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的真实例子:北伐名将叶挺飞机折戟处
北伐战争的真实例子:北伐名将叶挺飞机折戟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1941年至1942年,敌寇对边区扫荡达三十多次,累计400余天。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军火自给反扫荡热潮。1942年10月,中央晋绥分局成立。此后数年,边区军民英勇奋战,使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连成一片。1948年春,毛泽东等到达兴县,4月2日毛泽东在蔡家崖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著名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5月,毛泽东等到达西北坡。1938年,120师在太原以北展开了游击战,切断同蒲交通线,袭击太原飞机厂,并成功地阻击了大同敌寇26师团的进犯,奠定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11月,120师奉党中央之命开赴冀中,与冀中军民并肩作战,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敌酋阿部中将。1940年1月,晋绥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晋西北行政公署在兴县蔡家崖成立。续范亭任行署主任。6月,成立晋西北军区司令部,贺龙任司令员,军区下设四个军分区。晋绥抗日民主政权和军区的建立,表明
原创 李永泉 西行
兴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市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神木县相望,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县。兴县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群生息、繁衍,但直到北齐始置蔚汾县,县城在滨临黄河的碧村,后数易县名,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始称兴县。兴县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在21世纪初被列为山西省35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首。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位于兴县蔡家崖,地处晋西高原,吕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晋绥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它包括山西省同蒲铁路以西的大部。原绥远省黄河以东及平绥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与陕甘宁边区联系的枢纽和唯一通道。
1938年,120师在太原以北展开了游击战,切断同蒲交通线,袭击太原飞机厂,并成功地阻击了大同敌寇26师团的进犯,奠定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11月,120师奉党中央之命开赴冀中,与冀中军民并肩作战,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敌酋阿部中将。
1940年1月,晋绥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晋西北行政公署在兴县蔡家崖成立。续范亭任行署主任。6月,成立晋西北军区司令部,贺龙任司令员,军区下设四个军分区。晋绥抗日民主政权和军区的建立,表明晋绥抗日根据地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前卫阵地。
中央晋绥分局
1941年至1942年,敌寇对边区扫荡达三十多次,累计400余天。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军火自给反扫荡热潮。1942年10月,中央晋绥分局成立。此后数年,边区军民英勇奋战,使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连成一片。1948年春,毛泽东等到达兴县,4月2日毛泽东在蔡家崖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著名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5月,毛泽东等到达西北坡。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蔡家崖是英雄的圣地、革命的摇篮。晋绥根据地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为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卓越的功勋。纪念馆现开放的陈列展览主要有毛泽东、任弼时、贺龙等同志故居、旧居,毛泽东召开晋绥干部会议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洽旧址,以及六柳亭等原状陈列;有“晋绥边区革命斗争史陈列室、毛主席在蔡家崖革命活动纪念展”,“贺龙同志事迹展览”,“视察兴县展室”等辅助陈列。该馆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八”烈士纪念馆
