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难度大该不该学(琵琶难学的误区)
琵琶难度大该不该学(琵琶难学的误区)常常听到有人说:琵琶不好学,太难了,学了一、二年也弹不出名堂。还是学钢琴、古筝好,三个月就可登台表演。经常有人这样口无遮拦的如是说。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说法,是一种误导,对于普及推广琵琶极为不利。琵琶难学,其他乐器就一定好学吗?实际上,学任何一样乐器都不容易,乐器品种之间没有可比性,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在练琴过程中都存在着阶段性的难关。钢琴古筝属先易后难的乐器,琵琶属于上手难的乐器。经过阶段性的学习,接下来的深化训练,会觉得,琵琶难,实则并不难;钢琴或古筝易,实则也不易呵。除非学乐器者只需肤浅的要求,就另当别论了。误区之四,“和其他乐器比较,琵琶最难”?考级是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与标准,其意义在于更好、更科学地规范音乐业余教学活动。有些教师与家长为了某种目的,刻意地追求高级别,所报考级别与学生水平不符。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就违背了考级制度的初衷,失去了考
误区一、学琴目标认识上的误区。
一些家长或民乐爱好者,学琴漫无目的,信手拈来,随便弃之而去。选学乐器时,往往开始表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听人说琵琶好就选琵琶,人说古筝好就学古筝,毫无己见。仅凭一时兴趣,或者家长干脆越俎代庖,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孩子头上,结果可能导致,一旦学琴不顺,便望而却步,甚至半途而废。学琴者应明确学琴目标,老师应了解学生学琴目的。所以,我在教学生的第一课,就要问他们为什么要学习琵琶,目标是什么?有的家长学琴仅仅是为了艺术考级,有的家长是想让孩子有琵琶的真才实学,有的大龄学生,学琴只为自娱自乐,或参加社区戏曲小乐队,或唱唱评弹之类,了解了他们的目的,及学琴的深度,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让他们觉得目标是可以达到的。讲得远一点,学琵琶的目的,可以掌握一门技艺,就是获得一种财富,得到了一笔无形资产。学习琵琶的过程就是积累财富的过程。也是精神上的财富,学琵琶能净化人的心灵。有位音乐名家(盛中国)说过,“学琴,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人学了音乐之后,就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就是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误区二、急功近利,企图走捷径,盲目追求考试级别
有些人非常想学琵琶但又怕劳神费时,不愿意付出,就想轻而易举的获得。表现为,基本功还没练好,就急于弹琵琶名曲,结果是欲速不达,反而使其心灰意冷,丧失学琴的信心。说句题外话,我多次参与国内敦煌杯乐器制作比赛的评比工作,发现一个现象:同样都是国内一流的评委,古筝评委们在试弹同一把琴的音色学家差别不大,而琵琶评委们试弹同一把琴的音色是天差地别!由此可见琵琶的音色幅度之大!古筝和钢琴为什么学琴的人多?是它们相当其它乐器上手容易,单手就可弹简单的奏旋律。而琵琶不同,它的发音比起前两者有更多的要求,须两手配合、有合适的触弦角度和触弦点、适当的力度、义甲的要求、左手按弦点及按音力度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琵琶弹出来的音色一定是非常难听!学习琵琶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扎实基本功的训练,循序渐进。若要真想学好琵琶,就必须要勤学苦练,在艺术的熔炉里千锤百炼后,才能熟练掌握,到达理想境地。
考级是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与标准,其意义在于更好、更科学地规范音乐业余教学活动。有些教师与家长为了某种目的,刻意地追求高级别,所报考级别与学生水平不符。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就违背了考级制度的初衷,失去了考级的真正意义。
误区三、学琴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出钱不出力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可能工作忙或别的原因,把孩子送到艺校或交给老师学琴,以为就万事大吉了,一旦学琴没有进展或考级成绩不好,就觉得琵琶太难学或认为老师的水平不行,或怀疑自己孩子没有学琴的天份,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学生学琴要有家长大力支持与配合————家长既要出钱也要出力!没办法,家长嘛!就得这样。小孩子刚开始学琴时,一般都缺乏主观能动性,家长应该要陪着他学琴,盯着他练琴。我的学生里家长配合好的,一般这些学生都比较优秀,家长不够配合的学生弹琴水平就很般,这当中一些学生家长嫌麻烦,还放弃了学琴。
误区之四,“和其他乐器比较,琵琶最难”?
