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但事实恰恰相反,是枝裕和筹划了整整15年,终于在2004年,电影上映,剧场里人满为患,这部电影引起了极大反响。当时,这件事传到了刚大学毕业的是枝裕和这里,他倍感震撼,有了将此案改编成剧本的想法,却遭到众人反对,他们都说这样的事肯定拍不成剧本,也不会有人看。最毁人三观的,是这5个孩子竟然有同一个母亲,和不同的父亲。他们的母亲,早就跑去和情人同居,丢下14岁的长子照顾其他几个妹妹。这就是震惊一时的1988日本西巢鸭弃婴案。

1988年,日本东京巢鸭署的署员接到一个房东报警,说她一套外租公寓被拖欠房租4个月之久,但租房的大人消失不见,只剩下几个小孩。

署员上门查看发现,屋内只有一个14岁大的男孩,和两个分别7岁、3岁的女孩,整个公寓如同垃圾场般脏乱,散发出恶臭。

经过进一步搜查,署员们竟然在公寓的柜子里,发现一具已化为白骨的襁褓婴儿,而据孩子们交待,还有一个2岁的女孩被虐待致死,抛尸山野之中。

罪魁祸首是这个14岁的男孩,和其两个混混朋友。

最毁人三观的,是这5个孩子竟然有同一个母亲,和不同的父亲。

他们的母亲,早就跑去和情人同居,丢下14岁的长子照顾其他几个妹妹。

这就是震惊一时的1988日本西巢鸭弃婴案。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

当时,这件事传到了刚大学毕业的是枝裕和这里,他倍感震撼,有了将此案改编成剧本的想法,却遭到众人反对,他们都说这样的事肯定拍不成剧本,也不会有人看。

但事实恰恰相反,是枝裕和筹划了整整15年,终于在2004年,电影上映,剧场里人满为患,这部电影引起了极大反响。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

是枝裕和

这十五年,是枝裕和将剧本改了又改,把现实里的5个孩子,改成了电影里的4个孩子。

其中12岁长子的饰演者柳乐优弥,在当年打败梁朝伟,成为戛纳电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这也是日本第一位最佳男主角。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3)

柳乐优弥

不同于其他快餐电影的高效,是枝裕和这部电影如同纪录片般,拍摄期长达一年零五个月。

这一年半里,四个小演员有了明显的体格变化,电影里也看得到真实的春樱冬雪。

经过了大量细腻日常和时间情感的雕琢后,才造就了这部没有悲情、没有眼泪、没有怨恨、没有控诉,却依然能在平静和温柔中,感受到万箭攒心的悲剧。

有观众如此评论:

“唯一一部。全片没泪点,但在电影演完后,去忙别的事,静下来想起这部片子,难过的哭了。”

是枝裕和将电影取名为《无人知晓》,这几个孩子出生即黑户,寓意着不能为人所知,从出生起,他们就终日见不得光,如同活在“棺材”里般苟延残喘。

但他们是真的无人知晓吗?

是知道,但冷漠不在乎?还是恶意逃避,事不关己?在电影里,究竟还暗藏着怎样的隐匿细节和社会沉思呢?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4)

01

有着一头棕榈色长卷发的福岛惠子,如少女般的娇羞甜美,你很难想象,她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妈妈。

四个孩子分别是12岁的长子阿明,11岁的女儿京子,5岁的小儿子阿茂,以及3岁的小女儿小雪。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5)

孩子们相亲相爱,但实际上父亲各不相同,除了长子阿明外,其他3个孩子都是“黑户“,他们没有身份、没有户籍,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甚至都谈不上是一个正常的人

他们终日只能关在家里,一旦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被发现,一家人就只能搬家。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6)

电影的开头,惠子和阿明又寻到一处合适的公寓,惠子骗房东,说自己丈夫长期出差,现在和唯一的儿子阿明住在一起。

紧接着,她就和阿明小心翼翼地将两个行李搬进屋里,里面装的正是两个最小的孩子,阿茂和小雪。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7)

孩子们欢呼雀跃地从行李箱里出来,丝毫不曾感知自己的卑微,行李箱就像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场所,是导演赋予他们生存的空间,是如“棺材”般现实的讽刺。

到了晚上,阿明再把京子从汽车站接来,一家五口坐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好不和睦。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8)

当下惠子就给孩子们订立了规矩:

不准大声吵闹、不准出门、连阳台都不能去。

白天惠子去上班,经常很晚回家,照顾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阿明的身上。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9)