位于兴县城南50公里的庄上村,亦称王若飞纪念馆。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叶挺、黄齐生等13人乘飞机由重庆返延安途中,因飞机迷失方向失事遇难。飞机失事当天,当地百姓曾听到飞机声,由于黑茶山山高林深,方圆15里内无人烟,第二天村民上山打柴才发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亲笔为烈士题词撰文:“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荣。”晋绥各界15000人参加了追悼会。“四.八”烈士遇难原址有王若飞、叶挺、秦邦宪等5位烈士及随员的石刻灵位13块,石碑2通,记载烈士简历和遇难经过。山下建有“四.八”烈士纪念馆,院内正北大厅五间,东西各有配房三间,南为牌楼型大门,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峰厚崖革命纪念地
峰厚崖革命纪念地、革命遗址集中主要有晋绥解放烈士陵园,在山西兴县城内北隅玉京山麓。建于1952年。面积近5000平方米,坐东向西,依山势构筑。分下中上三院,苍松翠柏点缀,远眺近览,庄重肃穆。下院中央建单檐歇山式纪念大厅,雄伟壮观,雕梁画栋,绚丽多彩。中院一泓池水,清盈碧透,石雕小桥纵跨其上。自甬道拾级而上,可直达塔底。上院中矗立着14米多高的纪念塔。正面有毛泽东“晋绥解放烈士塔”题字。其余三面分置贺龙,林枫,李井泉,武新宇的题字。塔前左右建六角亭各一座,玲珑美观。塔后依山执势壁窑洞式纪念室多孔,分别陈列王若飞,秦邦宪(博古),叶挺,邓发,关向应,续范亭等的遗物、遗稿。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位于兴县城西7.5公里蔡家崖村,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军政领导机关旧址,1940年2月,晋西北行政公署(后改为晋绥行政公署)在这里成立。120师和晋绥军区司令部也进驻这里,直至1948年下半年撤离南下。
旧址原为晋绥开明绅士牛友兰的宅院和花园,抗日战争时期全部捐献抗日民主政府。坐北朝南,分东西两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并相互串通。总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
东院为四合式小院,原晋绥行署正副主任续范亭、牛荫冠长期居住和工作在这里。院子的正北面为倚山建造的石窑洞三孔,紧连东侧又建一孔。东西厢各有石窑两孔。正南原为普通瓦房数间,70年代改建为砖木展厅。院子的东南隅为砖砌大门。
西院原为牛友兰的后花园,当地人称“花园院”。1941年120师暨晋绥军区司令部进驻此院后,军区主要领导人贺龙、吕正操等长期居住在这里。1948年春,毛泽东、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迁往西柏坡时曾路居这里。院子的正北面为倚山建造的六孔石窑洞,前带插廊。西北面石窑,为当时军区司令部增建的礼堂。
院子的西南有瓦房八间,为警卫排住房。当年就是在这些普通的窑房内,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晋绥干部会议”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院子正中是“六柳亭”,又名“六角亭”,由贺龙同志亲自设计,亲自栽树,由六棵柳树和石桌、石墩组成,因呈六角形状,故名。
仙人洞
位于兴县县城以东13公里的交楼申乡仙洞口村。洞内,洞套洞,洞连洞,四通八达,曲径通幽。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约1万平米,其中50平米以上的中小厅10个,100平米以上大厅9个,最大厅面积1400余平米,堪称“华北第一”。清人王士稹在《香祖笔记》卷五中写道:山西兴县,去城十里许,有一洞。洞中有二小人,长尺许,衣似树叶,时出洞门坐,立冬即罕出。
从这个记录和当地流传的仙人曾在洞中住过等传说,可以肯定古时必定有“人”曾在洞内生活过。 最让人不解的还是那个洞口,如果正常人出入的话实在不方便太窄太小了。它的成因更让人觉的不可思议,刀削过一样的正长方型,绝不是人力和自然所为。那么,“仙人洞”的洞口是如何形成的呢?古时洞内又住了些什么仙人呢?这都成了未解之迷。
石楼山
石楼山,因其形似三层石楼而得名,海拔1770米,矗立于万山环抱之中,突起于群峰之上,远看象天外奇楼突兀而至,令览胜者叹为观止。据清修县志载:早在隋末唐初,这里即有僧道进行传教活动。唐初(624年)开始大兴土木。鼎盛时期,山中祠庙林立,房屋数百间,常住僧众200余人。如今古寺旧址依存。尤以落日西沉,晚霞辉映之时,此山完全溶于落日的余晖,织成酷似莲花状的奇观,故而被人称为"石楼晚照"。为兴县十景之一。
石猴山
