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948年的时候,抗日战争迎来了尾声,因为会弹钢琴,她被调到了解放区的文工团。中学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当时的女性其实不是很好就业,出于对生计的考虑,和父母商量后,她没有选择音乐专业,而是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但她在大学里并没有停止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主修大学生物之余还修学了音乐。母亲是四川重庆一个穆斯林的书香门第,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励志成为一个向往知识、向往自由的新女性,父亲也是个思想开放的有志青年。父母从没有因为郑小瑛是女孩子就对她降低要求,深受父母影响和鞭策,从6岁起她就开始学习钢琴.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家人逃到四川避难,为了继续让她学习钢琴,父母把她送进了当地的教会女中。期间还鼓励她学唱抗日歌曲,参加唱诗班。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

在厦门泉州大剧院里,一位头发花白,身形孱弱的女人走上了指挥台。

音乐一起,棒子一挥,干净利落的动作瞬间使她看起来精神焕发,让你看不出这是一位已经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2)

她是郑小瑛,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也是第一位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国指挥家。

1929年出生在福建的郑小瑛,生下来就是个客家女孩。

母亲是四川重庆一个穆斯林的书香门第,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励志成为一个向往知识、向往自由的新女性,父亲也是个思想开放的有志青年。

父母从没有因为郑小瑛是女孩子就对她降低要求,深受父母影响和鞭策,从6岁起她就开始学习钢琴.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家人逃到四川避难,为了继续让她学习钢琴,父母把她送进了当地的教会女中。期间还鼓励她学唱抗日歌曲,参加唱诗班。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3)

中学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当时的女性其实不是很好就业,出于对生计的考虑,和父母商量后,她没有选择音乐专业,而是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但她在大学里并没有停止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主修大学生物之余还修学了音乐。

1948年的时候,抗日战争迎来了尾声,因为会弹钢琴,她被调到了解放区的文工团。

在文工团的郑小瑛也是大放异彩,离开解放区之后,她就被保送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有一次组织练习合唱中,合唱总是不齐,热心的郑小瑛就指导大家认附点,切分音。文工团都对她刮目相看起来。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4)

1955年的时候,苏联和中国两大国的关系处的正“火热”,本着两国音乐交流的目的,当时著名的苏联指挥家杜马舍夫来到了中国,开设了指挥班。

那时对指挥员一知半解的郑小瑛就进了合唱指挥班,成为了学习班里唯一的女生,在杜马舍夫的引导下郑小瑛指挥才能日渐显露,她开始爱上了这种“掌控”的感觉。

这种感觉如同一个舵手,预判风速,控制方向,引领船只一路向前。

1960年,一直表现优异的郑小瑛得到了到苏联去学习的机会,就读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在学校期间,她不仅把课内的学习任务高质量完成,课外还常去图书室,潜心研究。

她在不浪费天赋的情况下还勤奋学习,这一切被她当时的老师安诺索夫看在眼里。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5)

1961年,“建国十二周年”,安诺索夫顶着巨大压力帮助郑小瑛在克里姆林宫举办了一场庆祝音乐会。

她激动万分,这是她第一次登台指挥,心思紧密的她好好筹备了这个音乐会,准备了一些中国曲目,又准备了一些以“中苏友谊”为主题的曲目。

音乐会举办的十分成功,见证她成长的安诺索夫也很是欣慰。

1962年,33岁的郑小瑛在莫斯科指挥了高难度的意大利歌剧《托斯卡》,这场表演她极富激情,指挥的思路清晰,观众反应出奇意外的好,不仅获得了外界高度的评价,《新华社》还把她在莫斯科的优秀表现登在了报纸头条上。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6)

