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如何做一个好的管理者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如何做一个好的管理者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几点我认为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希望对于有志于从事管理者岗位的人一定帮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任何职业、任何角色的人想要在自己的领域出类拔萃,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管理者而言,学习尤其重要。学习的途径分为很多种,一个人从学校里毕业之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拥有大量的时间系统的学习,但这并不影响一个人成为终身学习者,这种学习不拘泥于形式,只求结果,可以从书本中学习、从工作实践中学习、向别人学习等等。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大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世界在进步,社会在变迁,团队在发展,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学习,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就很难胜任管理者这个职位了。“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做过管理的人相信都会有这种体会,如果一段时间没有学习,可能开会都不知从何说起,讲的东西也都是老调重弹,很难激发起下属的热情。上一段中我们说德不配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是管理学教材最开头的一句话。这种极度抽象的概括确实也只能出现在教材中。现实生活中,管理者在人们眼中的形象是那种收入极高、西装革履、坐在办公室指点江山的霸道总裁的样子,也是无数人羡慕神往的神圣的工作。但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和界限。每个企业或团体对于管理者的定义和选拔标准都不尽相同。但既然管理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无论是哪个行业的管理,其内核终归是有相通的地方。在我看来,这些相通之处就是想要做好一个管理者必备的基础素质和能力。结合自身多年的管理经验,简单概括了几点我选拔管理者的标准。
一、管理者不能当“好人”
为什么把这项放在第一位,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管理者不应该是以德服人、以能力驭人吗,这种人应该人人膜拜,人人尊敬的,为什么不能当好人?”其实这里的好人指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社会学里定义的好人,而是那种在企业或团体里原则性不强、为了私人的感情和利益,随意妥协的人。换句话说就是老好人当不了管理者。《雍正王朝》里,康熙对于雍正的评价是"坚刚不可夺其志",说明康熙也看得出来雍正是一位刚正不阿,原则性极强的人。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执政者需要做的是改革吏治,让整个官僚体系重新焕发活力。改革意味着肯定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抵抗和反对,这个时候,如果是一位老好人,不愿意去得罪人,那么改革就是一纸空文,无从谈起,所以康熙最终选定了雍正作为他的接班人,看中的正是其敢于和违背国家核心利益的官员大臣叫板、敢于为了达到目的去得罪人的这样一种品质。其实在任何企业和团体内也是一样,管理者一定是为了实现企业或团体的终极利益目标而存在,在推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人背离轨道,制造了阻碍团队发展的不利因素。作为管理者来说,最根本的工作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去铲除这些不利因素。有些人和事可以通过柔和的手段去纠正,但大多数的问题是需要管理者和问题制造者之间进行博弈和斗争的。只有能够坚持原则的人,遇到阻力不轻易屈服的人,才能真正地把团队的利益保全。而这样的人,在团队里面,肯定会有被触碰利益的人在背后诋毁,说他不好。所以,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永远和这些人口中的“好人”绝缘。
二、管理者的德行是重中之重
“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尽失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这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于人才选拔标准的描述。作为一个常规的人才,德行尚且如此之重要,那作为一个通过影响他人改变结果的管理者,德行的重要程度更是不言而喻。德行是一个人的风向标,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他的德行关乎整个团队的价值观,德行是正的,那么管理者的能力越强,整个团队的风气就会越来越积极正向。反之,如果一个管理者的德行出了问题,那么他的能力越强,可能整个团队的方向就偏得越远,对于整个团队来说,这就是一个灾难。
在实际工作经历中,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管理者,他是我们销售团队里面的销冠,个人能力非常出色。后期通过岗内竞聘,成为一个团队的主管。有一次,通过技术手段抽查,发现他手下的员工有窃取其他团队客户资源的行为,进行了处罚之后,也对这个主管进行了批评警告。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团队内还是有这样的行为出现。后来经过跟员工私下沟通得知,所有的这些小动作都是这个主管教给他们的。他自己做业务的时候就喜欢通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取客户资源,所以他当了主管之后,也把这些“独家秘笈”传授了员工,而且让员工觉得这种事理所应当。这个主管就是属于典型的德行不正,虽然他个人能力很强,但因为他的德行不端,我们还是毅然决然把他开除了,因为一个管理者影响的不单单是自己,更是一大票团队内的员工。通过这种非正常手段,他的团队业绩名列前茅,如果不予以制止,会引起其他团队的争相效仿,到时候整个团队的风气被带偏,再想变回去就回天乏术了。所以对于管理者的考察而言,德行一定是重中之重!
三、优秀管理者一定是终身学习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任何职业、任何角色的人想要在自己的领域出类拔萃,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管理者而言,学习尤其重要。学习的途径分为很多种,一个人从学校里毕业之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拥有大量的时间系统的学习,但这并不影响一个人成为终身学习者,这种学习不拘泥于形式,只求结果,可以从书本中学习、从工作实践中学习、向别人学习等等。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大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世界在进步,社会在变迁,团队在发展,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学习,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就很难胜任管理者这个职位了。“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做过管理的人相信都会有这种体会,如果一段时间没有学习,可能开会都不知从何说起,讲的东西也都是老调重弹,很难激发起下属的热情。上一段中我们说德不配位的人不能胜任管理者的职位,其实“才不配位”也同样可怕,这样的管理者在团队当中也会渐渐地失去威信。因为缺乏学习进步,这样的管理者对于团队、行业、市场、社会的把控和判断力会不断下降,会引领团队走向错误的方向,最终导致一个企业或团队的没落。
所以一个管理者可以出身平平,也可以没有学历,但他必须懂得学习。只有具备这种素质,才能够把团队放心地交给他。考察一个团队的管理水平,从来看的都不只是短期利益,而是要从长远的角度去评估团队管理的价值。对于管理者而言,如果不能持续学习,那么短期有可能不会看出太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管理的水平必然会降低。所以,但凡想要成为管理者的人,必须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几点我认为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希望对于有志于从事管理者岗位的人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