阿明还只是个在学习初级日语和乘法算数的孩子,每天就要采买、做饭、顾家,他的算术都用在了算日常开支上。

京子喜欢钢琴,但只能把玩钢琴玩具;小雪喜欢画画,最爱在纸上画下妈妈的模样;阿茂性子最皮,渴望玩伴,他一个人玩纸牌,都要扮演好几个角色。

饭后一家人抱在一起聊天,惠子看着厨房忙活的阿明,对怀里的京子说:

“阿明啊,他开始长得像爸爸了,他的眼睛和爸爸一模一样。你弟弟的爸爸呐,曾在机场工作……京子,你爸爸以前是个作曲家……“

说罢,便开始替京子的双手修剪指甲,似乎这是一双钢琴家的手:

“你妈妈,我以前也想做个歌手,真的只差一点点,就能和你爸爸在一起。“

在惠子看来,每个男人都是“只差一点点”,她却意识不到,自己的“一点点”,却是孩子们的“一辈子”。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0)

孩子们真的很爱惠子,他们严格遵守惠子的规定,哪怕玩具掉出阳台,最调皮的阿茂都是趴在客厅地上,用手去够阳台角落的玩具。

尤其是京子,她每晚在窗户旁眺望下班的母亲,守着点第一时间帮惠子打开家门。

惠子真心爱孩子吗?

想必也是爱的吧,不然这一群生活在阴影里的孩子,为何还能出落得如此阳光可爱呢?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1)

02

孩子们日渐懂事,阿明和京子不止一次提到想要读书,可惠子却说:

“上学?上学一点都不好玩,还有,如果你爸不在,你上学会被欺负的,你不用上学……”

有时候也会找借口,说很多名人都没上过学,孩子们听到便不再纠缠。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2)

全片只有一处,阿明对惠子提出了质疑,他说“妈妈,你很自私”,惠子停下碗筷,严肃地看着阿明:

“自私?你该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自私?你爸爸才最自私,跑得无影无踪,这算什么?我就不能开心吗?“

男人,这个在电影里极少出现的形象,却成为了惠子一生痴缠的藤蔓,是孩子们不曾念想的虚幻。

当孩子们还沉浸在新家的喜悦时,惠子突然告诉阿明,她有喜欢的人了。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3)

阿明下意识的反应便是:“又来了”,阿明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在往日经常发生,惠子领过两个男人到家里,此后家里便多了两个孩子。

有时候惠子会消失一段时间,接着又悄无声影地再次出现,惠子却说这次不一样了:

“这个男人,非常可爱和认真,我想他真的很喜欢我,所以,如果他真的答应娶我,我们就能住大房子,你们就可以上学了,京子就能弹钢琴,所以只要再坚持一会儿,我想这次很可能。"

惠子是个善人,但更是个愚昧的恶人,她攀附缺爱,时常想依靠男人改变命运,孩子大概都只是她的筹码罢了。

不久,她就收拾行李离开了家,留下一封信和20万日元。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4)

阿明独自承担起照顾弟妹的任务,他一笔笔算着每日所用开支,除去水电、房租、话费,惠子留下的钱已所剩无几。

阿明联系不到惠子,于是找到曾经在家中见过的两个男人,其中一人是小雪的父亲。

男人紧巴巴地给了阿明5000日元后,警告他这是最后一次,还断言“我觉得我不是小雪的父亲,我每次都做了安全措施。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5)

日子快要过不下去时,惠子终于出现,孩子们欢呼雀跃,惠子替孩子们修剪了头发,没过多久,惠子又要走了。

这一次,她借口说要去大阪工作,会在圣诞节前回来,也会定期寄钱。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6)

阿明知道,惠子肯定是去找大阪的男人住一起,他问惠子:“你有跟对方说明我们的情况吗?”,惠子敷衍着:“我总会找机会说明的。”

然而,直到影片的最后,惠子都没再出现,钱也并没有寄到。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7)

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并没有刻意地表达时间,而是在大量细节里让观众感受到流逝。

灯灭了,水没了,桌上堆满了催缴天然气的缴费单;

妈妈为京子涂抹的指甲油,消退至毫无痕迹;

小雪五彩的蜡笔,磨损到快要捏不住;

阿明一头毛发日渐杂乱,T恤也松垮到看不出本来面貌;

阳台的种子开出了新一轮绿叶;

……

这一切都暗示着妈妈离家已久,更可怕的,是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在濒临崩塌。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8)

