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悟道的人和常人有什么区别?常人悟道有什么用处呢

悟道的人和常人有什么区别?常人悟道有什么用处呢成年人知“道”吗?他们不知有道,因为此时他们已经开始认识并理解这个世界,处于“为学日益”的阶段。幼儿知“道”吗?他们无须知道,因为此时他们的状态几近于道。青少年知“道”吗?

悟道的人和常人有什么区别?常人悟道有什么用处呢(1)

可以肯定的是,它并不会让你长生不老,亦不会让你羽化成仙。

什么是“道”?

谁也说不清楚,现有的文字和语言都无法描述,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

悟道的首要条件是,你要知“道”。如果你不知道就无法相信,无法相信又到哪去悟呢?

幼儿知“道”吗?

他们无须知道,因为此时他们的状态几近于道。

青少年知“道”吗?

他们不知有道,因为此时他们已经开始认识并理解这个世界,处于“为学日益”的阶段。

成年人知“道”吗?

大概知道,但是却在“背经离道”,因为此时他们相信自己大于相信规律。

中年人知“道”吗?

知道的开始悟道,不知道的开始怨天尤人!

每个人对“道”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不能说,我理解的才是“道”而你的不是,也不能说你理解的才是“道”而我的不是。

如果把“道”简单地看作规律,从人的角度来说比较好理解,但是有几个人能够掌握规律呢?很多人都醉心于探究事物的规律,然而探究来探究去,除了探究出少许物质变化的规律,却少有人探究出人生的规律。

这么说或许有失偏颇,因为我们的圣人先贤早就把人生的规律研究得通透无比,历史文献记载的名人生平,亦是把人生规律展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说有几个人能在知道了规律之后就可以以律行事可能更恰当。

规律是“道”的一种外显方式,所以在没有对“道”产生深入的感悟时,你是拿不住它的。

也不是拿不住规律,是你拿不住自己试图挑战规律的心。

如果“悟道”才能拿住规律,掌握规律之后能让我们拥有先见之明还是未卜先知的能力呢?

让我们看一篇庄子的文章,你就能体悟到那种感觉了。后附原文。


悟道的人和常人有什么区别?常人悟道有什么用处呢(2)

庖丁解牛【译文】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触肩顶、足踩膝抵等各种动作,牛的骨肉分离所发出的响声,还有进刀解牛时的声音,都无不符合音乐的节奏,与《桑林》舞的节拍,《经首》曲的韵律相和谐。

文惠君说:“厉害啊!你的技术怎么会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呢?”

庖丁放下牛刀回答说,“我现在是依道行事,已经超越技术层面了。

最初我杀牛时,见到的只是一头牛,三年之后,我与牛已经融为一体了。所以,现在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而不需要用眼睛把它加以区分,不再‬靠感觉器官而凭直觉行事。顺着牛身上天然的纹理,劈开筋肉的间隙,在骨节的空隙处引刀而入,顺着牛的自然结构去用刀,即便是经络相连、筋骨交错的地方都不会碰到,何况那大骨头呢!

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割筋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骨头。而我的刀用到如今已经十九年了,宰过的牛也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口还是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牛的骨节间有缝隙,而刀刃却却这些缝隙还薄,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刀刃的游动运转肯定有足够的余地。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是像新磨的一样。

虽然这样,每每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还是知道不容易下手,所以仍然小心谨慎,眼神专注,动作缓慢。

随着刀子微微一动,牛就哗啦啦解体了,如同泥土溃散落在地上一般。

我提刀站立,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就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这就是“悟道”的现实作用。庖丁从中收获了游刃有余的技术,省去了磨刀浪费的时间;文惠君从庖丁解牛中悟出了养生的道理。

你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呢?

成为当下的一部分,融入你所处的环境,不要试图掌握规律,而是成为规律,因无为而无不为。无论你现在做什么,都会因此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悟道”的现实意义!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