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宋襄公为什么不放弃仁义?宋末一书生将下

宋襄公为什么不放弃仁义?宋末一书生将下转天拂晓,独自在阡陌小路上匆匆迈步的刘书生正待找个干净地方歇脚之时,不知打哪儿冒出个白胡子小老头儿,慢慢腾腾地朝他走了过来。有道是,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刘玉生见劝不动这糊涂之人,也只能无奈地收拾了行囊,连夜离开此地。至于考试的事情,这时候已经顾不上了。性命即将不保,考中功名又有何用。刘玉生见此异象,不由得心头一颤,暗叫不好。此乃天公示警之兆,不期将有灾祸来临,看来此处非久留之地,还是赶紧离开为妙!急忙回屋,找到店家,将自己所悟如实相告,恳请店家快些唤醒客人,与他们一同离开这方不祥之地。店家把这酸儒的话当成耳边风,讥笑他是老鼠胆子,又说朝廷威武,普天安乐,纵是鞑靼犯境,也管保叫尔等有来无回!

天底下许多古怪的事儿,由不得您不信。就说宋朝末年,蒙古大军压境,但朝廷的科举考试却始终未停。不得不说,有宋一朝,对待知识分子还是非常渴求的。

诸多学子当中,有一人名叫刘玉生,只身前往省城参加会考。考试前的那天晚上,住在客栈中的刘玉生心里面莫名其妙地慌乱起来,害得他怎么也睡不着。

辗转反侧,越是想睡,就越是难睡,心悸感越发使人忐忑不安,只得翻身下地,披着衣裳来至院中,观明月,饮夜风,总算让心情稍安了一些。

这个刘玉生有个祖传的能耐,晓得夜观天象的门道,就在他举头望明月之际,猛然发现西北玄天出现一片断裂带,密密层层之中夹杂着赤红,好似一张血盆大口,欲要将整个大地吞噬一般。

宋襄公为什么不放弃仁义?宋末一书生将下(1)

刘玉生见此异象,不由得心头一颤,暗叫不好。此乃天公示警之兆,不期将有灾祸来临,看来此处非久留之地,还是赶紧离开为妙!

急忙回屋,找到店家,将自己所悟如实相告,恳请店家快些唤醒客人,与他们一同离开这方不祥之地。

店家把这酸儒的话当成耳边风,讥笑他是老鼠胆子,又说朝廷威武,普天安乐,纵是鞑靼犯境,也管保叫尔等有来无回!

有道是,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刘玉生见劝不动这糊涂之人,也只能无奈地收拾了行囊,连夜离开此地。至于考试的事情,这时候已经顾不上了。性命即将不保,考中功名又有何用。

转天拂晓,独自在阡陌小路上匆匆迈步的刘书生正待找个干净地方歇脚之时,不知打哪儿冒出个白胡子小老头儿,慢慢腾腾地朝他走了过来。

小老头儿拄着一根竹仗,腋下夹着一个布包,挪步到了刘书生近前,有气无力地问:“看你的样子是个读书人啊。你不在城里考试,急急忙忙的,这是要到哪儿去啊?”

宋襄公为什么不放弃仁义?宋末一书生将下(2)

“不瞒老丈,”刘书生极是客气地说:“我略晓星象,昨夜见西北方有些异样,故以为有祸事将至,这才离开省城,回乡避难。”

“噢——”老头儿笑着点了点头,“看来,你命不该绝啊。不过,天要谁生,谁就生;天要谁死,谁就得死。能躲过一劫,不见得能躲过两劫。我这里有样东西,权且送给你,看你能否参透玄机,再救自己一命。”说罢,将夹在腋下的布包递到刘书生的手中。

刘书生顾不得多想,慌忙打开布包,竟是一册书。揭开了细细观看,不看还好,看了之后,犹如冷水浇头,怀里抱冰,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就在那手册的卷首,赫然标着他的名字。名字下方还用朱砂批注了一行小字:“三刀下死”。

原来,这是一本《生字簿》,他刘玉生的名字早已在册,并且是头一个“该死”之人。

想起自己尚有许多抱负未能达成,想起自己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时的悲伤,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而那个神神秘秘的白胡子老头却始终保持着微笑,丝毫不为这将死之人的哭声所动。

等到刘玉生哭得没了力气的时候,白胡子老头才说:“你这糊涂的人啊,你能救自己一次,难道就不能救自己第二次吗?”

宋襄公为什么不放弃仁义?宋末一书生将下(3)

此言一出,刘玉生立即止住悲鸣。两只哭肿了的眼睛眯成缝儿望着老头那张红扑扑的笑脸,努力地去猜老头那一番话中的玄机。突然醒悟,用力一捶自己的大腿,腾地站了起来,欢喜道:“悟了,我悟了。”说着,一把将掉在地上的手册拿了起来,又从随身的褡裢中取出笔墨。潇洒一撇,将“三刀下死”中的“下”改为“不”,变成了“三刀不死”。

白胡子老头接过手册,仰天一笑,转身离去,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刘玉生朝着老者离去的方向拜了几拜,赶紧加快脚步赶路,三天后,终于平安回到家中。在家中呆了一些日子,他突然辞别父母,拿了简单的行李,跑进深山隐居去了。吃山果、饮泉水,尽管日子清苦,倒也逍遥自在。许多人一心求仙得道,却不知无欲无求无挂碍,方为人间神仙。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隐士生活后,刘玉生终于决定出山去看望一下年迈的父母。不料,就在他下得山来,刚要走到一个镇子的时候,突然间马蹄声响,烟尘滚滚,许多手持弯刀的蒙古兵从镇子的那头冲杀过来。只一眨眼的功夫,街道上便横尸狼藉。

刘玉生叫声不好,转身就跑。奈何人的两条腿不及战马的四条腿快,一个蒙古兵飞驰而来,用蹩脚的汉语大叫:“蛮子休走!”

宋襄公为什么不放弃仁义?宋末一书生将下(4)

话音未落,寒光一闪,一刀砍在了刘玉生的肩头。鲜血飞溅,一声惨叫,刘玉生栽倒在地。那个蒙古兵见他没死,跳下马来,高举弯刀,猛砍两下,刀刀见血。刘玉生白眼一翻,昏死过去。

等到醒来之时,蒙古兵已经离开了。他感觉浑身上下似火烧,挣扎着站起身,才发现除了肩头上挨的那一刀外,胸口和腹部也受了刀伤。万幸只是伤到皮肉,而没有伤到骨骼内脏,不然这条小命非交代了不可。遥想当日,将“三刀下死”改为“三刀不死”,看来应验了。

他的命保住了,而其他的人可没有他这么幸运。眼光所及之处,皆是残缺不全的死尸。男女老幼,全都成了蒙古人的刀下之鬼。房屋被点燃,火焰冲天,浓烟滚滚。太平世界,已成鬼域,刘玉生一介书生,除了悲伤与无奈,还能怎样。

后来,这位名叫刘玉生的读书人削发为僧,与青灯古佛为伴,在佛前为死难者诵经祷告。他为人和蔼,经常对善男信女诉说自己的往事,其中便有那段路遇老者的奇遇。

宋襄公为什么不放弃仁义?宋末一书生将下(5)

虽然他所说有些荒诞,但他身为三宝弟子,想必不敢打诳语。所以,人们对他所说坚信不疑。有好事者将他的这段经历记述下来,这便有了今日这篇文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