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人过寿都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说不能随便给老人过寿
给老人过寿都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说不能随便给老人过寿而真正用帝王生日作为全国性节日习俗的就是从唐玄宗开始的,这也要得益于当时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经济环境,大唐盛世下,皇帝才有心思大摆宴席庆生。过寿这一行为也紧随“礼”的出现,在汉朝大一统国家出现后,就有了敬酒献寿的活动。我们习以为常的过寿办宴并不是固有存在的,它也有发展的脉络和历史,以史为鉴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子女给老人过寿是出于孝道,而孝道也是我们礼仪之邦中“礼”的核心内容之一。“礼”兴于西周的《周礼》,发展于春秋孔子时期,在宋代朱熹时期得到进一步地加强。
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过寿也成为子女对老人的另一种孝义之举。
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和改善,子女也想让老人在晚年能够感受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给晚年生活增添一些活力。
然而,给老人过寿和年轻人聚会过生日需要严格区分对待,老人的年龄到达一定岁数后,内心会对一些事物极其忌讳。
那么子女出于一片孝心给老人过寿时,需要了解哪些禁忌,以免好心办坏事呢?
过寿历史由来已久我们习以为常的过寿办宴并不是固有存在的,它也有发展的脉络和历史,以史为鉴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子女给老人过寿是出于孝道,而孝道也是我们礼仪之邦中“礼”的核心内容之一。
“礼”兴于西周的《周礼》,发展于春秋孔子时期,在宋代朱熹时期得到进一步地加强。
过寿这一行为也紧随“礼”的出现,在汉朝大一统国家出现后,就有了敬酒献寿的活动。
而真正用帝王生日作为全国性节日习俗的就是从唐玄宗开始的,这也要得益于当时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经济环境,大唐盛世下,皇帝才有心思大摆宴席庆生。
而每逢皇帝生日,举国上下都会休假三日,朝廷官员与百姓共同庆祝。
清朝是专制主义皇权的巅峰时刻,此时的皇帝寿宴,规模更为宏大,礼仪也更为繁琐,而清朝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乾隆,他的寿宴更是空前绝后。
一向以康熙为敬的乾隆,在晚年时刻也效仿康熙前后举办了两次千叟宴。而最令人震惊的是,乾隆86岁高龄时,声势浩荡地邀请了70岁以上的老者参加千叟宴。
随着过寿活动在皇室大臣中普遍流行,普通的老百姓也逐渐形成给老者祝寿的风气。
尤其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年龄达到70岁以上,过寿这一行为也更加地普遍。
然而,长者为大,晚辈在给老人过寿时,还是需要了解一些禁忌,以免让老人多想,甚至好心办坏事。
不能停,不催促,要商量相信子女们大费周折给老人举办寿宴都是出于一片孝心,那么完美避开一些过寿禁忌,岂不令寿宴更加锦上添花,老人心中也不会多一层顾虑。
首先一点就是,既然开始给老人过寿,那么就要年年祝寿,绝对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得老人的心里产生一种自己的“寿”戛然而止的想法。
就像我们平时过传统节日和过生日一样,肯定是年年都会过,只是规模形式的不同。而给老人过寿也是同样的道理,祝寿一旦停止,就意味着老人寿命将近,极不吉利。
尤其是一些子女因工作原因无法连续给老人过寿,这在民间习俗里算是一种减寿行为。
其次,60到80岁之间,过寿不宜大操大办。或许子女是一片孝心,想给老人举办大寿宴,但是在老人眼里,这可能是自己的孩子催促自己,提醒阎王早早地把剩余寿命一笔勾走。
因此,80岁之前,一家人欢聚一堂陪老人吃一顿简简单单的长寿面,送上真心的祝福就是对寿星最大的孝顺。
倘若要举办寿宴,那么切记一定要提前和老人商量,绝不能将惊喜变成惊吓。毕竟老人已经是高龄,身体和心理可能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祝寿。
另外,与老人商量后,了解老人的喜好和想法,毕竟有些老人可能比较提倡节俭,不喜欢大操大办,或者不喜欢太过吵闹,就喜欢家里人简单聚一聚等等。
而充分和老人交谈沟通后,这样既能举办老人称心如意的寿宴,也是对老人的尊重,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以上一些禁忌,我们还需要更加细致地了解,哪些特定岁数不适合过寿,那些过寿更佳。
老人两年坎,过九不过十老人80岁之前不宜过大寿,但是根据一些民间风俗,在一些具体岁数也不宜过寿。
民间有句老话“老人两年坎坷,挺过命百年”,这两年指的就是73岁和84岁,而这两个岁数何来如此讲究的说法?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国古代的圣贤——孔孟,二人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论等对古今乃至世界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
根据历史记载,儒家圣人孔孟二人相继是在73岁和84岁离世,这让人们不禁感慨,如此圣人都无法挺过,自己肯定也过不去这个坎。
有些老人在73和84岁这两年容易胡思乱想,感到十分惶恐,甚至闭门不出。因此,子女在这两年尽可能避免大操大办。
其次,还有一种说法叫“过九不过十”,老人年龄逢九可以大贺,逢十尽量小办。
古人十分注重谐音文化所寓意的一些内涵,数字“九”寓意着越活越久、长长久久,而“十”则与“死”的发音十分相似,被古人视作不吉利的代表。
此外,中国人十分坚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道理,而“九”不是十个数字中的最后一个,意味着老人的未来不会飞快结束,可以无限延续。
因此,不论是70大寿、80大寿、90大寿,一般都会提前一年,在69、79、89这个年头办。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过寿的习俗也是千差万别,有些地方还有一些说法叫“男人过九不过十,女人过十不过九”,“男不庆九,女不庆十”,这些与数字的阴阳属性有一定的关系,而更为确凿的说法或许还需要结合当地的特定风俗来下定论。
总之,“过寿”二字说起来容易,但为避免弄巧成拙,还需要深入了解一些当地过寿风俗,真正懂得老人最想要和最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最真诚的祝福,莫过于家人平平安安,家庭幸福美满,这也是老人在晚年最想和最乐意看到的。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