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真仡佬族张艳琼:陈永明秦岭深处的仡佬族女子

道真仡佬族张艳琼:陈永明秦岭深处的仡佬族女子老家遵义娘家的父母都是厚道淳朴的农民,因文化程度不高,一直守着家里的几亩田地,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只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家中养猪、鸡、鸭,换取一些钱零用。一头耕牛是父亲耕地耙田的好帮手,放牛也就成了她姐弟俩童年的美好回忆。一贵州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仡佬族是少数民族中人数规模较少的民族,有仡佬族语言但无本民族的文字。他们主要集中聚居在贵州遵义市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苗族仡佬族自治县。小敏,生于1986年11月,家在遵义市道真苗族仡佬族自治县三桥镇石坝村。她的家乡属云贵高原向川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与重庆市武隆区接壤。与遵义市的距离远于重庆市,她回娘家时,坐高铁在重庆下车,再坐班车到三桥镇。

秦岭深处的遵义市仡佬族女子

作者 | 陈永明

前言:去年12月初,我与几位文友应邀去岳坝镇给几处新建的民宿命名。中午时逢镇上与一家养殖企业老板举行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仪式在岳坝村委会广场上举行,在那遇到村上郑支书,在喝茶聊天中,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女子给我们添茶水。期间郑支书对我说:“我们村上外地媳妇多,有几位很优秀,你把她们写一写。”并指着添茶水的女子说:“她是我们村的妇联主席,是贵州仡佬族人。”我立马抬头打量了一下她,并微笑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并回郑支书话“好呀,我正需要这方面的素材,有机会了你给我联系去采访。”那天村委会人多事多,不便采访眼前这位女子。这事一搁就大半年时间了,采访这位仡佬族女子一直是我心中的牵挂。

这天县关工委程主任给我说“下周星期一,我们到岳坝去一趟,把前面布置安排的两项工作检查落实一下。”我心中盘算,这次去岳坝一定抽时间去把那位仡佬族女子采访了。天遂人愿,我们又见到了郑支书,他非常热情地请我们中午吃饭,在饭桌上我对他讲了想采访仡佬族女子的事。他立刻打电话联系了,吃完饭,我在村委会大厅里完成了采访,知道了她叫小敏。

贵州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仡佬族是少数民族中人数规模较少的民族,有仡佬族语言但无本民族的文字。他们主要集中聚居在贵州遵义市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苗族仡佬族自治县。

小敏,生于1986年11月,家在遵义市道真苗族仡佬族自治县三桥镇石坝村。她的家乡属云贵高原向川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与重庆市武隆区接壤。与遵义市的距离远于重庆市,她回娘家时,坐高铁在重庆下车,再坐班车到三桥镇。

娘家的父母都是厚道淳朴的农民,因文化程度不高,一直守着家里的几亩田地,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只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家中养猪、鸡、鸭,换取一些钱零用。一头耕牛是父亲耕地耙田的好帮手,放牛也就成了她姐弟俩童年的美好回忆。

道真仡佬族张艳琼:陈永明秦岭深处的仡佬族女子(1)

老家遵义

农村家的孩子从小生活成长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环境中,都懂事早,对父母知道感恩,对物品知道珍惜,做事都很努力。她家乡山涧、田野里野菜多,上小学时的星期天,她背上背篓去采摘野菜,然后背回家,清理了枯枝败叶,捆成小把,拿到镇上卖掉,挣得一二十元钱。她并没有把这点小钱拿去买玩具或买零食,而是一分不少地全交给妈妈补贴家里零用。日子过得虽然有些苦,可没当过“留守儿童”,父母一直陪伴她长大,心中的童年是快乐和幸福的。

仡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在她父母这一辈人中都不怎么讲了,可仡佬族人的生活习俗她们都懂。从小开始,在重要的节日都穿民族服装,直到现在她的一套仡佬族盛装还收藏在衣柜里。仡佬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她从上学与汉族同学用一样的课本。。她本是一块读书的“料”,在邻村双河读初中时,也没怎么发力,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名列班上前茅。初中毕业时以高分被道真中学录取,她很兴奋高中可以进县城去读书了。

