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六年级上册新湘科版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册新湘科版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解决问题]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科学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六年级上册新湘科版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1)

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科学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很小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或比喻的手法,如:

六年级上册新湘科版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2)

⑴一杯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如果让人去数,每秒种数一个,要数几十亿亿年。

⑵如果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的大小的比例就好象乒乓球与地球之比。

⑶2500万个水分子排列起来才只有1厘米长,而同样数目的乒乓球挨个排列起来有750千米长,相当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线距离。

二、分子之间有空隙

两个演示实验:(前一个是主实验,后一个是辅助实验)

做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时:用有刻度的小试管。

六年级上册新湘科版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3)

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总体积减少,其实跟两种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关,又跟两种颗粒的大小不同有关,所以应选用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的,实验效果就较明显。当然模拟实验只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某个道理,它与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并不存在着简单的因果关系。我们不能认为,因为黄豆和芝麻之间有空隙,所以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空隙,只能说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现象相类似,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两者混合时,由于分子填补了这些空隙,所以总体积就会减少。

讨论:四人小组讨论,每一组上报讨论结果,并要列举固体、液体分子间的空隙大,还是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教师归纳。

三、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气体的扩散实验:打开香水瓶盖,让学生闻气味。使学生认识到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这个实验简单易做,而且直观性和形象性强。也可改为在教室里喷洒空气清新剂或点燃卫生香,让学生闻气味。

什么叫扩散?进行气体扩散的微观解释,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液体的扩散实验: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实验。应当用注射器将红墨水注入水的底部,然后让学生观察红墨水向周围散开的现象。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可以在开始上课时将红墨水注入水中。两杯水,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热水,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两杯水中散开的快慢跟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是由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六年级上册新湘科版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4)

扩散现象也能在固体中发生。教师介绍金和铅的扩散实验。让学生举例固体扩散的实例。

教师总结。固体的扩散在制造金属零件和现代电子基本元件晶体管的制造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钢件的表面渗碳法,从而提高钢件的硬度;渗铝法,从而提高钢件的耐热性;在晶体管中渗入微量的杂质,从而控制半导体性质。

讨论: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中扩散的快慢。

扩散现象除了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六年级上册新湘科版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5)

四、物态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

蒸发现象的微观本质和沸腾现象的微观本质两幅图片

思考:你还能利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吗?思考题是为了把所学的分子运动论微观知识全面去解释其他物态变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思考完后,可让学生抢答的方式解释物态变化的实际。

六年级上册新湘科版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6)

除了教材中的二个练习外,可以补充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分子科学的题目。

四、学业诊断

例1、将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混合液的体积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相比较,有何关系,为什么?

解析: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体积和相比较,变小了,理由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当酒精和水混合时,分子互相进入彼此的空隙中,使得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和。

例2氧气、水、蔗糖、干冰、铁分别是由什么构成?

解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并不是任何物质都是分子构成,同理分子并非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在本题中,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蔗糖由蔗糖分子构成,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而铁不是由分子构成,而是由原子。(原子在今天后的学习中会学到)

五、精彩存盘

1、细胞(cell)与分子(molecule):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具有复杂的结构。我们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认识细胞的结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属于物质的构成,分子是一种微粒,分子很小,比细胞更小,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电子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中,分子之间有空隙。

2、分子之间有空隙:

教材中的酒精和水等体积的混合实验基本能说明问题。为了说明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将酒精分子染成红色,具有直观效果;同时,量筒直径用的越小越好。最后可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与混合前的体积和关系,得出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结论。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1)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2)教室内打开香水瓶塞,一会儿,教室内香气扑鼻。

(3)墙内开花墙外香。

六、资料链接

分子有多小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肉眼、放大镜和一般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目前,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电子隧道扣指镜才有可能看到/关于分子的大小,我们从以下几种数据了解:

(1)在0℃和1个标准大气压,汽车平均排放1㎝3的污染氧气中含有2.7×107个分子;

(2)0℃和1个标准大气压下,1㎝3氧气中含有2.7×1019个分子;

(3)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如果以1个/秒米计数,需数几十亿亿年;

(4)把水分与乒乓球相比,类似将乒乓与地球相比;

(5)2500万个水分子排列起来才1㎝长,而2500个乒乓球排列起来就有95万米长。

(6)一个氢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35×10-24克,

(7)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2.99×10-23克。

六年级上册新湘科版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