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濒湖脉学涩脉歌诀:和你一起学脉诊

濒湖脉学涩脉歌诀:和你一起学脉诊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男性来说,沉脉在尺是正常的,因为男子性喜冒险,阳气偏旺,脾气多躁,性格直接,反应在生理上,气血一般偏浮,自然寸脉多浮,尺脉多沉;女子正好相反,因为要孕育后代,物质要求一定会比男性高,女性一般性格沉静,保守,气血多沉,不那么冒进,反应在生理脉象上,寸脉多沉,尺脉不会很沉。这是常态,未可看死。找不到好图片了,大家脑补下水底摸石头的感觉  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  【主病诗】沉潜水畜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痾。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沉脉的性状如何把握?如绵裹砂,这个比象记住就基本可以掌握了,棉花团里面包着一颗铁砂,大家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轻按没有,越

沉脉属阴,和前面浮脉刚好相反,原文如下: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耍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

  【主病诗】沉潜水畜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痾。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沉脉的性状如何把握?如绵裹砂,这个比象记住就基本可以掌握了,棉花团里面包着一颗铁砂,大家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轻按没有,越重越硬,那就是沉脉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如果再重按反而消失了 单纯象棉花,没有裹砂石的感觉,那是弱脉,不是沉;如果重按不消失,虽然不消失但是很细,虽然很细但是而不绝,那是细脉,也不是沉。越按越重,而且过于粗硬,那过头了,也不是沉,是牢。

濒湖脉学涩脉歌诀:和你一起学脉诊(1)

找不到好图片了,大家脑补下水底摸石头的感觉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男性来说,沉脉在尺是正常的,因为男子性喜冒险,阳气偏旺,脾气多躁,性格直接,反应在生理上,气血一般偏浮,自然寸脉多浮,尺脉多沉;女子正好相反,因为要孕育后代,物质要求一定会比男性高,女性一般性格沉静,保守,气血多沉,不那么冒进,反应在生理脉象上,寸脉多沉,尺脉不会很沉。这是常态,未可看死。

沉脉属阴,代表人体机能处在收敛封藏的状态,过于收敛封藏则该代谢排出的没有及时排出,就是水蓄之病。

寸沉,意思是关尺不沉,那意味着仅仅上焦或外周的气血运行不佳,痰、水等停留在上焦,外围等处,不会在肝脾肾等中下焦;

尺沉,尺脉本沉,如果过于沉,几乎摸不到,代表下焦物质本元的缺乏,肾虚腰痛,遗精,尿浊,慢性腹泻等。

关脉沉就有点难理解了,因为从血流动力学来看,就这么一根血管,物理上很难解释前后均不沉,单独关脉沉的情况。我的笨方法是正面理解不了就反过来理解,也许是这样的情况:首先人体因为某种情况整体处在一个收敛封藏的状态,但此时因为年轻,或者虽老但本元未亏,那么尺脉未必很沉;心肺功能也不差,寸脉也沉不到哪去,那么在这种状态下,此时最先反应整体收敛封藏状态的部位就是中焦肝脾了。反应在脉象上就是虽然处在收敛的状态,全身血管都是收缩趋内的,但心肺、肾元之气俱足,可以抵抗,故寸尺俱不沉,单单关脉沉。

关中主寒痛不通,从西医生理学来看,也可是可以解释的:胃肠道对缺血是最敏感的。比如受凉,或者衰老的最先体现,是消化吸收排泄功能的障碍或者衰退。

对于外感病,又不一样。仲景伤寒论里有描述外感病的结胸证,也提到寸脉浮,关脉沉的情况,结合心下按之痛的病证,我们可以判断是痰热内结的状态。这是外来感染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和内伤杂病不同,但理解方法可以类似。首先是痰结于内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向内收敛的趋势,那么这种状态脉肯定不会很浮,痰结于心下,胃脘有郁滞之象,故关沉。但同时外感热势仍在,人体的抗争仍旺盛,体现在脉象上就是寸浮。故可酌情选用大小陷胸汤以除热开痰。此时如果看到关沉腹痛,而误以为寒,用温药温之,就方向性错误了。

最后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这些是沉脉的兼象,大都好理解,就不多说了。唯独其中沉弱为寒热,这句搞不太懂,这是什么情况呢?或许是气虚反复发热的疟证兼虚的状态吧?

都是些个人理解,欢迎讨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