小敏没想到,进县城读高中,与在村里上小学和初中完全不同。小学、初中属国家义务教育,免收学费,吃住在家。可高中是非义务教育段,第一学期报到时,学费、杂费、住宿费、课本费要了近2000多元,每天还需要十几元的生活费。父亲已把家里的积蓄全拿了出来,这每月的生活费往往要东拉西借,这让她首次感受到了来自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她姑妈住在邻村,姑父比姑妈大了十几岁,身体不好,家里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两个孩子上小学都供不起,面临辍学的困境。小敏父亲是一位责任感很强的人,他坚持让侄儿侄女继续上学,并让两个孩子住他们家,吃住学杂费用全包了。这一来家中就有四个中小学生了。小学、初中免学费,但仍收杂费,课本费年年都在涨,开学报名这些费用让她父母亲作难得不行。

家中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小敏心里十分清楚,在农村,仅靠那点土地和家中的小养殖,要想短期内改变家庭经济收入是不可能的。她上高中,一学期一人的花销比弟弟加上两个表弟妹都多,好歹自己已受完了义务段的教育,不能因为自己读高中费用多而让他们辍学成为半文盲啊。第一学期上完,寒假期间村上几位在广东打工的女孩回家过春节,她一位表姐见她家中这种状况,对她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啥用,不如开了年跟我到广东去打工。”她也反复考虑,虽然自己年龄才刚满15岁,可面对家中这种状况,不忍心下学期开学报名时见父母作难的样子。她找了个机会郑重其事地给父母讲了不想再读书,跟着表姐去广东打工的想法。父母见女儿心意已决,外出又是跟着表姐同去的,也就同意了。

2001年春节刚过完,她们便动身去了广东的东莞。这儿需要招女工的工厂很多,可她年龄未满18岁,工厂是不敢用的,若被劳动监察部门发现,属使用童工,对用人单位要进行严厉处罚。有家玩具厂招人多,但待遇低,一时半会儿招不够,小敏她借用表姐的身份证,这才瞒混过关进了这家玩具厂。厂里是生产毛绒玩具,她从事手工缝制的那一道工序,每天八九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个月才给她发400元的工资。

她在出门到广东前,父母反复给她叮嘱:“你一人在外,自己照顾好自己,该用钱的地方别省着,家里虽然困难,但我们不指望你挣多少钱,别亏了自己。”她每月挣的钱少。可一个小姑娘也花不了多少钱,但她清楚,多挣一点钱寄回家,意味着能给父母解一点难,厂里经常安排加班到深夜,有时她干着干着就睡着了。

道真仡佬族张艳琼:陈永明秦岭深处的仡佬族女子(2)

贵州的仡佬族

进厂不久,她父亲生日到了。她想自己开始挣钱了,过去从来没有给父亲买过生日礼品,去表达感谢养育之恩。这次她把攒了两个月的工资,再从姐妹们那儿借了一点,凑够了1000元钱寄给了父亲。家里正缺钱,父亲拿着这些钱并没给他自己买任何礼品,而是去买了种子和化肥,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半年后她离开了这家玩具厂,又进了一家电子厂,但仍然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只干了半年,在姐姐们的帮助下去了另一家玩具厂。这家玩具厂待遇好了许多,每月能挣到1000多元钱了。又过了一年,她的年龄已经够18岁了,她辞工进了一家家具厂,待遇又好了许多,而且做了品质检验员,即对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合格率进行检查,工作强度比过去小了不少。重点是她在厂里认识了后来的人生伴侣——小武。

小武是陕西佛坪县岳坝镇人,家中三兄弟三姊妹,日子过得也不宽裕。他在镇上读完了初中就外出务工。他正好与小敏在同一个家具厂,他早进厂几年,已是家具厂车间一道工序的负责人了,工友们都称他为班长。因小敏的工作性质,经常与小武有接触,小武大了小敏好几岁,为人处事成熟练达,人长得帅气,待人说话态度和蔼,特会关心人,心地善良,给小敏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小敏年轻漂亮,阳光单纯,在小武的心里位置很高,后来两人就谈起了恋爱。