就这样,郑小瑛成为了第一位登台外国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家。

1963年学成回国后,郑小瑛在业内占有一席之地,她开始担任大大小小的指挥。

因为当时中国人民对歌剧还不大熟悉,为了让更多人看得懂歌剧,郑小瑛会在在歌剧开演前20分钟普及歌剧的知识。

但那时业内人却认为这是“不务正业”,郑小瑛并没有去理会,他一意孤行之后得到很好的反响,并后来被人们称为是“郑小瑛模式”。

甚至她还走向了国际,她开始受邀到各个地方去做指挥。

值得一提的是,有次到芬兰做指挥,一段音乐排练过后,芬兰的乐手就赶紧找到了院长,一脸的讶异和迷惑,问道,“从哪里找来的这么好的一中国人?还是个女的!”。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7)

郑小瑛超高的指挥才能,仅仅一天,在这样的短时间内,所有的曲子都排练完了,芬兰的乐手们内心被深深的折服。拉着她的手,真诚的说“你是上帝派来的礼物,你要怎么才肯留下来。”

面对芬兰乐手的真情切意,郑小瑛也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被认可,她很是开心,自此之后,她连续六次收来来自芬兰的音乐指挥邀请,每一次郑小瑛都真诚赴约,自己一个人代表中国为我们在国际上挣足了脸面。

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女指挥,郑小瑛是幸运的,因为她没有在国内受到性别歧视。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8)

要知道“性别歧视”即使放在当今社会也是个容易引起热议和争论的问题,那个年代更是严重。

郑小瑛在美国给哈佛讲课的时候,美国学生问了个刁钻的问题,“你是如何战胜男人,成为一个著名指挥家的?”

美国社会存在的歧视问题是根深蒂固的,而面对这样的问题,郑小瑛只是很简单回答,“我没有个人奋斗史,我们的国家和你们国家不一样,我的工作是被领导安排的,领导信任我、认可我的才能,就放心让我去做”。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9)

那个时候的郑小英还没有意识到性别歧视到底有多么的严重?

直到后来有一次她表演后听说这里也有一位美国的高龄女指挥家,郑小瑛心想前辈一定要去拜访一下。

她来到了那个美国女指挥家时,已经高龄的女指挥家就坐沙发上,见到郑小瑛第一句话就说的,“你们中国有没有歧视女指挥?”

郑小瑛回答,“没有”,她紧接着来了一句,“你很幸运”。

那时候的郑小瑛还是云里雾里的。她没有意识到,为什么她会这样说?

几年之后,那个女指挥逝世了,她看到当时报纸报道里有一句话,“如果她是一个男的,她将会是世界一流,”那个时候的郑小瑛才懂,为什么那个女指挥会那么的委屈,会那么的不甘心。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0)

后来她随中央音乐演出队到太行山山区去演出,她在那第一次收到了同胞姐妹的反馈,当她表演完之后,许多的大姐大嫂要去见她,因为郑小瑛去开会了,没见到。

第二天的时候她们又来找上了郑小瑛,满脸热情地对郑小英说,“我们就是想告诉你一句话,昨天晚上你在台上那样胳膊一甩,大老爷们儿都跟着你转悠,真解气,”

那个时候的郑小英内心被震撼到了,她从她们的眼神里看到了期待和对男女公平的向往,她下定了一个决心。

她联合朋友一起成立了“爱乐女”乐团,在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她想起古有孟姜女,莫愁女,那既然我们都喜欢音乐,那就叫爱乐女乐团吧!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1)

乐团的成员都是来自各个乐团的女音乐家,六七年间她们不图回报,不图金钱,到各大中小学生学校去表演。

那个时候的女人都不愿意去学管乐器,因此行业内缺少很多女的管乐手,她就呼吁大家,既然买不起钢琴,小提琴,那就去学管乐手,这样上手快也可以体会到从中演奏的乐趣,就这样改变了爱乐女性的行业追求。

1995年的时候“爱乐女”乐团在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上精彩亮相,被更多人认识、肯定,爱乐女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中国女性的音乐追求,打破男女成见,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但很可惜的是,后来因为经费的原因,“爱乐女”乐团不得已宣布解散,当解散的消息一放出之后,众人哗然,很多报纸都表明了民众对乐团解散的惋惜。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2)

