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踩高跷改进方法:欢天喜地闹元宵
元宵节踩高跷改进方法:欢天喜地闹元宵高跷因舞蹈时脚踩踏木跷而得名,是一门行走的艺术,又被称为“踩在木棍上的东方芭蕾”。早期的高跷在劳动中产生,据史料记载,在先秦时期,高跷已成为当时的“流行演出”。历年来,南城街道南街村的高跷表演,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关注高跷、热爱高跷,从而将高跷这项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更好地延续传承。来源:南城街道办事处编辑:麻世杰
踩高跷是朔城区南城街道南街村每年元宵节的传统民俗表演,寓意登高望远、节节高升,一到农历正月,南街村民间文艺队就开始紧张而又忙碌的筹备,受疫情影响,今年元宵节,久违的南街村高跷秧歌再次与广大市民朋友相逢,为欢乐祥和的节日增添喜悦氛围。
“咚咚锵,咚咚锵……”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近三十人的高跷队,身着喜庆的传统服饰,踩着一米多的高跷,载歌载舞精神抖擞地穿街而过,红火热闹的表演场面,引得围观群众翘首仰望。
高跷队列在街头行进,由丑婆打头儿,随之便出现丑婆、肖恩、白蛇、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八仙等艺术形象。表演者不时地变换着队形,有排成一字长蛇阵的单列,有双排对唱的同行,步子变换为走八字、交叉剪子、蛇脱皮等,表演诙谐有趣、粗犷喜人、声情并茂,时而还有小旋风、花膀子、鹞子翻身、大劈叉等难险动作。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趣味幽默的高跷表演,赢得了民众的连连称赞。
“我从小就看爷爷奶奶踩高跷,在长辈们的耳濡目染下,自己也跟着练起来,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踩高跷这一项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小朋友们了解它、喜欢它。”高跷队年龄最小仅有10岁的小姑娘说。
高跷因舞蹈时脚踩踏木跷而得名,是一门行走的艺术,又被称为“踩在木棍上的东方芭蕾”。早期的高跷在劳动中产生,据史料记载,在先秦时期,高跷已成为当时的“流行演出”。历年来,南城街道南街村的高跷表演,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关注高跷、热爱高跷,从而将高跷这项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更好地延续传承。
来源:南城街道办事处
编辑:麻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