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科学探究的6种基本方法: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探究的6种基本方法:科学的方法论毛泽东不赞成“车到山前再问路”的方法,他主张行动之前,先有蓝图。毛泽东常说,人比蜜蜂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建筑房屋之前,早在思想中有了个房屋的图样。我们要建筑中国革命这个房屋,也需要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不但需要有个大图样、总图样,也需有许多小图样、分图样。他甚至进而说:主观主义者只有一个改造中国的主观愿望,而没有一个像样的图样,他们的图样不是科学的,而是主观随意的,一塌糊涂的。2、科学地设计图样,再具体实行历史的发展是条曲线,当历史转变的时候,我们的认识还照直前进,必须要被历史的车子甩到车厢外面去。审时度势,重要的是对发展趋势的把握。对大趋势不清楚,领导者又如何把握好行动方向呢?识时务者为俊杰,此话并非没有道理。

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 以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 以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内容所建立起来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哲学方法论 它不仅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 也是改造现实的武器。

1、审时度势

审时度势,最忌思维的直线性,但人们又最容易犯思维的直线性。这种直线性,多是由于思维的“惯性运动”造成的。因此,反对经验主义的人,也容易犯经验主义――不愿放弃那些“曾给自己带来过光荣但已经过时的观点。”

历史的发展是条曲线,当历史转变的时候,我们的认识还照直前进,必须要被历史的车子甩到车厢外面去。

审时度势,重要的是对发展趋势的把握。对大趋势不清楚,领导者又如何把握好行动方向呢?

识时务者为俊杰,此话并非没有道理。

2、科学地设计图样,再具体实行

毛泽东不赞成“车到山前再问路”的方法,他主张行动之前,先有蓝图。毛泽东常说,人比蜜蜂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建筑房屋之前,早在思想中有了个房屋的图样。我们要建筑中国革命这个房屋,也需要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不但需要有个大图样、总图样,也需有许多小图样、分图样。他甚至进而说:主观主义者只有一个改造中国的主观愿望,而没有一个像样的图样,他们的图样不是科学的,而是主观随意的,一塌糊涂的。

所谓科学的图样,就是在增强预见性、计划性的基础上,提高目标的完整性、清晰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日益改进,决策科学水平也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绘制“图样”的能力也随之日益提高。计划性、目标原则,成了领导艺术之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日益发展,于是我们面对的矛盾也日益复杂的,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不断提高预见力、计划能力,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3、把握系统整体的协调平衡

唯物辩证法就是系统思想,在联系性中强调关照全局,走好关键性“棋子”,追求整体效益,发挥整体优势。

过去讲辩证法强调具体分析,而系统思想则注重整体功能、综合能力,即整体原则、联系性原则、协调原则。

学习现代系统论方法,应当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现代系统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发展,使之具体化,使之变成了可操作的现代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当我们满足背语录的时候,西方人结合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真正发展着这一方法。

毛泽东指挥打仗,最注重系统方法。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胸怀全局,着着争光,着着超人。他强调战略指挥要关照全局,初战要照顾到与以后战役阶段的联系。如同写文章开篇必须想到结尾。要注意这一战场同那一战场的联系,这一游击区同那一游击区的联系,游击区同根据地的联系,根据地与根据地的联系,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组织的联系,等等。在联系中才能力量的平衡,求得协调与进取,求得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经济建设上,毛泽东“十大关系”,同样是精妙地体现了他的系统思想系统方法。

系统整体的平衡与协调,对于指导经济建设成为重要。

我们的经济建设为什么每隔12年要进行一次调整、整顿?就是突出冒进,造成发展失衡。只有协调与平衡才能稳步发展。大的方面讲,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协调与平衡,发展生产力,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与平衡。

现代的系统整体方法论,非常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和谐用中”的方法。防止过激,过激就要走极端,走极端就要失去协调与平衡,失去稳定。

须知,毛泽东的方法是从指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形成而来的。因为夺取政权的需要,他反对“和谐用中”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在阶级斗争是容易导致阶级调和主义,阶级投降主义,相反,他强调的是“矫枉必须过正”。他虽然经常以“物极必反”的道理告诫全党,但非常反感过犹则不及的中庸思想。

“矫枉过正”,在夺取政权的群众斗争中似乎难以避免,但政权建立后,仍套用这一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则必然导致“一窝蜂”、“一阵风”的“群众运动”,结果是:造成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造成经济发展失调,社会力量失衡。

4、坚持利益驱动方法

讲社会变革 讲人与人的关系,阶级与阶级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不能离开利益关系。

毛泽东提倡的阶级分析方法,实际上包含着非常实在的利益分析方法,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各阶级地位的认识与评估,首先是从经济利益、经济地位进入的。

他从利益原则,利益联系出发,提出了与各个革命阶级相适应的策略目的,以动员民众,如土地革命时期,只讲比“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建设新中国,在国内与地方阶级的斗争,只讲“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强调“解放全中国”,抗美援朝时只提“保家卫国”。

每个革命阶级,革命的主力军都是农民,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是土地。所以,为能调动农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的斗争,尽量满足农民提出的土地希望,而并不以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来动员民众。

解放后,“左”的思想一度盛行时,完全不讲利益原则,认为口号提得愈长愈好,调子唱得愈高愈好,人人都公字化了。结果,并不能真正起作用,反过来的思想抗力,是最大的为私。

5、重视精神的作用

与利益原则相联系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的因素,是精神原则。

“左”的路线为主导时,林彪提出的“四个第一”,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人的一大创造。林彪一死,“四个第一”全被否定,国人废言。其实,“四个第一”中有很多合理的部分。

现在西方军队,企业、非常重视做人的工作。日本企业家就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群体凝聚力,想了许多办法,而且做得很实在。

6、调查研究科学论证

毛泽东讲的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体现在领导方法上,就是调查研究,毛泽东倡导的调查研究方法,包括解剖麻雀,综合分析,先抓好三分之一等。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现在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不能进行决策。调查研究和“解剖麻雀”联系起来,体现了一种领导哲学;个别→一般→个别;个性→共性→个性;个别→普遍→特殊。

这个基本的认识路线,是应当坚持的,但在今天需作几点补充。

1)、不仅要注重调查,更要注重研究。没有研究的调查,只能抓住一些现象。研究的过程,是认识本质的过程,是认识本质的过程,是分析、综合、抽象、提炼的过程。

2)、不仅要向第一线的实践者作调查,还应向那些搞研究的专家作咨询。现在搞现代化,尤其要重视专家咨询。向一线的实践者作调查,主要是取得对原决策的反馈信息,向专家咨询以形成新的决策。

3)、今天,点上的经验,对于指导面上的工作,有局限性。在小农社会,独立分散的经营方式,这个点的经验,一定程度上也适合于其他点,因此,“以点带面”是可以的。但在工业社会,特别是未来信息社会,社会结构日趋系统化,生产方式日趋多样化。着眼于整体联系的研究,比解剖应依法麻雀更重要。

7、关照全局抓纲带目

毛泽东指导革命战争和国家建设,一贯主张抓纲带目,做到纲举目张。他在60年代,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把纲举错了。改革开放后,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然而不能把抓纲带目的科学工作方法也抛弃了。作为一个高层领导,一个总裁、总经理,工作千头万绪,必须首先抓好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就是“纲”。当然,抓纲带目,不是说抓了纲,自然就带起了目,而是要抓住纲协调全局,因为协调要有个重心,抓住了纲就有了协调的重心。

科学探究的6种基本方法:科学的方法论(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