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阅读理解:为人处世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 二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阅读理解:为人处世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 二[译文]填平湘岸都栽竹,截住巫山不放云。[评语]李伯玉《浣溪沙》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为结,已是不该轻负,更何况正是“娉娉弱弱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梦样年华。这般年龄,本是不该空解愁滋味,却为初春的气息所染,而对雨中空结的丁香生起气来。若是那人得知,怎忍轻负信约,辜负这无限春光?若是那人不知,则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雨中的丁香还是空自馆着同心结,这初来的恋情滋味,却是苦涩而难当啊!一二、截住巫山不放云
一一、豆蔻不消心上恨
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译文]
少女心中的幽恨难解,为的是那丁香花在雨中徒然愁怨地开着。
[评语]
李伯玉《浣溪沙》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为结,已是不该轻负,更何况正是“娉娉弱弱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梦样年华。这般年龄,本是不该空解愁滋味,却为初春的气息所染,而对雨中空结的丁香生起气来。若是那人得知,怎忍轻负信约,辜负这无限春光?若是那人不知,则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雨中的丁香还是空自馆着同心结,这初来的恋情滋味,却是苦涩而难当啊!
一二、截住巫山不放云
填平湘岸都栽竹,截住巫山不放云。
[译文]
应将湘水的两岸填平,种满了斑竹,更应把巫山的云截下,永远都不放走。
[评语]
情语自是痴话,痴话听来会见情意真切。湘妃泪洒斑竹,有情人竟至于此。二妃之泪,实为天下有情人共流之泪,一死苍梧,一沉湘水,又岂舜与二妃如此?故天下有情人处,无竹不斑,便湘岸都栽下竹林,仍然挥洒不尽。
云岂可截?又是痴话。留云不如留梦,留梦实为留人,而人呢?不管留不留,总是不放,不放人,不放梦,连云也不放。不放又能奈何?截云留梦,只截得千丝雨,万丝愁。
一三、那忍重看娃鬓绿
那忍重看娃鬓绿终期一过客衫黄。
[译文]
哪忍在镜前反复地赏玩这青春的美貌和乌黑光亮的秀发,只希望能像小玉一般遇到黄衫的毫士,将那负情的人带回。
[评语]
在李十郎与霍小玉的传奇中,若非黄衫客强抱十郎至小玉寓所,小玉至死终不能再见负心郎一面,十郎的负情便成为当然的事。
然而相见争如不见。小玉含泪执手谓李生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我死之后,必为魔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情而至此,夫复何言?然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衫客为小玉所伸者,是恨而不是情。娃鬓岂堪玩味,韶颜稚齿,无非是怨恨。
晏同叔《木兰花》云:“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时尽,只有相思无尽处。”识得此中苦,苦情人儿怎能不休?客衫虽黄,终非负心之人。
一四、千古空闺之感,顿令薄幸惊魂
幽情化而石立,怨风结而冢青;千古空闺之感,顿令薄幸惊魂。
[译文]
深情化为望夫石,幽风凝成坟上草,千古以来独守空闺的怨恨,真令负心的男子为之心惊。
[评语]
因情化石,虽令人惊,然而,便是双眼望出血泪,良人终不得归。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又如孟姜女哭杞梁,长城崩而白骨出,若此犹有寻处。至于薄幸如李十郎、陈世美者,就是望到天衰地毁,又有何益?便化作石,也会心碎为粉,随风吹去。
