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微山湖景区在什么地?趣说济宁湖泊之四
济宁微山湖景区在什么地?趣说济宁湖泊之四七八月里莲蓬香,妹采莲来哥打浆。(其一)湖上婚礼,极富情趣。旧时微山湖渔民陆上无立锥之地,多以船为家,结婚庆典自然也在船上。嫁娶之前,男女两家选好执事,协商沟通,相关礼仪,一一约定。迎亲这一天,男方将迎亲船只装饰一新,披红挂彩,悬挂帐幔,贴红喜字。舱蓬上扎上大红花,两舷插上各色彩旗。船上锣鼓、唢呐、管弦乐器,鼓号齐鸣。开船之时,篙用双篙,橹用双橹,寓意成双成对,百年合好。旭日冒红,迎亲船便到女家。新娘拜别父母,换上婆家带来的新鞋,由新郎抱入迎亲船中。女方伴娘与亲友,故意晃动船只,新郎要有足够的力气与平衡技巧,才能将新娘顺利抱入自家船中。此时鞭炮齐鸣,鼓乐阵阵,迎亲与送嫁的船只,一同驶向男方家船。新娘登上举行婚礼的大船,身边两位娘家俊童各抱着一只红冠大公鸡伴随(俗称“上头吉”,“鸡”“吉”谐音,寓大吉大利)。在司仪的主持下,一对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爹娘,夫妻对拜,送入洞房(船舱)。仪式过后,喜
微山湖民俗文化似一朵朵奇珍异葩:渔乡风情、湖上传说、渔民习俗、船谣渔歌,代代相传,历久不衰。形成了特有的民俗风情,具有鲜明的湖区特色。
微山湖渔民祖祖辈辈以船为家,以渔猎为生,摇橹划桨,奔波湖上。旧社会,渔民与岸上社会处于半隔绝状态,文化相对落后,颇受岸上乡绅官吏歧视,被认为是缺乏教化的野蛮人,甚而戏称为“湖泖子”。所谓“泖子进了城,有理说不清”,不仅是对渔民的人格侮辱,也说明渔民上岸所遭受的屈辱。渔民对岸上的恶吏劣绅、地痞流氓也心存畏惧,素有“饿死不上岸”之说。渔民常年漂泊湖上,“连家船”既是生产工具,也是居住处所。“连家船”大的二三丈有余,宛若楼台;小的俗称“溜子”,长不足七尺,状似柳叶。船上既有网、罱、罾、箔等捕捞工具,也装着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既拖带了妻儿老小,也豢养着狗猫鹅鸭。春夏秋冬,追赶着渔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们摇橹划桨驾船捕鱼,妇女们则在舱中飞梭织网。船驶哪里,家安哪里。夜幕降临,各家船只便按传统的“船帮”组合,相聚而泊。渔民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略有积蓄,便要“排船”(造新船)。排船时,女人不得靠近,否则会认为“不吉利”。新船造好,放缆下水,要举行仪式,谓之“浇船头”。船上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亲朋好友,前往致贺。主家摆酒设宴,酬谢众宾。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为改善渔民的居住条件,多次拨款为渔民筑庄台、建房舍。昔日居无定所的渔民,现已有许多人定居陆地。但即便陆居,渔民们依然眷恋湖泊,不愿远离。他们或选岛上,或依湖边,临水建房,傍水而居。门前凉网,屋后系舟,出门见水,举步登船,村在水边,人在画中,诚如古诗画境:“林光村远近,楼影帆交加。疑是桃花源,参差出人家。”
微山湖渔民淳朴忠厚,粗犷豪爽,热情好客,心性善良。船上男子多嗜酒豪饮,若有客人登船造访,必置酒款待。宾主盘腿踞坐船上,船家举酒过头,敬奉来客。一脸的真诚,一腔的豪爽,不容谦辞,不许推脱。三碗酒下肚,脸红心热,便把你当作自家兄弟,对你敞开心扉,掏心窝子。两肋可插刀,要天许半个。渔民在湖上捕捞作业,船只不慎剐碰,网具意外绞缠,相互间绝少恶语相向或大动干戈。即使别人误“拾”了自己的网箱、错倒了自家的“蓄笼”,也少有斤斤计较、大发雷霆的,倒是一再诚恳宣称“没事儿,没事儿!”(意为“没问题”“不介意”)若有谁家船只失火、进水、缠网、搁浅等等,不待船主发出求救讯号,四方船只只要发现,不论亲疏,不分远近,都会迅速靠拢,争相救援。绝不会有人隔岸观火,冷眼旁观。