与石楼山隔河相望的石猴山,海拔1600余米,山势延绵,峰峦叠嶂,翠柏森森,遮天蔽日。此山因峰顶有数块巨石酷似石猴而得名。山腰间现存元大德年间复修的道观遗址。主峰南侧的山脚下,有一天然石洞,名曰黑龙潭,潭内有两泉,一为神泉,一称人泉,常年不枯不溢,民间常取神泉之水祭天祈雨,多有灵验。又山顶主峰巨石如莲花,而称其"莲峰石堠"。石楼山、石猴山既是古代佛教圣地,又是历史屯兵之所、关隘要地。山势奇险,遗迹甚多。
胡家沟砖塔
位于兴县蔡家崖乡胡家沟村,塔为七层八角实心砖雕塔,总高12米。塔基为三层,石质,高1.1米,周长10.4米;塔身四层为砖结构,各层塔檐均仿木构砖雕斗栱椽飞,塔身窗棂隔扇雕工精细,望柱、栏板上浮雕花草、人物、鱼虫;塔顶为逐渐收缩的八卦形,塔刹为叠涩状,高约1米。
兴县冒汤
兴县冒汤兴起的时期,史料里面没有记载。据说,清代乾隆九年,在京做高官的兴县籍人孙嘉淦回兴县探亲。探亲期间,他访亲问友,朋友们招待他的就是粉汤和饺子。当时的粉汤就是细粉条内调以辣椒、花椒、胡椒、葱、芜美、食盐、醋等调料。饺子是羊肉馅饺子。孙嘉淦吃到老家的两种风味食品,赞不绝口,直吃的肚子鼓胀才罢休。吃毕,孙嘉淦沉思片刻说:粉汤吃起来虽香鲜可口,但品种太单调,若能把饺子与粉汤融为一体那该有多好。次日,朋友就有意把煮熟的饺子混在粉汤内,端给孙嘉淦吃,孙嘉淦吃后感到两种混在一起吃比分开吃要可口。此后,人们在做粉汤出售时,总要配以饺子。
兴县冒汤的原料为细粉丝、小扁食、青红丝、海带丝、葱丝、鲜芜要、香油等。粉丝多自制,山药捣碎,过筛,做成淀粉,淀粉内配以适量自矾,用极细的小孔(香头粗细)的漏瓢,漏入滚沸的锅内,熬约十分钟,捞出,搭在木架上,半干后收起,晾干。青红丝多用鸡蛋制作,鸡蛋放入炒瓢内,摊薄,待焦黄时取出,切成细丝。小扁食馅有素荤之分,素馅多用白菜、粉条、豆腐拌以香油等调料做成,荤馅有羊肉、猪肉之分,羊肉馅多用萝卜,猪肉馅多配白菜、粉条。
制作冒汤先把水烧开,把事先准备好的细粉丝、小扁食按吃食人数,适量下锅,一般一碗冒汤下饺十个。煮熟后措在小碗内,舀点汤,撒上青红丝、海带丝、葱丝、鲜芜蔡,灌以胡椒、花椒、生姜、食盐、醋,辣椒等调料汤,即可食。食时配以拉丝烙饼更是可口。
兴县冒汤的名字,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粉条上盖了饺子,形同人戴了帽子;一种是取其谐音“冒”、“茂”同音,说明冒汤生意越来越兴隆;一种是寓意吃冒汤的人,吃了之后,家庭兴旺发达,能广进财源。四十至五十年代,城关刘杨控所制的冒汤名冠兴县,八十年代传至省城,深得省城人民的喜爱。
兴县油枣
兴县油枣外形特征为个大、长圆形,色泽暗红,与其它枣相比具有含糖高、有油性、香脆甜、口感好、可鲜食、宜贮存等特点。相传清代康熙皇帝北巡,食此红枣,香甜细腻,口称神品。从此,兴县油枣成为皇帝必食的膳品。1996年,兴县油枣在全省林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山西省十大名枣之一。
兴县抿尖
抿尖制作须用抿尖床。抿尖床架木制呈井字形,中间开长形口,口上放置抿尖拍了。抿尖拍子为铁置或铜制,呈凹形,岫面上开密密麻麻排序整齐的小孔眼,四边缘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须严丝合逢,否则不能操作。将豆面加水和合成软糊状,用铁勺挑在抿尖床上(抿尖床须搭水在滚沸的锅沿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拐拐把糊状豆面一下下抿到沸手锅里,煮熟用笊篱捞在碗里,加山药条条与各种调料食用。
兴县民间谜语云:“疤女子朝天起,小后生挽占起,不地不喳闹打起”,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抿尖制作的过程。抿尖汤加黄米捞饭混合食用别用风味。
兴县黄豆
兴县黄豆呈圆形状,极象鸡肾脏,当地俗称为鸡腰子黄豆,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很高的蛋白质、脂肪,是制作豆油、酱油、豆制品的最佳原料。兴县黄豆因其呈圆形状,极象鸡肾脏。当地又俗称为鸡腰子黄豆,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很高的蛋白质、脂肪,是制作豆油、酱油、豆制品的最佳原料,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兴县软米糕
由兴县传统种植的黄黍子碾造而成,米粒浅黄色,较一般米大而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用其制成的油炸软糕,食之酥软可口,是山西有名的小吃之一。
兴县大明绿豆
兴县所产的大明绿豆品质优良,质地纯正,色泽墨绿,呈圆柱状,富含淀粉和多种营养成份:含脂肪19.8%,含蛋白质40.1%,并含有6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兴县大明绿豆2000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兴县羊杂割
以羊骨熬汤,羊杂碎切成小片放汤内煮熟,加佐料而食。味鲜美,浓香,热量高,营养丰富,为冬令小吃。
兴县大粒葵花
是兴县盛产的高产、优质品种,籽粒长约1—2厘米,含油丰富,营养价值高,因籽粒正反两面都有三道黑眉,当地群众又称之为三道眉。是国内市场的抢手货,年产量1500万公斤。
一带一路上的风土民俗艺术瑰宝,尽在西行文化!
如果喜欢,可以加入西行(xixingjilu)越野车部落,跟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西行伙伴一起交流,一起旅行!
秦巴美好江山,与您携手共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