阿明不再学习,和坏孩子们混在一起,没人打扫、没人洗碗、每天靠吃方便面度日,孩子们在酷暑蒸烤下,枯萎得像命不久矣的老头。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19)

终有一日,他们生存空间的解崩,让他们冲出了牢笼,走向外部世界撒欢,他们挑战从前不敢尝试的事物,挑战母亲的权威。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0)

走出去后的他们,发生了什么吗?并没有,外界的新鲜,反而给予了他们从未有过的欢乐。

他们依旧无人知晓,在影片开始,我以为孩子们的“无人知晓”是母亲的过错。

到此,我才明白,孩子们的“无人知晓”,是没人想知晓。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1)

03

房东敲门催缴房租时,看到杂乱的屋子和一群小孩,她可能有过狐疑,但她并未深究;

导演还为房东安排了一只深受宠爱的小狗,连宠物狗都被呵护如此,生而为人的阿明们,却活得不如狗;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2)

借阿明钱的那两个男人,也知道孩子们的存在,但他们选择视而不见;

孩子们半夜偷跑出去,深夜在社区公园里玩,那些经过的大人们,也并无人上前询问一句;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3)

阿明曾向周边便利店老板寻求工作,却被告知十六岁才能打工,他也知道阿明的处境,但从未有过过问。

是啊,这群孩子连母亲都不管,为何要求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过问一句。

可扪心自问,社会真的就该冷漠至此吗?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4)

导演在影片中,还构建了一个叫做纱希的角色,她是如同阿明们一样的社会边缘人物。

她在学校受到排挤和欺辱,甚至有同学给她设置灵位,愿她永远安息。

她沉默寡言,孤僻独行,却能和阿明他们玩在一块。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5)

也许是有过同样处境的人才能惺惺相惜,她也是唯一一个真正关心阿明们的人。

她看着阿明他们缺钱,就去陪老男人唱歌,赚钱给阿明,阿明虽然不要,但她也在无形之中,成为了阿明唯一的依靠。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6)

当可爱的小雪从椅子上掉落,奄奄一息直至过世,都是纱希陪着阿明把她装进行李箱,运到飞机场旁的山坡埋掉。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7)

小雪死时,孩子们都平静如常,但当阿明把小雪的尸体装进行李箱时,却发现当初的小行李箱已经装不下长大的小雪了。

此处看不到一滴泪的渲染,是枝裕和却能用如此温柔含蓄的方式给人极致的压抑感,而行李箱也终究成为了小雪真正的棺材。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8)

电影最后,惠子终究是没有再出现,3个孩子连同纱希一起从超市领回了过期的处理食品 默默地走在落樱的街道上,头顶飞机声掠过,似乎小雪从未离去过一样。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29)

是枝裕和在他的《有如走路的速度》写道:“好的电影是让人在故事结束后继续思考人物的未来的。

现实里的西巢鸭弃婴案中,孩子们都到了福利机构,孩子妈妈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那电影里的呢?

导演是枝裕和并不是想单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表达对“生而不养”、对“社会责任”的反思。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30)

很多人问,为什么惠子这么困难,还不向社会求助?为什么阿明坚持不住,还不求助政府;为什么房东看到了租客的异常,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大家,能够让4个孩子相依为命?

社会冷漠是一方面,而日本的羞耻文化则是另一面,他们面对自己的私事,遵循的是“管好自己”的原则。

因为不堪的私事求助所带来的羞耻感,往往让他们无地自容,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日本官员自杀的原因之一。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31)

是枝裕和在影片上映后的采访中说道:

“我收到一些影迷来信,信中说,自从观看本片后,他们开始关注那些很晚还在社区公园里玩耍的孩子,会跟那些孩子说几句话。收到这样的来信,我感到很欣慰。”

也许这就是好电影的力量,让观众产生态度、情感或者行为上的改变。

而全片带给我最大感受的,则是孩子们对妈妈无条件的爱。

豆瓣消失的孩子:豆瓣9.13个活在棺材(32)

人们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可我却认为,孩子们才是真正的、毫无质疑的、深沉地爱着父母。

正如《无人知晓》里的阿明、京子、阿茂、小雪,即便他们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苟且,也从未质疑过惠子,哪怕惠子抛弃他们,他们也从未停止过等待。

孩子们始终如一地爱着母亲,这是种幸福,也是种悲哀。

-

end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照见情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葡萄谈心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