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之战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黎河连载38
生灵之战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黎河连载38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个爱“念叨”的人。
记得她对我的第一次“念叨”是在1960年暑假。那年,她刚从宏村调来龙安小学工作,当时,我正是上幼儿园的年龄,可碰上三年困难时期,龙安的幼儿园早已停办,初来乍到,没有玩伴,我只好成天窝在家里。可不久后,慢慢地结识了几个小伙伴,尽管成天饥肠辘辘,可“少年不识愁滋味”,我还是爱在外面“疯”。母亲见我学又不上,还成天不着家,就一次次念叨,要我跟着她学拼音,不要成天在外面追追打打。没幼儿园那就早点上小学,开学就报名。我当时不过是个5岁的孩子,玩心重,哪愿坐下来成天学什么“b、p、m、f”。可是母亲虽不责罚我,就是成天念叨,学好拼音如何如何重要,将来上小学有了拼音基础,对学习怎么怎么有利。终于,我屈服了,跟母亲学起了拼音。慢慢对学拼音也有了点兴趣,会主动地向母亲请教。到开学报名时,汉语拼音我已滚瓜烂熟。直到二十年后,我当上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儿时汉语拼音的基础仍让我获益不浅,甚至可以说终生受用。
母亲的第二次念叨是在我一次与同学打架后,骂了一句对方的娘。这次,就不仅仅是念叨了,还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她告诫我,我们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决不允许说此类侮辱他人的“下流话”。我当时唯唯诺诺,表示一定要听母亲的,再不讲下流话了。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哪能管得住自己,不久,又违犯了母亲的“禁令”,这一次,母亲勃然大怒,也懒得念叨了,直接上“全武行”,并警告说,以后,发现你说一句下流话,就揍你一次,直到你记住为止!母亲的“念叨”辅以武力终于让我再也不敢闯她设立的“禁区”,从此,我的“语言辞典”中的脏话、粗话被彻底删除。
也许我少年时代物资极其匮乏的缘故吧,母亲一生中念叨最多的就是要省吃俭用。“民以食为天”,我少年时代成天半饥半饱,但因为是“老崽”更受宠爱的原因吧,在那种状况下却仍有一坏习惯——挑食。这时,母亲的“唠叨”变换了以往的形式,恢复了一名语文教师的本色,讲起了一个名叫“说到吃,打倒壁”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某寺庙里的和尚时常浪费粮食,总是将吃不完的白米饭倒入泔水桶,伙房中一个和尚看不下去,悄悄从桶中捞取那些白米饭,洗净晒干后糊到墙上,以备不时之需。果然,后来碰上大饥荒,和尚们一个个饿得眼睛发蓝,最后还是打掉那“饭壁”才度过饥荒。还别说,这个故事经母亲多次“念叨”后,竟让我改掉了挑食的毛病,还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当自助餐这种新生事物初次进入我们的生活时,我第一次去自助餐厅。只见不少人不管不顾,装上大碗大碟的食物,吃不下便丢弃不管。我则吃多少装多少,一点也没浪费。弄得餐厅管理人员对我这个“另类”很是好奇,问我,我们这座城市开自助餐厅才第一家,你怎么就懂得取食物规矩?我脱口而出,小时候母亲教的,弄得他一头雾水。“衣食住行”对排位第一的“穿”,母亲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连连又三年”。说来也是,那个年代每人每年才那么几尺“布票”,过年时母亲又要给我们做上件把新衣服,不节省又能怎么办?至于“检漏”当时更是常态,即哥哥姐姐穿过小了的但又还勉强能穿的衣服,留下给弟弟妹妹穿。因此,对母亲的“念叨”我很是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