昭君自恃貌美,独不与韩延寿,遂不得见元帝。后匈奴来朝,上以昭君行,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穷按其事,韩延寿因而弃市。其实韩延寿弃市是多余的,怎知后宫就没有其他无怨的昭君呢?昭君出使匈奴,方为帝所省识,至于未和番的佳丽,难道就没有终生未见帝面者吗?由此看来,古来冢青何止笺笺少数。
一五、良缘易合,知己难投
良缘易合,红叶亦可为媒;知己难投,白壁未能获主。
[译文]
美满的姻缘容易结合时,即使是红叶都可以成为媒人;然而逢到知己难以投合时,即使抱着美玉,也难得到赏识的人。
[评语]
人世一切无非因缘而聚,缘尽而散,何况红叶为媒,流水相通。一颦一笑,莫非前定,一憎一恼,无非夙因。“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弃。”黛玉之还宝玉以一生之眼泪,情缘真是难偿,能明好了之理,红楼到底是梦。
抱壁而哭,岂只卞和?不刖足而刖心者,自古多矣!情之如璞玉,有谁能识?有情虽石亦为玉,无情虽玉亦为石,所以,荆山之哭,我不为也。
一六、蝶憩香风,尚多芳梦
蝶憩香风,尚多芳梦;鸟沾红雨,不任娇啼。
[译文]
当蝴蝶还能在春日的香风中憩息时,青春的梦境还是芬芳而美好的;一旦鸟的羽毛沾上吹落花瓣时,那时的啼声便凄切而不忍卒听了。
[评语]
蝶憩香风,青春无限,繁花似锦,心神已醉。然而,庄生梦蝶,何其短也,待得“雨横风狂三月暮”,耳际惟闻杜鹃泣血,回思初春景,真是芳梦,繁花与粉蝶,俱是造化欺。此时的心境只有“当时惘然”而已。
春光难留,却每为人所负,芳梦易寻,总是缠绵难尽。杜鹃不忍闻,掩耳不改春残景象,花落不堪看,遮不去万千情愁。毕竟要叹:“既知如今,何必当初。”
一七、无端饮却相思水
无端饮却相思水,不信相思想杀人。
[译文]
无缘无故地饮下了相思之水,不相信真会教人想念至死。
[评语]
多少事无理可说,无端识得那人,无端心系那人,无端饮下相思,无端自苦不已,一切都是无端的。有端之事尚有道理可循,尚有结尾可待,无端之事既无道理,又无结尾,岂不令人愁肠寸断。
偏偏当初不信,如今遍尝苦果。这种相思之水似酒非酒,饮之无解,才饮一滴,便要纠缠一生。而年少好奇,只当玩笑,一口饮尽,还称豪气。如今识得,泪眼婆娑,惟有说此水不好喝。
一八、多情成恋,薄命何嗟
陌上繁华,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归迟,青驹别易;多情成恋,薄命何嗟。要亦人各有心,非关女德善怨。
[译文]
路旁的花都已开遍,河畔的春风吹起柳絮,深闺中的寂寞,就如一夜风雨的梨花,使人迅速消瘦。骑着马儿分别是何等容易的事,但望断芳草路途,人儿却迟迟不归。就因为多情而致依依不舍,命运乖违嗟叹又有何用?因为人的心中各自怀有情意,并不是女人天生就善于怨恨啊!
[评语]冯延已《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然而行云本是无心,却是人儿有意。无心则青驹易别,芳草归迟,有意则多情成恋,薄命何嗟!奈何以有意对无心,有情付无情,命薄又能奈何?
春愁如絮,不因风起,却因雨。情之为物,既是如此,女德又何必善怨?男德也未必不卒,要在有心无意耳!
一九、虚窗夜朗,明月不减故人
幽堂昼深,清风忽来好伴;虚窗夜朗,明月不减故人。
[译文]
幽静的厅堂,白昼显得特别深长,忽然吹来一阵清风,仿佛是我的友伴一般亲切。打开的窗子,显出夜色的清朗,明月的容颜,如同故人的情意一般丝毫不减。
[评语]
情之所寄,天地有情,风雅意发,清风亦为良伴。人间情意难尽,良朋益友终不能长久相随,此意惟有转托于清风,天涯与我相伴。
明月何其多情,夜夜来照窗前,仿佛故人容貌,一样对我开颜。明月照我也照他,天涯两人共一镜,夜夜当开床前窗,梦到广寒看看他。
二○、初弹如珠后如缕
初弹如珠后如缕,一声两声落花雨;诉尽平生云水心,尽是春花秋月语。
[译文]
落花时节所下的雨,初打在花瓣上听来仿佛珠落玉盘,再听却是细丝不坠,似乎在倾诉一生如云似水的心情,听来无非都是良辰美时的情话。
[评语]
要能听得春花秋月语,必先识得如云似水心。云水心是落花雨,落花雨便是春花秋月语,但有几人识会得其中的含义呢?
