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早餐就该这样吃:秋冬时节的硬核早餐
冬天早餐就该这样吃:秋冬时节的硬核早餐相传,“头脑”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先生为其年迈体弱的老母亲所调配,因其由八种原料熬制而成,故名为“八珍汤”。在明朝灭亡以后,出生于太原的傅山为了实现武装抗清的抱负,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便将滋补食品“八珍汤”的配方交给了太原的一家饭店经营,并且把这家饭店易名为“清和元”,把八珍汤改名为“头脑”,寓意为坚决吃掉异族统治者的头脑。而对于老太原人来说,“头脑”面糊清白,浓黏厚重,喝到嘴中,迸发出的是食材原本的甜、软、绵、香、热,再加上酒香、药香、肉香交织在一起,味道一股脑儿的钻进鼻腔,留在口腔,温热着脾胃。一口腌韭菜配上一口“头脑”,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一碗下去,全身上下也暖乎乎的。不仅做法精细,“头脑”的用料也极为讲究。羊肉精选腰窝肉,易于煮烂又无腥膻之气。同时,羊肉味甘、性热,有补虚、开胃的作用;黄芪选的是产于山西省浑源县,质地优良的正北芪。味甘、性温,具有补脾胃、三焦而健肺之功效,体
立秋一过,早晚便有了瑟瑟的凉意。在山西的省会太原,一种传统美食重新回到了老太原人的餐桌上。
“第一次肯定吃不惯。”“秋冬吃头脑,补身子。”“即使在山西,也几乎只有太原人才知道。”在太原街头,“头脑”免不了被贴上诸如此类的标签。
这老一辈太原人心目中顶上的珍馐,实为一碗奶白浓郁的汤状食品,是山西或者说是太原早餐中特有的一种传统吃食。为什么把范围划在太原呢?在这里先跟您卖个关子。
白露过后,时节正好,随便走进太原市的一家传统早点店,大多都已开始售卖“头脑”。将羊肉切成小块,大火煮沸,加入花椒去其膻气,再加入黄芪、良姜两味中药,改用小火煮熟后捞出。另将酒糟汁入锅煮沸,加黄酒、煨面(炒熟的面粉)将汤汁煮成面糊状,再把煮熟的藕根、长山药、羊肉块放入碗中,加羊尾油丁,浇上面糊汤便可上桌。
不仅做法精细,“头脑”的用料也极为讲究。羊肉精选腰窝肉,易于煮烂又无腥膻之气。同时,羊肉味甘、性热,有补虚、开胃的作用;黄芪选的是产于山西省浑源县,质地优良的正北芪。味甘、性温,具有补脾胃、三焦而健肺之功效,体气虚弱者食之最为有效;良姜选用的则是产于广东高州(原府治在今广东茂名)的高良姜。味辛、性热,具有辛散温通,散寒止痛,暖胃消食等作用,是胃寒胃痛等人群的养胃良药。加之补益脾胃、益血生肌的莲藕片,滋补脾胃、润肺止咳的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黄酒。
一碗头脑,确实是秋冬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的养生佳品,是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等作用的硬核早餐。吃的时候,要佐以盐粒、花椒生腌的韭菜,仿佛是服用中药的药引子。会吃头脑的人都知道,只有配上腌韭菜才能将头脑那种独特的鲜香滋味激发出来。
就像走不出四九城的老北京豆汁儿,第一次尝试的人免不了喝到一口如泔水般的酸臭腥气,非得捏着鼻子喝上几回,才能品出其中令人上瘾的滋味儿。“头脑”则综合糟酒之酒气、中药之辛苦、羊油之腥膻,却又没有盐糖醋等风味,使得第一次尝试“头脑”的人难以下咽。这大概是“头脑”一直没有走出太原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老太原人来说,“头脑”面糊清白,浓黏厚重,喝到嘴中,迸发出的是食材原本的甜、软、绵、香、热,再加上酒香、药香、肉香交织在一起,味道一股脑儿的钻进鼻腔,留在口腔,温热着脾胃。一口腌韭菜配上一口“头脑”,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一碗下去,全身上下也暖乎乎的。
相传,“头脑”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先生为其年迈体弱的老母亲所调配,因其由八种原料熬制而成,故名为“八珍汤”。在明朝灭亡以后,出生于太原的傅山为了实现武装抗清的抱负,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便将滋补食品“八珍汤”的配方交给了太原的一家饭店经营,并且把这家饭店易名为“清和元”,把八珍汤改名为“头脑”,寓意为坚决吃掉异族统治者的头脑。
傅山还提倡人们在天未亮之前去吃“头脑”,主要是鼓励人们早早起床,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所以,当时去吃“头脑”的人们大都天不亮就起床,手提灯笼,赶早就餐。“赶碗头脑”这一既养生又健体的行为就这样如同当地传统习俗般一代代传下来,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太原特有的一种风俗。
您若是有机会来到太原,一定要早起赶碗“头脑”,如此才算是不枉此行。
作者:子瑜
END
优质农产品杂志:《优质农产品》杂志官方账号,聚焦品牌农业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开发
欢迎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