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姑娘想家了:今夜无人作别一个新寡妇人的忐忑之夜
夜深人静的姑娘想家了:今夜无人作别一个新寡妇人的忐忑之夜
今夜无人作别
旧屋的窗台上就剩了这一盆玉树还绿绿的散发着活力,她就坐在窗台下的土炕上,她也散发着活力。 旧屋是祖爷爷那个时候盖的,顶横坯的大土坯墙,窗户小窗洞尤其显得深。这扇窗子透进来有限的光亮照亮了屋子,也照进她的心里。她手里在编着围脖儿,是那种用皮毛细条编织的围脖儿,她是给人家加工的,工钱是两块五一条,她说新年就六十六岁了,做这个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打发时间。 窗外屋檐下面是一溜的鸽子窝,一律灰白色的白铁卷筒固定在焊接好的细钢筋架子上,丈夫早年是白铁匠、后来又学了焊工,技术那叫一个精巧,焊接出来的活儿,结石又漂亮。他喜欢鸽子,他时常给她讲鸽子的习性和养鸽子的乐儿。那个时候,二三十只鸽子咕咕乱叫,满地羽毛,鸽子们还会到水缸里戏水,她就会赶它们,看看它们抖翅赜毛、憨憨无辜的样子她又觉得好笑。和鸽子相处的这些年,时光就在她的一喜一嗔中过去了。每年丈夫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放飞鸽子,不管多远鸽子们都能飞回来,鸽子回来的时候,丈夫高兴的像个孩子,鸽子要是到了天数不回来,他就该走里默外、坐卧不安了、、、、现 在她竟什么也想不全活了,真怪自己,这么多年咋就没好好的把他那些话听到心里去呢?如今人走了,鸽子送给了他的朋友,自己想回忆点儿什么,都是支离破碎的片段了。 院子正中偏西是小羊圈,几只山羊也被孩子们易了主了,孩子们什么都不让她养了,怕她累着,说爸爸年岁并不大,他就是在放羊时突然脑溢血的,虽说抢救及时,但是维持了半年,还是走了。她们几个合计着妈妈是不合适放羊的,其实她们怕的是妈妈重蹈爸爸的覆辙。唉、、、倒是干净,整个院子没有一个活物了,除了她。 小院儿不是很大,但每每外出回来,打开大门就有一种无形的空旷袭击过来,压得她透不过气,好像要把她榨干似的。原来她有一只小花猫儿,是个女猫,她很喜欢,猫也通人性,温顺得很,她走路就伴随左右、她坐下就意味脚踝,现在猫也不见了。猫是奸臣,谁家好它就跟谁家了呗。她觉得她的余生也就是这寂寞校园里空旷的黄昏了、、、 晚饭后,不合适外出了,她开始做加工活儿。十点之后,她就熄灯,这是母亲在的时候的规矩,老人家说电灯要比油灯贵的多,不宜长时间开着。她熄了灯就点燃蜡烛,蜡烛映照她的脸,显出少许红润,烛光把她的影子塑到对面墙上,空旷的屋子摇曳着她放大了的背影,就更显出虚空。她停了手又继续编,编了没几个花儿就又停,以往这个时间,准有一个孩子微信向她道:晚安!她在等。 窗台上原是养了好多盆花的,上半年她陪老伴儿住在医院里,她守着他,一时一刻也不愿离开,生怕离开再回来他就不见了似的。家里的花大多都耐不住干旱,枯萎了。老伴曾经对她说“回去看看吧,要不它们就都干死了”,她回答说“花没了可以再养,你我哪里能重来呀”。她是对的,半年之后,她还是松开了手,他去了。 这个家是前后院儿,土坯房里住着祖母和爸妈,她长大了招了亲,在前院盖了新房子,她和他在新房子里住了四十多年,养育了五个闺女。孩子们陆续出嫁,祖母和父亲先过世了她和老伴搬回老屋和母亲同住。也就前几年的事,那时候一家三口让她觉得特温馨。母亲常年当家,她省心惯了,落得清闲。老伴是个有力气的人,宠她一辈子,脏活累活从不让她上手,冬天闲下来,刷锅做饭的事也全包。她清闲又自在,没有负担,忙时下地给老伴打下手,农闲就做点加工活儿,做多做少很是随意。 十点过十分、十点十五分、十点十八分、她依旧再等她想起了她的女儿们,一个一个呱呱坠地、牙牙学语、从花骨朵变成鲜花,真叫一个快,所有的情景就跟昨天似的。大女儿特勤快,任劳任怨的,打从会梳小辫开始,就帮妹妹们梳,每天早晨,梳了这个的,又梳那个的,也没个烦的时候,一天到晚笑盈盈,这孩子一看就随她爹,脾气温顺,为人随和;二 女儿有点娇气,爱哭,还爱使性子,小时候姐姐看着她,常常受责备;老三皮实又泼辣,上有俩姐,下 有俩妹,她是最省心的一个;老四、、、老五、、、,想着她的孩子们,她如数家珍,忽然她又不往下 想了,她又在看手机,看是不是有孩子们的消息,还是没有、、、 她的嘴角眉梢透出一抹欣喜,这个家也是有不小的家业的,她结婚后养了一群孩子,吃累也快乐!