园等等,将广袤宇宙、灿烂星汉、恒星行星、飞船火箭等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在心灵震撼的同时,过目难忘。
振西先生的航天系列作品,是他几十年创作水粉画、重彩画、人物画、重彩荷积累的技法、画法的一次总释放,是他国画艺术的集大成。如在描述宇宙背景时,他根据自己想象的宇宙空间,将黄蓝红橙等各种色彩泼洒在纸张上,然后用另一种颜色破原来的色彩,再用淡墨和水大胆破色,使之有机融合、平稳过渡。表现铁柄状旋转星系时,用旋转画笔通过一定速度一遍遍破色,彰显力量之感和运动动感。表现宇宙深层星云结构时,画笔则随机渲染,出现五光十色的星际云图。他早年的人物画功底,对于表现宇航员的飞天形象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的浓墨重彩功底,将星球、飞船、宇航员等表现主体与天穹背景融为一体,给人以对比强烈、和谐自然、大气磅礴、赏心悦目的感觉。
艺术钟情于有准备的头脑。振西先生几十年的创作积累为他完成航天系列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只有具备振西先生这样的艺术积累,才能完成如此传神的精品力作。
我们期待振西先生不断超越自我,以航天系列作品创作为新的起点,“迈步从头越”,书写新辉煌。
2022年7月28日于蓉城府南河畔云卜堂
廖振西书 南远景《战旗报赋》
(书画作品均为廖振西创作)
廖振西简介
1953年10月15日生,重庆渝中区人,1971年参军,历任战士、昆明军区文工团舞美创作员,成都军区战旗报、西南民兵杂志社美编、军区民兵处处长、干部转业办主任、军分区政委等职。系四川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国防书画院院长。
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场上创作了大量速写。多幅作品参加了全国全军在北京举办的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美术作品展。从四川达州军分区退休后又重拾画笔,创作了一批国画、重彩人物画、花鸟画及书法作品,并多次参加各种展览。作品被书画爱好者和博物馆收藏。
来源:南远景 云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