曼殊大师《寄调笋人》诗:“禅心一任娥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其中“佛说原来怨是亲”一句,我不爱其悟,而怜其不悟。李义山《北菁萝》诗:“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时节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此中已有云水之微悟。岂知义山为春蚕无题之语后犹复能为此语。
集峭篇
一、封疆缩地,中庭歌舞犹喧
峭今天下皆妇人矣。封疆缩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犹喧;战血枯其人,而满座貂婵之自若。我辈书生,既无诛乱讨贼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楮尺字间见之。使天下之须眉面妇人者,亦耸然有起色。
[译文]
今日天下还有哪个男儿可称得上是大丈夫呢?无非都是一些妇人罢了,眼看着国土逐渐为敌人侵吞,然而厅堂中仍是一片笙歌,战士的血都因流尽而枯干了,朝廷中的官员却仿佛无事一般。我们读书人,既没有诛平乱事讨伐贼人的权柄,只有报效国家的赤忱,在文字上加以表现,使天下枉为男子汉的人,因惊动而有所改进。
[评语]
天下皆妇人,是一句极沉痛的话。古时的妇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通常没受什么教育,是无能力和无知识的代表。天下皆妇人,实已是天下男人连妇人都不如了,因为男人至少力气比妇人大,受教育的机会也比妇人多。若到了像花蕊夫人诗中所形容的“十四万人齐解甲”的地步那不仅是可耻,而是可悲到了极点。
疆土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子孙延续的所在,一旦失去,就如无根的浮萍一般,处处容身,却无处可以安身。封疆缩地,战血枯人,而歌舞犹喧,貂婵自若,这是亡国时才会出现的情景。凡是有眼睛、有人性的人都不会如此。更何况朝廷中的文武官员,身负兴亡的重任,岂能终日沉沦于温柔乡中,不知死期将至,那真的是连妇人都不如了!
历史的殷鉴总是血泪斑斑,人性的善忘却是千载如一,需要时时去提醒才不致重蹈覆辙。因此,严厉的文字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刺激人们的心灵使它常保清醒而不致睡去。书生的贡献虽然并不仅止于此,但这却是他表达一片赤忱最直接而有力的方式。
二、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
人不通古今,襟裾马牛;士不晓廉耻,衣冠狗彘。
[译文]
人如果不知通达古今的道理,就如同穿着衣服的牛马一般;读书人如果不明白廉耻,就像穿衣戴帽的猪狗一样。
[评语]
所谓通达古今的道理,无非是指做人的道理而言。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要做人的道理,先圣先贤留下来的格言,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才不致失去了人的正道。即使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也是教我们如何做千古的人。所谓千古的人并不是指流芳万世,而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如何为自己定位,如何对生命有个交代。如果这些道理都不明白,一生只知吃饭、工作、睡觉,那么与牛马又有什么分别呢?人生并不仅止于此,然而,大部分人却如此过了。并不是要做些轰轰烈烈的事才算懂得做人,大事也并非每个人都做得来的,但至少要不违背做人的本意,心眼不要如马牛一般,只看眼前的一把粮草,而看不到天的辽阔,世界的无涯。当你认为自己是马牛的时候,你就是马牛,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人,你做的便该是人做的事。
至于知识分子,更应该懂得做人的道理,偏偏历史上,乃至于现今的社会中,有许多读书人做的却是不知廉耻的事,这便是穿着衣做畜牲的事,这种人外表的形象是人,其实内在已经猪狗不如了。
三、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扳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译文]
苍蝇依附在马的尾巴上,速度固然快极了,但却洗不去黏在马屁股后面的羞愧;茑萝绕着松树生长,固然可以爬得很高,但也免不了攀附依赖的耻辱。所以,君子宁愿挟风霜以自励,也不要像缸中鱼、笼中鸟一般,涎着脸亲附于人。
[评语]
蝇附骥尾,一去千里,不过是个逐臭之夫,马尾一挥,性命尚且难保,又有何益?茑萝依松,爬得再高,到底是个软骨头,虽能低头看人,心却低贱,众人嘴里虽然不说,心中却十分明白。
君子立身处世,不在地位的高低,不在富贵荣华,而在自立与否。即使身处风霜之中,也不可成为缸鱼笼鸟,避于人下,因为那已完全失去做为一个人的真性情,连最基本的一点人格也化为逐臭和低贱的奴性了。
四、仕夫贪财好货,乃有爵之乞丐
平民种德施惠,是无位之公卿;仕夫贪财好货,乃有爵之乞丐。
[译文]
一般的百姓若能多做善事,施惠与人,虽然并无官位,其心却可比公卿。在朝的官员若贪污图利,虽有地位,其心却如同乞丐一般。
[评语]
人性的高贵并不在于地位的高低,生命的价值也不在官位的有无。为官而行可耻的事,不如为民而行可敬的事。富是能将多余的给人,贵是站在上面帮助别人。有的人虽然拥有了全世界,却拿不出一块石子给人,这种人便是最穷的人;有的人虽已站在最高处,却不肯伸出一只手来扶助跌倒的人,这种人便是最贱的人。
什么叫做乞丐?乞丐是永远不足的人。人心如果贪婪无尽,永不知足,即使富如国王,也会贫如乞丐。人在吃饱之后很少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这便是在富贵中的人缺乏同情心的原因。人在声色和欲望的追逐中往往不能满足,因此,便像夸父逐日一般愈逐愈渴,虽长江大海犹不能解其渴,所以,富人之心常如乞丐。
五、一失脚为千古恨
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译文]
一时不慎而犯下的错误会造成终身的遗憾,等到发觉而后悔时,已是事过年衰,无可挽回了。
[评语]
人生有多少错误可犯?又有多少时光可以蹉跎?有多少错误是可以挽救的?又有多少错误是无法挽救的?童年时跌交算不得什么,父母师长总是要你爬起来,拍一拍就好了,以后走路要小心。成年后跌交有谁跟你讲呢?讲了你又肯听吗?