---唉,那不是为了要儿子嘛,要不干嘛生那么多!她的老父亲却放了四五十只羊,早出晚归,羊妈妈带着羊宝宝,也像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开心忙碌一天又一天,也不觉得累。母亲是做饭的,一日三餐。管家务,一家人的鞋脚袜子、缝补浆洗,丈夫则日日去忙活地里,一家人分工明确、其乐融融、、、、 十点四十了,咋还没个动静呢?她手里的编针慢了下来、、、 她想打个电话,给哪个打呢?电话最多的是大姑娘,可大姑娘这几天添了孙子,在医院里伺候月子,别打扰她了,怪累的。老二老三也都随孩子住到城里去了,她们每周和她视频,这个时间也没必要打电话。老三老四在本村,一个出去打工了,一个孩子还小。白天老五还请妈妈过去吃饭,她想了想,没去。她觉得那是女儿的家、人家的家,去了不踏实,常去就更不好。 她们把她忘了吗?不会的,她很快否定了脑海里的这一闪念。她们各过各的日子,各有各的事情,各有各的圈子,已经不是围着她转的时候了。年初,他还和老伴一同进进出出,才半年时间,就剩她一个人了。这样的变化让她始料未及,难以接受,但最终还得接受。 十点五十了,她有点嗔怪她的孩子们了,唉、、、都把妈妈忘了。她想想该睡了。半年来吃睡不安宁,也无济于事,分明是在消耗自己。蜡烛也好像倦了,不再摇曳,她的背影像一幅浓重的油画平铺在墙壁上,寂静黝黑有点瘆得慌。她收拾起活计、封火、洗漱,动作轻缓,生怕她活动的声儿淹没了微信的提示音儿。然而,并没有提示音。 一边忙活一边想起了父母,父母从年轻到终老也不曾像她这么孤独过,因为她一直陪伴左右,她开始羡慕他们了。这个家哪里剩下一个人过呢?从来没有预料过的事!父母八十多岁的时候,老俩还常常坐在热炕上开玩笑,她总是提前烧火,炕烧的热热的,看着父母开心的像个孩子,她高兴,她觉得父母的笑容就是对她的奖赏似的,他们的幸福全是她的功劳! 现在,谁来替她烧炕呢?她总想绕开这些,想些开心的事,比如几个闺女都过得殷实富裕,都让她省心、宽心,下辈儿的外孙男女都活波可爱,他们周末都会来姥姥这里聚会的。女婿们有空就会开车带着她和家人一起出去玩儿,散心又开心!可是,绕来绕去,她还是会绕回来,回到这个空旷的老房子里来。 忙着手中的事情,也不显时间,完了事她还是看看手机,十一点二十了。“肯定没人打招呼了”,她这样想着,一边坐到被子上脱外衣,真是该睡了、、、 “滴滴”声音特清脆,在这寂静的夜里,甚至有点儿悦耳,她忙打开来看“妈妈,嘘---您睡了吗?”,“孩子她爸同学聚会,我们也去了,现在回家的路上呢,先给您打个招呼---太晚了该影响您休息了”。她心里立马暖暖的了!这是最小的女儿的消息,“还是老儿疼娘”,她对自己说。她好像精神了许多,她觉得孩子们还是知道惦记她的、她是她们的牵挂了!她欣慰,她又觉得不能让孩子们这么挂着,成为她们的负担,她想自己也不是太老呢,完全可以调理好自己的生活,做点喜欢做的事,让自己忙活起来,就不觉得孤单了。 想着想着,她已经躺到床上了,她开始计划明天的事情了:六点半起床,像往常一样把屋子收拾利索,她曾经想过,随意一点也没事,谁来看呢?平时连个串门的都没有。她又觉得不行,那不是她的习惯,干净利索好多年了,保持下去吧,自己的环境自己居住、自己舒心。早饭后散步,一定穿暖和了;然后回来编围儿---好多事呢!干嘛这么没抓没挠的呢?她似乎下了走出抑郁的决心!其实,半年以来,这样的决心她下了好多了。和孩子们外出开心一天、或者是自己劝解自己觉得心里的块垒消除了,她分明是轻松了。可是每每在傍晚的时候,独自打开家门那把大铁锁的时候,就有一股无法抗拒的气流拥堵在她的喉咙,让她非大哭一场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心理困境,她甚至觉得越走道路越窄、越走就越接近黄昏、、、 眼下,她又有点儿想通了的感觉,她要安静下来好好睡觉,她也实在该为自己想想了,规划规划自己的生活。明天起,她要把羊圈打扫干净、要把鸽子窝打理好、这都是她自己的窝的一部分,她要收拾的妥妥当当的,然后再养几盆花、再喂个小猫。微信常开着,时时能收到孩子们的消息。也看一些视频笑话,可是她对那个兴趣不大,她还是喜欢样板戏,五姑娘给她下载了好几出样板戏呢,看那个看也看不烦,想着想着,阿庆嫂、银环、沙奶奶、、、、一个个一个都挤到她的脑子里来了,神灵活现的携带着一板一眼,携带着她们的喜怒哀乐、、、想着想着,她嘴角上有了一抹难以察觉的笑影,她终于睡着了!墙上的时钟已经过了凌晨两点半--- 她是困极了、、、、