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鞍山海城高跷大秧歌,鞍山海城高跷秧歌

鞍山海城高跷大秧歌,鞍山海城高跷秧歌

鞍山海城高跷大秧歌,鞍山海城高跷秧歌(1)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

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团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角色间多男女对舞,有时边舞边唱。

各地高跷所使用的木跷从30厘米至300厘米,高低不一。从表演风格上又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偏重扭踩动作和情节表演;武跷偏重炫技功夫。

鞍山海城高跷大秧歌,鞍山海城高跷秧歌(2)

起源于辽宁省海城市的海城高跷秧歌,既有气势恢宏的大场,又有轻快细腻的小场,包括了音乐、舞蹈、杂技、戏曲等多种形式,构成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起源于山西省稷山县的高跷走兽由兽头、兽身和表演人员组成,表演时二人足踩高跷同演骑兽状,人及兽的造型奇特,在鼓乐声中列阵行进时,气势宏伟,十分壮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