一段时间后,小武需要回一趟佛坪县,邀请小敏与他同往。到了佛坪,小敏虽然感到路途遥远,岳坝又相对偏僻且山高林深,可她认为这些都不是事,况且她自小也生活在山区,道真县与佛坪县有许多相似之处,主食都以大米为主,都喜欢麻辣,口味相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到佛坪,她认准了小武就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

小敏从佛坪返回东莞后,经反复考虑,决定回一趟道真县,把她的婚姻大事给父母作以汇报,先要征得他们同意,得到他们的祝福。小敏的父母,虽没有多少文化,却是一位活得很通透的人,认为女儿的婚姻大事作为父母只起参谋作用,要自己做主,只要自己看准了,两人真心相爱,他们不反对。交通现在这么发达,距离远近可以不考虑,在方便的时候让小敏把小武带回家,他们见个面,让他也认个门。

第二年他们结婚了,双方家里都没有置办酒席,小敏的家里也没有要小武送来的彩礼,只给女婿提了一个条件:要真心地对小敏好,要把自己家的日子过好。

2005年,他们有了一个孩子,三个月后他们一起带着孩子去了道真县小敏的娘家,她在娘家带了一段孩子,小武到深圳去打工。小敏待小孩能离身了,把孩子托付给母亲带,也去深圳打工。她先进了一家印刷厂,三个月后又挨一家玩具厂,这是一家合资企业,玩具是在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上加工,工作成了来回巡视生产线的运转情况,在这一干就是整整两年。

正当他们工作和生活都很顺畅时,佛坪家中打来电话,家中有事,他们必须要回佛坪把家中的事安顿好,儿子也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了,他们便辞了工回了佛坪。小武就在县城周边找一些建筑工地上的粉刷活干着,小敏就留在岳坝家里照看儿子上学,干些家务,按时把饭做好,抽空还要在自留地种些蔬菜,解决家里吃菜的问题。

2011年初,小敏的一位好姐妹联系她,说江苏吴中一家电子厂仓库急需一名做产品出口,在海关把关产品质量的管理人员。考虑到这也是一个机会,幼儿园离家只有几十米远,儿子就让小武抽空来照看。这体制外的人不想办法挣钱,坐吃山空也不是个事儿。到了2012年才辞工返回了佛坪。2013年她生下龙凤双胞胎,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照着孩子成了她的主责。

道真仡佬族张艳琼:陈永明秦岭深处的仡佬族女子(3)

秦岭深处佛坪山区

一大家子人了,不能再外出务工,小敏当了全职妈妈,小武就在县上承揽一些在建的工地抹灰粉刷墙壁的活,有空就赶回家种菜园,搞点林下经济。转眼间好几年过去了,今年他们双胞胎儿女,下学期就要上四年级了,大儿子在县城读初中二年级,吃住都在学校,周末坐上班车回家团聚。

前年村上换届,甘小敏被选为村委会委员、村妇联主席,村上的工作经常参与,成了村支书的得力助手。岳坝村的村集体经济搞得好,村上在村委会办了一个“幸福院”,每天早上和中午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供应早点、午䬸,顿顿变着花样,准备五六个菜,老人想吃啥就点啥,在全县办出了名气,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赞扬,县上多个村镇的干部前去参观学习。“幸福院”的工作村上是交给小敏负责的,这是天天都有事,顿顿她都要到场的活,要让老年人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舒心满意,她深感责任重大,就坚持把工作搞得认真细致。

后记:我的采访还没有结束,我见她有点坐不住了,心慌意乱的样子。问她何故?她告诉我“幸福院”开饭的时间到了,她必须要去经管那些老人吃饭。我便匆匆结束了采访,我对她说:“照看好这些老人,既是你的工作,你也是在积德行善呀。”

我见到村上的郑支书就说起了这位遵义仡佬族女子,郑支书对她是赞不绝口,对她负责村上的那部分工作非常满意。她的有些事我还是从郑支书口中听到的。

她从结婚来佛坪至今已经18年了,这些年一步步走来是这样稳健,后面的路还很长,我有理由相信后面的路,她会走得更好、更稳。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END—


专栏作家】陈永明,在报刊及网络发表有散文作品等,出版有散文集《秦岭有情》等四部,现居陕西佛坪县。

摘选自:读书村,版权属作者所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