常常听到有人说:琵琶不好学,太难了,学了一、二年也弹不出名堂。还是学钢琴、古筝好,三个月就可登台表演。经常有人这样口无遮拦的如是说。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说法,是一种误导,对于普及推广琵琶极为不利。琵琶难学,其他乐器就一定好学吗?实际上,学任何一样乐器都不容易,乐器品种之间没有可比性,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在练琴过程中都存在着阶段性的难关。钢琴古筝属先易后难的乐器,琵琶属于上手难的乐器。经过阶段性的学习,接下来的深化训练,会觉得,琵琶难,实则并不难;钢琴或古筝易,实则也不易呵。除非学乐器者只需肤浅的要求,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有一次听刘德海讲座,刘教授上来一言不发,先弹琴,他微闭双眼,陶醉在音乐中,曲罢,他似自问自答:弹的是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只是即兴的随便弹弹;再小朋友问:好听吗?琵琶的音美不美?他说,给第一次听琵琶的小朋友上课,就要让他们有美的感觉,你跟他说手形要这样的,姿势要那样的,这个角度应怎样,那个力度要如何如何,这是徒劳的。小朋友还没有对琵琶产生美感,就不会去听你讲理论上的东西,你首先要让他对这件乐器感兴趣。刘德海老师的经验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琵琶的重要的前提。高超的演奏家为何能够随心所欲的驾驭他的乐器?除了熟练的演奏技术以外,他对这件乐器已经产生了感应距离,或者叫“琴感”,音位也深深的印在脑子里,左右手本能的就会找到琴上的位置。我们能否做到这一点?答案是肯定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刚开始学习琵琶时对琵琶比较陌生,尚未产生“琴感”,音位在脑子里的印象也是无从谈起,所以在每弹一音时,既要看左手的音位又要顾及右手的位置,以致于顾此失彼。但是我以为,只要琵琶渡过了入门难的关口,通过不间断的练习,就能在脑子里形成音位概念和对琴感能力,一旦有了这种感觉,你恐怕对琵琶就再也放不下了。
本人在某艺校做过一个追踪调查,几个小学生同一年开始学习不同的乐器,到今年正好五年,琵琶两个学生达到一个七级(七级的学生连续几年获上海市级比赛金奖),一个达到六级;另外几个学钢琴的最高的五级;二胡只有四级。这虽然是个案,尚未做过全面调查,但也足以证明“乐器中琵琶最难”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误区之五,琵琶轮指难,“难于上青天”
有人说,琵琶轮指难,“难于上青天”,有很多人放弃琵琶,大多是因为轮指难练。我认为琵琶轮指,有正确方法加上学员的心领神会和不放弃的精神,没有练不成的。(是谁说过的话?)琵琶轮指是乐器中独一无二的技巧。有长轮、全轮、半轮、满轮、带轮、扫拂轮、挑轮指等等。长轮则是重中之重。
轮指常见的主要问题有三:各指力度上的不均匀;时值上的不均匀;发音伴有较大噪声。这是轮指路上的三大拦路虎。我觉得,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的经验是:造成力度上的不匀,一般是大、食指音重,中指、无名指、尤其小指发音轻。有意识的加强中、无名、小指的力度训练,以此三指——中、无名、小指顺序连续弹3连音的音型,如:123234 345456 567.........;反复练习多遍后,再练五指轮时,感觉这指能够吃上力了,说明已经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