微山湖渔家男子个个都是捕鱼能手,具有一双察水情、知渔汛的慧眼,长年累月驾船湖上,练就了一套捕鱼捉蟹的好本领。渔家女子人人心灵手巧,打莲蓬、摘菱角、结网、做饭以及针黹女工样样出色。渔家女结网只须一手扯着网衣,一手拿着梭子,双眼根本不用看网,这边与人闲聊,手中梭子在网上穿来钻去,一会儿功夫,脚下变戏法似的堆起一坨网衣。若论家常厨艺,蒸面、发糕、做菜、炖鱼,为岸上女子所不及。缝缀裁绣,样样精通。你只须看她们脚上的布鞋,描龙绣凤,花团锦簇,便知其技艺不凡。更能显示她们针线功夫的是船上儿童穿的“虎头袢子”,类似安全背心,形似虎头,后有2—3米的袢带。皆由手工缝缀刺绣而成,造型夸张,图案古朴,针脚匀密,色彩艳丽。微山湖“虎头袢子”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成为“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品,大获好评。
湖上婚礼,极富情趣。旧时微山湖渔民陆上无立锥之地,多以船为家,结婚庆典自然也在船上。嫁娶之前,男女两家选好执事,协商沟通,相关礼仪,一一约定。迎亲这一天,男方将迎亲船只装饰一新,披红挂彩,悬挂帐幔,贴红喜字。舱蓬上扎上大红花,两舷插上各色彩旗。船上锣鼓、唢呐、管弦乐器,鼓号齐鸣。开船之时,篙用双篙,橹用双橹,寓意成双成对,百年合好。旭日冒红,迎亲船便到女家。新娘拜别父母,换上婆家带来的新鞋,由新郎抱入迎亲船中。女方伴娘与亲友,故意晃动船只,新郎要有足够的力气与平衡技巧,才能将新娘顺利抱入自家船中。此时鞭炮齐鸣,鼓乐阵阵,迎亲与送嫁的船只,一同驶向男方家船。新娘登上举行婚礼的大船,身边两位娘家俊童各抱着一只红冠大公鸡伴随(俗称“上头吉”,“鸡”“吉”谐音,寓大吉大利)。在司仪的主持下,一对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爹娘,夫妻对拜,送入洞房(船舱)。仪式过后,喜宴开始。湖上喜宴,与陆地不同。摆酒席的船只都用缆绳连在一起,低桌矮凳,错落摆开,厨灶则另置一条船上。来宾分头落座,有传菜小伙驾小舟穿梭来往。旧时渔家喜宴是传统的“十大碗”,来宾吃饱喝足即可。如今生活富裕了,家家讲究排场,什么“六盘八碗”“四大件”“六大件”“八大件”等等,不一而足。甜咸小碟,应时鲜果,一应俱全。湖上渔民素以豪饮著称,吉日良辰,更是尽兴畅饮的机会。觥筹交错,杯盘层叠,吆喝喧嚷,热闹非常。喜宴结束,宾客散去,新人船舱里“小八拜”仪式刚好开始。由主持人唱名,新郎领着新娘对各方亲友长辈逐一磕头认亲。受礼者早已备好红包贺礼,迎头送礼,其乐融融。认亲之后,便是“闹房”。年轻小辈们撑着一只只“溜子”靠上来,捉弄新郎,打趣新娘。或出难题,或讲笑话,剥糖点烟,你推我搡,荤素话题,五花八门。甚至有远门的“长辈”,也借“三天之内无大小”之说,跟着起哄凑热闹。嬉笑扰攘,直至夜深。婚后三天,娘家接闺女“回门”,亦有“接七送八,越过越发”之说。至此,婚嫁过程才告结束。
渔民的节庆习俗,多与岸上雷同,但适应湖上环境,也另有异趣。如元宵佳节,渔家的花灯便另具特色。正月十五,皓月当空,一碧万顷。各家船头,纷纷挂出自家的花灯,有些则直接漂浮水上。莲花灯、菱角灯、鱼灯、虾灯、鸭灯、鸟灯,形状各异,飘飘荡荡。天上一轮明月,湖上彩灯万点,灯光水影,相映成趣。阖家老幼,围坐船头,桌上是各色湖产肴馔、美酒、月饼,对月举酒,笑语欢歌,直至夜深。
微山湖渔民喜唱渔歌。晨出暮归、摇橹行船要放声高歌;推船下水、拉网起罩要吆喝号子;织网、晒鱼时要哼唱小调。渔歌多为即兴编唱,随意性很强。曲调自然流畅,欢悦明快,朴实无华却又韵味无穷。歌词多为口语,不事雕琢,却又精练简捷,风趣幽默。内容多取材于日常劳动与生活,多具男女相悦的爱情内容。这些渔歌,表现出渔家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感情,如:
