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顶尖数学家:华人数学家的成绩
华人顶尖数学家:华人数学家的成绩观察者网:华为曾表示,在自己的研究中心内至少有700名数学家。在外界看来,这展现了华为对于基础研究的尊重。在您的观察中,未来数学领域的理论突破更可能诞生在企业的研究中心内,还是高校、科学院这类学术机构中?2017年9月,英国宣布引入中国数学教材,并全面借鉴中国教育模式。 观察者网:近年来,中国人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越来越高。除了综合国力提升这一宏观背景外,您觉得从研究者自身的情况分析,主要的优势有哪些?恽之玮:在数学研究领域,我们的华人数学家群体在国际学界已经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了。在中青年数学家群体中,华人的比例很高。也有越来越多比我更年轻的数学家在相关领域中崭露头角。所以,在量和质的方面,我们都在往上流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人重视教育、愿意吃苦耐劳的传统使然。对于西方来说,他们长期以来生活环境比较优越,所以一些学生不太能够坚持长时期的学习、研究,毕竟做研究还是很清苦的。现在美国大学里
6月9日,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简称ICCM)在清华大学召开。在开幕式上,会议颁发了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的ICCM数学奖。该奖项是世界华人数学界的最高奖项,表彰45岁以下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等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华人数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恽之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朱歆文获得金奖。
恽之玮是江苏常州人,在中学时期满分获得第四十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完成本科教育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数学发展与数学教育是舆论场上的热门话题,竞技数学、高考数学、中美学术竞争等问题更是屡屡引发争议。为此,观察者网就相关问题对恽之玮教授进行了专访。
【采访/观察者网 吴立群】
观察者网:近年来,中国人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越来越高。除了综合国力提升这一宏观背景外,您觉得从研究者自身的情况分析,主要的优势有哪些?
恽之玮:在数学研究领域,我们的华人数学家群体在国际学界已经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了。在中青年数学家群体中,华人的比例很高。也有越来越多比我更年轻的数学家在相关领域中崭露头角。所以,在量和质的方面,我们都在往上流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人重视教育、愿意吃苦耐劳的传统使然。
对于西方来说,他们长期以来生活环境比较优越,所以一些学生不太能够坚持长时期的学习、研究,毕竟做研究还是很清苦的。现在美国大学里面念基础学科的研究生是中国人、印度人、韩国人比较多,欧美人比较少。我们中小学的那种学习强度,放在国外来看是不可思议的。这样一种骨子里的用功吃苦的精神也是华人能够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2017年9月,英国宣布引入中国数学教材,并全面借鉴中国教育模式。
观察者网:华为曾表示,在自己的研究中心内至少有700名数学家。在外界看来,这展现了华为对于基础研究的尊重。在您的观察中,未来数学领域的理论突破更可能诞生在企业的研究中心内,还是高校、科学院这类学术机构中?
恽之玮:从我在美国见到的情况来说,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还是在高校中比较多。当然一些企业也有很好的研究机构,比如微软的研究院。在这些研究机构里面,科学家们可以进行纯粹的理论研究,而不用和公司的业务产生直接联系。这样的情况存在,但不是很多见。在美国,从前像贝尔实验室等支持研究的实验室不少都已经解体了。从企业的角度考虑,可能这样一种模式很难持续下去。
如果在我们中国可以出现这样一种不以短期目标为唯一指向的企业研究模式,来支持科学家在其中进行基础研究,我们这些做理论研究的人肯定是非常支持的。
颁奖现场,图自央广网。
观察者网:您曾在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满分。现在关于奥赛作用的争议很多,在您看来,接受竞技数学的训练是否有益于培养学生在高考应试方面的能力?
恽之玮:奥数竞赛的题目肯定会比高考难得多。如果只是为了准备高考应试的话,没有必要去训练这么难的题目。
观察者网:那么对于数学研究来说,您觉得竞技数学又能够起到哪些方面的帮助?
恽之玮:数学竞赛对数学研究肯定是有正面影响的,尤其是在培养思考能力、思考习惯方面。很多数学家在青少年时期都为了参与竞赛接受了高于同龄人通常水平的数学技巧和知识,这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必然是有帮助的。当然也有很多没有经过竞赛训练的研究者,后来也成为了数学家。所以,奥赛的训练对于数学研究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但未必是必要的过程。
观察者网:此前,我国连续四年没有拿到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第一名了。在年初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上,我国派出的队伍也无一人拿到金牌。对于这样的成绩下滑,您怎么看?
恽之玮:这几年学生在竞赛方面确实没有从前那种明显的优势了。我觉得这可能是个暂时的问题,短期内成绩有起伏也是正常现象。目前并不说明太多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尤其在美国,我们看到近几年在奥赛上着力较多,训练系统性更强。很多美国华裔的孩子投身于数学竞赛的训练之中。这些移民的后代水平很高,不亚于在国内接受训练的学生。这也使得国际奥数竞赛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国际赛场上,我们国内培养出的学生面对的不止是外国学生,还有来自海外华裔的挑战。
被誉为“数学帝”江苏高考命题人葛军,也是一位数学奥赛高级教练。
观察者网:国内参与奥赛训练的学生很多时候是有升学方面的考虑,美国学生是否也是如此呢?
恽之玮:是的,大家都是有目的性的。除了奥赛之外,美国学生也会有针对性地训练别的方面的技能,比如音乐、体育等方面。
观察者网:关于研究生培养,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本科可以在国内读,进一步深造还是去国外更好。将来再回来,也许比留在国内做博士更有收获。在您的研究领域中,是否也是如此?
恽之玮:这还是要看个人选择吧,从我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这个领域最前沿的发展更多还是发生在美国和欧洲,所以我觉得走出去多开拓眼界是有必要的。
观察者网: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我们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长,您怎么看中美在科研领域的差距?
恽之玮:美国在这个领域是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一种学术氛围方面的优势。从二次大战以来,美国把各地的科学精英集中到了一起。由此形成的学术传统传承到了今天,造就了美国的领先水平。
从做学问的角度来说,学者在美国的高校里受外界影响相对比较少。学校给教授提供的工作环境能够支持研究者与世无争且专注地完成自己的研究。但是由于现在经费的紧缩,大家在这方面也越来越有压力。单就数学领域而言,经费压力存在但不是很大。
从外部条件来说,其实中国国内的高校、研究机构已经做得很好了,在设施、经费这些方面也已经超过了美国一些高校的水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