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厚道凭良心:做人要厚道实在
做人要厚道凭良心:做人要厚道实在细细推究,“不喜实在人”并非真的是字面上的“人们不喜欢实在人”之意,而是包含了“实在人常会被辜负”之意。一句熟语——不喜实在人。谁不愿意和实在人交往呢?和实在人相处,既放心又安心。实在人不欺不诈,不会整天耍心眼,更不会损人利己。然而山东人还爱说
中国人一向最看重八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老百姓经常说“做人要厚道”,这厚道就是要行“厚德载物”之道。
普通人即使修炼不出可载万物的厚德,也可以做到为人厚道的第一步:实在。
当山东人说一个人“可实在lia”时(这里的lia是方言中的语气助词,不知具体是哪个字,或许是“哩啊”的快速连读音)”,就是在说一个人很厚道,意味着这个人善良、诚信、规矩、靠谱。
谁不愿意和实在人交往呢?和实在人相处,既放心又安心。
实在人不欺不诈,不会整天耍心眼,更不会损人利己。
然而山东人还爱说
一句熟语——不喜实在人。
细细推究,“不喜实在人”并非真的是字面上的“人们不喜欢实在人”之意,而是包含了“实在人常会被辜负”之意。
当人们说出这句熟语时,之前肯定在谈论某个实在人在生活中遭遇了“好心被当作驴肝肺”的情形——或是因老实做人而被人欺负更甚,或是满腔赤诚错付了人。
如此“不喜实在人”,的确是现实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否则这句话也不会变成人们的口头惯用语。
于是有人会问:到底要不要做一个实在人?
这个问题要在辩论赛上回答的话,肯定是“要”和“不要”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正反两方还都有论据支撑各自的论点。
可现实生活并非辩论赛,不必非要在非此即彼的争辩中整出个胜利方来。
其实这个问题本就不用问,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做人要厚道以及做事凭良心是毋庸置疑的事。
换句话说,做个实在人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又是生而为人的本分。
关键是怎样去做一个实在人,这才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可以先反过来想想实在人为什么老是吃亏。
实在人为人处世总是本着老实本分的原则,日常说实话、做实事,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从来不肯亏待别人。
这都是美德。
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实在人,大家活着就简单、愉快、轻松多了。
可惜世人形形色色,大千世界里什么人都有。
有人会欺负实在人,有人会坑害实在人,有人会利用实在人。
实在人被欺负,显然是被不厚道的人当成了软弱无能,破解这一点,就需要实在人不做滥好人,做人有底线,做事有界限。
实在人被坑害,显然是因为平时疏于防人导致容易轻信他人,破解这一点,就需要实在人践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
实在人被利用,显然是因为心思过于单纯而不善于识人辨事,破解这一点,就需要了解世态复杂,在没有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前不要盲目付出。
实在人不能对谁都实在,对君子实在肯定没错,对小人则要有所提防。
实在人不能总说实在话,要学会审时度势,在合适的时候合适地说话。
当实在人学会了保护自己,当实在人做到了有所说有所不说、有所为有所不为,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人欺负、被人坑害、被人利用了。
只有越来越多的实在人不会被欺负、不会被坑害、不会被利用,才能够鼓励更多的人乐于成为实在人,乐于坚持做实在人。这是实在人懂得自我保护所具有的积极社会意义。
希望有一天,“不喜实在人”这句熟语会从人们的日常口语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最喜实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