会跑跳的人不相信自己不会走路,而成年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会错误,在我们眼中所看到的成年人,有多少是愚昧无知的呢?小孩子只会在平地跌倒,成年人却因为脚力强健,常由高山悬崖摔下。小孩子摔伤了,不过是皮肉之伤,很快就会痊愈。成年人的失足,却伤及筋骨性命,要爬起来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与精力。有形的跌倒,会感觉到疼,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才会如此。无形的深渊,孩童不敢走,成年人却因自信而不知不觉地走下去,等到发现到达的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想要再走回去,却已发白体衰,生命已不再给他机会了。
生命虽短,歧路却多,失足有时不仅带来肉体的疼痛,还会带来心灵上的悲伤。因此,年轻时要多看看自己的脚下,不要尽顾着瞻望远方,更要先看看自己的心,有时脚走的方向并不是心想的方向,而心却是会欺骗人的。
六、圣贤不白之衷,托之日月
圣贤不白之衷,托之日月;天地不平之气,托之风雷。
[译文]
圣贤所不曾表明的心意,已托付日月。天地间因不平而生的怒气,却表现在风雷上。
[评语]
日月亘古不变,总予人间光明。圣贤的心境也是如此,要人们都能弃黑暗而行于光明,使人间常欢喜而无悲愁。言语有辞穷处,心意有难表时,然而,此心却昭昭如日月,经行不殆,永远为人们的幸福着想。
人间有不平的事,天地有不平的气。不平则鸣,因此产生革命,革命是人间的风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侠客不平之气;生灵涂炭,志士起义,为圣贤不平之气。高下相倾,天地犹生怒气,何况是人,因此,历史上的暴君鲜有善终的。因为,不仅百姓不拥戴他,天地也要诛杀他,才能保有天地的祥和之气。每见狂风骤雨后的天地,仿佛被洗涤过一遍,清爽明亮,便是这个道理。
七、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亲兄弟折著,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译文]
亲如手足的兄弟如果不团结,即使原本如同美玉一般有价值,分开也如瓜果一般不值钱。读书人太过于爱财,书中的道理也会化为金钱的臭味。
[评语]
人们喻兄弟之情如手足,似骨肉,合在一起恰如美玉。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个老人临终时,儿子想分家产,老人要他们每人折一枝筷子,并让他们明白一枝筷子容易折断,多枝合在一起却不容易折断的道理。
兄弟之间不仅有友情,更有亲情,照理说较朋友的关系更为深刻,但兄弟之间若失去了这份情感,却连朋友都不如。朋友以利而害,兄弟也往往因利相伤,原为璧合而后瓜分,实在令人伤感,更莫说有煮豆燃箕的那种无情了。虎豹尚且不伤手足,何况是人呢?
读书人当以明理为务,期能一展胸中的理想和抱负,如果太过于爱财,而堕落丧志,书中所学的道理也会因此忘得一干二净。书并没有香气,书中的道理使读书人的心志馨香;钱并没有臭味,钱使人忘却了做人的道理而变得庸俗丑陋,这才是其臭味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