(其一)
七八月里莲蓬香,妹采莲来哥打浆。
光顾着听哥唱小曲儿呦,莲杆儿挂破了花衣裳。
等到莲蓬采满舱,亲疼了妹妹的红腮帮……
(其二)
七月老,八月落。
新娶的媳妇摘菱角,舱里的菱角没腰窝。
挨着个“扁子”还好过,挨着个“刺头”扎死我。
该死的,光笑不疼我……
(其三)
芽葫芦,虎头帽,渔娃娃们哈哈笑。
网船大,娃娃小,哪年长过桅杆高?
微山湖船上还流传一种特有的曲艺形式——“端鼓腔”,据说是由江苏洪泽湖流传而来,颇具苏北方言风味。演出“端鼓腔”时,要把两条大船并联起来,铺上长条木板作为舞台。“端鼓腔”表演独有的乐器谓之“端鼓”,形如芭蕉扇,鼓把上镶着一个大铁圈,用羊皮单面蒙面,套着9个大小不一的铁环,俗称“九连环”。演唱者一手持鼓,一手敲打鼓面,时而晃动鼓把,“九连环”相互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音响。演出有说有唱,载歌载舞:
……
伸腿蹬,蜷腿睡,
蹬倒了乾坤塌了天。
开坛不敬天和地,
请来金吒、木吒、哪吒三神仙……
湖上端鼓腔演出
“舞台”上声调铿锵,粗犷、豪放、极富想象夸张的鼓词,颇具感染力。周边渔船汇集,观众聚拢观看,如醉如痴。对常年生活在船上的渔民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端鼓腔”题材广泛,风格质朴,多年在湖上流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湖上渔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口口相传、极富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逐渐趋于衰微,几近失传。渔家后辈年轻人走南闯北,追赶时髦,已经没有兴趣与时间传承发展这些独具特色的湖上文化遗产。如今,湖上渔歌与“端鼓腔”鼓词只以“文化遗产”形式记录在书本上、电脑中。少数情有独钟的专业人员的开掘与抢救,收效甚微。渔歌与“端鼓腔”正悄无声息地归于失传与灭绝。如此现状,令人颇感遗憾而又无奈。
结 语济宁境内,沿京杭运河由北而南,梁山“忠义堂”旌旗猎猎,汶上“宝相寺”信徒攘攘,任城“太白酒楼”诗韵久长,而微山湖两岸,依然可以寻见伏羲古陵、仲由祠庙、汉墓遗址、梁祝墓碑等历史文化遗迹;湖中微山岛曾是西汉留侯张良封地,现存古留城沉陷遗址。岛上“三贤”( 殷微子、目夷、张良)陵墓各据地势,香火不断。而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领导下的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等地方武装,抗日歼敌,护路支前,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屹立微山岛上,“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纪念碑”雄踞微湖东岸。后人观光揽胜,驻足其间,无不追忆先贤,缅怀烈士,慎终追远,心向往之。
如今的济宁,是鱼米之乡、美食之府、文化故都、旅游胜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侠肝义胆的水浒文化,融汇南北的运河文化,流韵四方的渔湖文化,造就了济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人文地理环境。济宁的水域资源,天造地设,得天独厚;济宁的渔湖文化,因湖而存,缘渔而兴。生于斯、长于斯或供职于斯的济宁人,都为济宁所独具的水域资源优势而庆幸,而努力,致力于振兴发展渔湖经济,弘扬继承渔湖文化,为家乡,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