后来郑小瑛与中国歌剧院产生了矛盾,中央歌剧院制度的落后和不成熟,乐手们的怨言越来越多。

郑小瑛在歌剧院只是一个指挥,她并没有其他的权利,对乐手不服从排练也束手无策。矛盾逐渐加深之后,郑小瑛选择了离开。

就在这个时候,她检查出了癌症,之后每天吃药做治疗,郑小瑛想起之前自己还特别的喜爱登山。

她每一次都会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去找路,她喜欢那种披荆斩棘,冲锋陷阵的自己。

而这时候的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与病魔做抗争,倔强的郑小瑛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她很快战胜了恶魔,康复之后的她又有了新的目标。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3)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跑去了深圳,本着挣大钱的目的而郑小英也受邀来到了福建老家,创立了第一个民办乐团——厦门爱乐乐团,那年郑小英70岁。

还在北京的时候,她在圈里很有名气,受人尊敬和追捧,但来到了厦门之后,她发现除了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大城市,其它地方对歌剧知道的少之又少,根本就没有人认识她。

前期的工作的开展可想而知,但是郑小瑛她并没有后悔,因为她知道她走了,他们就不会知道“歌剧”了,于是她给自己整了个口号,“扎根厦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当地的政府其实并不支持郑小英带领他的乐队走向世界,他们只想能够在厦门本地自娱自乐就足够了。

他们的不支持并没有打击到郑小英,她看着一群可爱又单纯的孩子,她会丑话说在前面,“收入不稳定,不一定去国外,每天要长达五小时的排练,我们一起拼搏。”

在这样透明的环境中厦门爱乐乐团渐渐的发展起来了。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4)

乐队管理初期,因为经常受邀去日本,澳大利亚,美国,郑小瑛会经常观察这些国家的乐团管理机制。

一次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见到了总经理,于是就求教他分配比例,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也是毫不吝啬地把分配比例告诉了他。

美国已经有了几百年的经验,他们的制度相当的完善,郑小瑛就想着拿来用,然后再根据中国的情况去做调整,果不其然,这样的管理制度十分的正确,她内心也开始沾沾自喜起来。

郑小英并没有把这套管理方法融入私囊,而是写成了一篇文章,投到了《中国文化报》,结果却因为投错了门路,投到了广告部,广告部“理所当然”向她索要两万块钱广告费,让人哭笑不得。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5)

2000的时候有一则新闻,美国在卫星上发现了中国的土楼,以为是发射导弹的。

这则新闻也让身为客家人的郑小瑛看到了,只是她小时候从没听父亲说过有这样一个楼,好奇心驱使她前往了客家楼。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6)

这一看不要紧,这栋古老的建筑用它自己独特的韵味吸引住了郑小瑛,她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在这样的土楼里举办歌剧会。

之后她开始了与客家楼相关的音乐创作,终于在07年的时候的正式启动了“土楼西行”,把中国的歌剧搬上了柏林爱乐大厅。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7)

在09年的时候,她又启动了“土楼东行”,在美国旧金山戴维斯大厅与240多位当地的爱乐者一起共创土楼回响第五章客家之歌。

当整个美国的大厅上响起了中国的歌曲的时候,郑小瑛感觉一切都值了,她终于完成了心愿,把中国的歌剧带向世界。

12年他实施“土楼北行”,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8)

2001年她重回中央歌剧院指挥《卡门》,得到了终身荣誉奖。

获奖感言中她说,“我是替很多为之付出青春和生命的歌剧人领受这份荣誉,我愿意在科技普及上做我该做的事,到了我这个岁数,对于中国格局,我还是那句话,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郑小瑛说,做音乐演奏是最幸福的职业,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还能去享受它,所以她用一生去热爱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了指挥上。

郑小瑛指挥家简历(一个91岁高龄的女指挥家)(19)

文|卯九

图片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