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妙算刘伯温有几个版本:神机妙算刘伯温
神机妙算刘伯温有几个版本:神机妙算刘伯温刘伯温对于知识的汲取是非常地强烈的,他很快又拜师于著名教育家郑复初的门下,郑复初是一个进士,学识非常地渊博。四年之后,刘伯温离开了浙江府的学校,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学的了,刘伯温已经把这里的知识全部学会了,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刘伯温看书的时候可谓是一目十行,别人三天才能看完一本书,刘伯温只需要3个小时。看完还不算,还能做诠释,有自己的见解。公元1324年,刘伯温离开了故乡浙江青田来到浙江府,在当地的学校继续学习,相当于读现在的高中。元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所以学校教的东西也是有限的,老师们日常的教学内容就是一部《春秋经》。《春秋经》虽然言简,但是意深,隐晦深奥,一般学生很难学懂,能背下来的都是不错的,但是刘伯温不仅倒背如流,更是能诠释每一句诗的深意。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刘伯温和诸葛亮是一样地深入民心。刘伯温名刘基,伯温是他的字。
古人是既有名又有字的,名是从小就起的,只有长辈或老师可以称呼一个人的名,等到成年(男20岁,女15岁)就可以取字,同辈间的称呼都是用字,称呼字表示尊重。直呼其名表示不尊重,所以名是很少用到的。
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他是天生的天才,他就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到底多厉害呢?
三岁倒背《三字经》,四岁背《唐诗三百首》,八岁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十二岁熟读《山海经》《易经》《黄帝内经》,考取了秀才。
刘伯温看书的时候可谓是一目十行,别人三天才能看完一本书,刘伯温只需要3个小时。看完还不算,还能做诠释,有自己的见解。
公元1324年,刘伯温离开了故乡浙江青田来到浙江府,在当地的学校继续学习,相当于读现在的高中。元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所以学校教的东西也是有限的,老师们日常的教学内容就是一部《春秋经》。
《春秋经》虽然言简,但是意深,隐晦深奥,一般学生很难学懂,能背下来的都是不错的,但是刘伯温不仅倒背如流,更是能诠释每一句诗的深意。
四年之后,刘伯温离开了浙江府的学校,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学的了,刘伯温已经把这里的知识全部学会了,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
刘伯温对于知识的汲取是非常地强烈的,他很快又拜师于著名教育家郑复初的门下,郑复初是一个进士,学识非常地渊博。
虽然元朝存在的时间很短,所以人们很容易忽略掉当时的名人。虽然很难想起元朝的名人,但是不代表没有,比如明初宰相汪广洋的老师就是元末著名功臣余阙,余阙与明代周玺、北宋包拯并称“庐阳三贤”。
刘伯温的老师郑复初是谁?
郑复初是元末明初的大学问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教出非常多优秀的学生,比如我们熟知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就是郑复初的学生,所以刘伯温和施耐庵是师出同门。
郑复初不愧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全部交给了学生,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刘伯温博览群书,也成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各种兵书与谋略全部读懂,就连推拿按摩都精通,成了一个全才。
“十年寒窗苦读 ”,23岁刘伯温学成归来,希望施展抱负的刘伯温马上去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便考到了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的功名,考到进士代表一只脚已经进入了仕途,可事与愿违,当时可是元代末年,到处兵荒马乱,朝廷也没有时间给刘伯温安排职位,刘伯温只能顶着功名赋闲在家三年。
刘伯温一身的才华无处施展,后来在元朝的末年还是做了几年官的,后来因为刘伯温的一身正气,不愿与贪污腐败的同僚同流合污,最终无奈辞官了。
公元1960年,赋闲在家的刘伯温,受到朱元璋的邀请,希望刘伯温能成为他的谋士,刘伯温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因为他知道元朝已经到了尽头,他想当一个一心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现在加入起义军是他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他的谋略让他成了明朝开国功臣
当时群雄四起,都想灭了对方,成为一国霸主,朱元璋的对手主要有这几个,一是浙江的方国珍,二是江南的张士诚,三是两湖的陈友谅,四是元朝将领陈友定,当时的方国珍和陈友定不足为惧,朱元璋真正的对手是陈友谅与张士诚。
张士诚贪婪成性不足为患,陈友谅有勇有谋深得军心,一般人的决策都是先收拾弱的,再战强的。只有刘伯温的思路与众不同,他认为如果朱元璋先攻打张士诚,陈友谅可能会帮助张士诚对抗朱元璋,朱元璋肯定会落败。所以先打强敌,把陈友谅先干掉,其他的就如割韭菜一样容易。
犹豫不决的朱元璋听取了刘伯温的计策,最终打败所有人建立了大明朝,朱元璋称帝,刘伯温成了开国大功臣。但是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才华还是很忌惮的,所以当别的大臣处处打压刘伯温的时候,朱元璋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所以大臣们对刘伯温的打压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因为朱元璋暗地里的打压,刘伯温的才华没有得到好的施展,最终不愿混官场并辞去官职回老家,几年后,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朱元璋派了胡惟庸带着御医去探望,并开了药方,刘伯温按药方抓了药吃后病情开始恶化,不久便去世了。
胡惟庸和刘伯温本来就是官场死敌,一向都不合,他授意御医在药中动了手脚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大家别忘了,胡惟庸是朱元璋派遣去的,也有可能是朱元璋授意这么做的,就算不是朱元璋授意,派一个死敌去看望刘伯温并给他治病,目的肯定不单纯吧!你怎么认为呢?
后记:
其实刘伯温是想做官的,但是他是个公正不阿的人,不懂得溜须拍马,不屑于阿谀奉承,所以他注定在官场上容易得罪小人,使自己的仕途非常地难走,其实他不适于官场,因为他不圆滑,不懂得投其所好。如果他做个教书育人的教书先生结局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